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硕大无朋\举世无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硕大无朋\举世无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目前歙砚出土没有早于唐代的,就是明证。到了南唐,中主李、后主李煜都喜爱歙砚,赞“歙砚为天下冠”,并在徽州设砚务官。歙砚石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故多称龙尾砚。苏轼曾作有《龙尾砚歌》,并说:“砚之美,润而发墨,其余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者不退墨,二德难兼。唯歙砚涩不留笔,划不拒墨,二者德相兼。”黄庭坚曾专程到婺源看龙尾山,写下“砚山行”长诗。蔡襄则诗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将歙砚比做和氏璧,评价不可谓不高。欧阳修则赞歙砚“远出端溪上”、“世所罕见。”这么多名流盛赞歙砚,可见歙砚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了。事实上在宋代,歙砚已与端、洮河、红丝砚列为彼时的四大名砚,徽州所产羊头岭古坑砚(一说为婺源枣心眉砚)、澄心堂纸、李廷墨、汪伯立笔则成为徽州向理宗进贡的“新安四宝”。由于社会的需求,歙砚在宋代被大规模开采,精品不断涌现,品种不断增多,雕砚技艺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歙砚时起时浮、时断时续,甚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砚石的开采处于停滞的状况。近代歙砚制作又得以重新的恢复。然而,歙砚石的资源也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坑口已名存实亡,让人扼腕叹息。

屯溪区博物馆藏有一块宋坑龙尾歙砚石板,161×61×11厘米,重360千克,具体开采时间无考。此砚板两面平整,厚薄一致,一面为细罗纹,一面为鱼籽纹,又名鳅背纹,金晕满布,如满天云霞,质地细腻、紧密,具有歙砚石“坚、润、柔、键、细、腻、洁、美”八德,叩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从这块歙砚石板的形状来看,当初的开采目的并非用来雕砚,而是欲做他用,刻碑的可能性较大。但不知何故,此歙砚石板一直没有被人动过。在博物馆收藏之前,曾被人用来做刷衣石板使用,后被文物贩子发现,以低廉的价格买下,又转售文物商店,终归博物馆收藏。1983年,日本国书道教学会理事石桥桂一观赏此石,惊叹为“天下无双瑰宝。”此歙砚石板现被定为一级文物。

歙砚石板除了一开始被加工成长条形后,再没有被任何一位工匠动过手,如今被博物馆庋藏,就更不可能被雕琢了。不雕,大概就是它最美的形态了吧!(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