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佛光”的神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佛光”的神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古代,大多数人还只能靠双腿和马背旅行,人们经过长途跋涉和紧张攀登之后,终于到达山顶,却突然在云雾间发现一个巨人般的幻影和套着的七彩光环,由此引出了“布罗肯幽灵”的故事一在欧美气象文献中,称这种现象为“布罗肯幽灵”或“鬼怪”。

据说最初是德国中部哈尔兹山的居民和进山者,在山的最高峰――布罗肯高峰见到了套有巨形彩虹光环、能动会行的庞大人影,因不知那就是自己的影子,人们惊恐万状,疑是幽魂显灵、妖魔露相,所以称其为“布罗肯幽灵”或“鬼怪”,七彩光环部分就被叫做“布罗肯宝光环”。曾有人在法国和瑞士之间的汝拉山脉拍摄并出版了非常壮观的布罗肯幽灵图片。

这样的故事一直发生着,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国外有,中国也有。

“峨眉宝光”

我国四川省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峨眉山,它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中林木茂密,流水淙淙,空气潮湿,常有云雾萦绕在群山之中。在清晨或傍晚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时,人若站在云雾萦绕的峨眉山之巅,恰值山巅之上是晴空,山巅之下是云雾,背对晴天的太阳,下看弥漫的云海迷雾,你便有可能突然看到云雾幕上出现自己的巨大身影。更奇特的是,它居然能伴随着你移动:你往哪儿,它也往哪儿;你不动,它也不动。在你的影子头部外面,还环绕着一系列灿烂华丽的七彩光环,格外壮观。这便是“峨眉宝光”,又被称为“佛光”。“佛光”一词取自德文,原意为“圣像周围的光环”。

据记载,在峨眉山上看到这种大气光像的机会甚多,每年有七八十次。在峨眉山顶上有一个“舍身崖”,是观看佛光的最佳之地。之所以叫“舍身崖”,是因为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在那里舍身跳崖。那些人为啥要跳崖呢?因为他们看到了佛光,也就是七彩光环。在蒙昧落后的年代,无知的进山拜佛者认为看到佛光就可以升天成佛了,所以只要看到佛光就会纵身跳下山去,结果是白白送了命。

“峨眉宝光”不仅峨眉山有,国内外许多类似峨眉山这样常有云雾萦绕的山峰高岭上(例如我国泰山、庐山等)也都有。

传说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然呈现被一个叫乐傅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傅当印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地构筑,终于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碑文上就记载了莫高窟创建的这一原始动机。

佛光究竟是什么

乐傅和尚看见的佛光到底是什么呢?文献有、将佛光解释为霞或因幻觉所见的光像。关于佛光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提出过多种学说,有“复杂散射”学说,也有“先反射,后衍射”学说,还有“先衍射,后反射”学说,不一而足。“峨眉宝光”呈现所需的客观条件其实并不苛刻,只要有光源和云雾,观测者介于光源和云雾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观测者就有可能看到宝光环在云雾上显现。这个宝光环红光圈在外,紫光圈在里,其他相应的光圈介于红、紫光圈之间,具体排列从外到内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宝光环中间的“佛”(人影)就是观测者自己的影子。

用光学知识解释,就是太阳光从观测者身后射来,在穿过无数组前后两个薄层的云雾滴时,其间的前一个云雾滴层对入射阳光产生分光作用,后一个云雾滴层则对被分离出的彩色光产生反射作用。反射光向太阳一侧散开或汇聚,任一个迎向那些汇聚而来的光线的着眼点(即站在太阳和云雾之间的人),都可见到略有差异的环形彩色光像,这就是“峨眉宝光”。只要光照较强,云雾滴半径较小,大小均一,一般都可见到多个光环明亮程度不同、但色彩排列顺序相同的峨眉宝光。光环圈一般都为4圈,因最外层的第四个光环圈光强过弱,通常情况下即使出现,人眼亦难于分辨。

形成“峨眉宝光”,要在太阳高度角较小的早晨或傍晚,观察者的面前有比较稳定的云雾,自己所在位置云雾很淡,阳光从背后射来,才能形成宝光。一般来说,容易出现宝光的地点,都在较高山峰面向东西方向的悬崖峭壁上,对太阳高度角的要求还因地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由于宝光的形成需要满足上述一系列条件,所以登上“舍身崖”的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看到这种奇景的。

“毕旭蕾光环”

有些解释常常把峨眉宝光与“华”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大气光像。

有一种云叫“高积云”,属于中云,云底的高度在2000~5000米,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在有高积云的黑夜,你抬起头来,注视那一轮明月,可看到月亮周围环绕着一圈圈色调柔和的光环。在多云的白天,你坐观天空白云浮动,一旦有高积云移入日光的影响范围,你便有机会看到云上顿时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光圈。光圈的扩大、缩小、加强、消失,都反映出过往云块的独特性。这个光圈被称为“华”,也被叫做“冕”。华环是一种衍射现象,是由光的波动性造成的。当日月照射到高积云中大小均匀的小云滴时,就会产生衍射效应,形成以日月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光环。

除了水滴和冰晶外,别的质点能不能形成衍射光环呢?回答是肯定的。大气中出现的质点,不论是哪一类哪一种,只要它们足够小,粒径分布得十分均匀,质点又是集中出现,有足够密的浓度,就会产生出可以看到的光学衍射景象。火山爆发时,会把数量浩大的固体质点投放到大气中。较大的质点迅速沉降,细微的火山灰则在地球大气里随风漂流,它们绕着地球一圈又一圈周游,历时可长达几年之久。人们广泛记录到的火山事件,最壮观的是1883年8月27日那次,爆发于爪哇附近的克拉卡托阿岛。其后许多年,它对世界的影响仍然巨大。伦敦最有声望的科学团体――皇家学会,派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收集世界各地有关这次火山大爆发影响的观测资料。他们写出了洋洋500页的报告:《克拉卡托阿火山爆发及其后发生的现象》。其中有一章论述火山灰蔓延时的巨大日、月华环。

首次对这次火山华环进行详细观测和描述的是一位名叫“毕旭普”的科学家。他于1883年9月5日在檀香山对华环进行了描述。他说:“大气里的散射质点竟有如此巨大的效果,以致在日落之后,它们还继续为地面上的观察人员照明一段时间。”毕旭普所描绘的华环现象,两个多月以后在欧洲和美洲重复出现。人们为了纪念第一次细心观测火山华环的毕旭普,便把这类华环称为“毕旭普光环”。(文章代码: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