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煎服中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煎服中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之后,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称呼。它是华夏先祖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祛疾疗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药以植物药为主,兼有动物药(如地龙、水蛭、蝉蜕等)、矿物药(如朱砂、礞石、寒水石等)及部分加工品(如神曲、阿胶、鹿角霜等)、化学制品(如轻粉、铅丹、升药等)和外来药(如番泻叶、安息香、没药等)。

中药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用以摄生防病、医伤疗疾的主要工具与法宝。但是,临床疗效常常取决于中药本身的采集、加工、炮制、配伍、煎服等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煎服法与中药使用效果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文就中药的煎法和服法两个方面谈谈如何以科学的方法使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收到满意的治病效果。

一、煎药法

汤剂是中医治病的常用剂型,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1􀆰煎药用具:以沙锅为最佳。沙锅价廉且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无沙锅亦可用搪瓷缸代替,但忌用铁、铝等金属器具,因有些药物用上述器皿煎药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用水: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如长流水、无根水、山泉水等)以外,一般以水质纯净为原则,如自来水、甜井水或蒸馏水等。用水量视药物类型与药量大小而定,一般来说,以漫过药物3厘米左右为宜。如果是以茎叶类草药为主的药,应酌加用水量,以防吸水过多而使煎出的药液过少或将药物煎煳。

3􀆰煎药火候:一般煎药用火宜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4􀆰煎药方法:煎药前,先将药置于容器内,加凉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泡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药的过程中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防药物气味走失,降低药效。

一般对于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药效。味厚质重之滋补类药物,宜文火久煎,使药效尽可能地溶于水中。又如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狼毒等毒性药,亦宜文火久煎,以破坏毒性成分,降低毒性。如果药物煎煳应弃而不用,不要加水再煎。

另外,有些药物因性味质地不同,尚有特殊煎法(处方必须注明),介绍如下。

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生石膏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待煮沸10~3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一起同煎。

后下:凡气味芳香而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如薄荷、青蒿、藿香、薷香、木香、沉香、砂仁、豆蔻以及大黄、钩藤等,宜在一般药物煎好前4~5分钟时再下锅,以防有效成分挥发散失。

包煎:对花粉、细小种子及研末的矿石类药物,如旋复花、滑石、车前子、赤石脂等,宜用纱布或其他薄布将药包好,然后再放入锅内煎煮。这样能避免煎后药液混浊,并可减少对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鹿茸、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应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服时再兑入药液内。这样可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以免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

磨汁: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的药物,如羚羊角、犀角、沉香等,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烊化(化):凡属胶质、黏性大而且易熔化的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芒硝等,服时兑入药液中搅匀化开或单独加温熔化,再兑入药液内搅匀。这主要是防止煎煮时粘锅煮焦,粘附他药,影响药效。

冲服:对贵重或不耐高热而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如三七、琥珀、朱砂、牛黄、麝香等,需研磨冲服,服时用汤液或开水冲服。

二、服药法

服药方法,应视制剂的用药途径而定。

1􀆰内服药剂

服药方法:汤剂一般都宜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服用从治法时,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的。丸、散或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送服。

服药时间:需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小时服;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总之,无论饭后或饭前服药,均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次数: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3次,病缓可服2次。重病、急病者,可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效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

2􀆰外用药剂

汤剂外用,可熏洗疮痈、痒疹和赤眼。散剂外用,可撒布湿疮痒疹、溃疡、外伤出血。软膏药常用以涂敷疮肿。硬膏药可用以贴治风湿疼痛、跌打伤痛及疮痈。酒剂外用,可擦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以上各药的用药次数和换药时间,可根据不同剂型的性能和所治病症而决定,一般可每日1~3次,硬膏药则可数日换药1次。

此外,还有用中药制成的注射用针剂,供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