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秀班主任的好习惯(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秀班主任的好习惯(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惯三――作业留言形成:

我的记忆力比较一般,不像有些老师,刚上了两次课,基本能将班里学生的名字和面孔对上号。我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记得第一次做班主任,暑期里家访,每一名学生几乎都家访到了。可是开学后,望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很多名字我却无法叫出来。想想那些学生的家长对学校和我的期望,就感到惭愧。

我只能更多地走到学生当中,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有些学生比较外向,很快就与老师混熟,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容易让老师感受到,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我面前比较拘谨,甚至对我敬而远之,而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有时甚至一个星期都没能单独跟他们说一句话。

于是我尝试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给他们留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孩子讷于言,却敏于文字。当我留言的时候,他们会在作业里夹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上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复。有些回复让我特别感动,特别温暖。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决定让学生周末写周记,而我则认真批阅。无论学生的周记是书写心声还是摘录,无论字数多还是少,我都认真留言。事实上,我更像是给学生写信。字里行间,总是以鼓励学生为主。时间长了,学生都喜欢看我的留言。每次周记本发下去,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翻看。有时,还会好奇地打开别人的周记本,看看我给别人写了什么。这样的“笔谈”成为我和学生联络感情的纽带,成为我和学生交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行动:

一个班集体无论有多少学生,总有一些学生会让你印象深刻,他们要么是某方面出类拔萃,要么是比较糟糕的。班主任通常都会很快认识这些学生,而那些中等的学生或者比较内向的学生则往往被忽视,成为班级的“隐形人”。

隐形的学生是真正的弱者。他们不受关注,不受重视,他们通常生活在教师的阳光播洒不到的角落。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教育者警醒的一类学生。他们既没有出类拔萃者的天赋,又缺乏犯错误的勇气。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不可避免地变得消极被动。

建立一种和每一名学生保持沟通的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教师的精力被有限的几个学生牵制而忽视那些隐形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安静,教师要回报以关爱而不是忽视,要鼓励和帮助他们成为好学生,而不是任他们自我放弃。

给学生的作业留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有三个好处:

第一,留言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平时工作非常忙,学生的时间也很宝贵。如果每一名学生每周至少谈一次话,从操作上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作业留言,教师则可以做到。不仅班主任可以这么做,科任教师也可以留言,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第二,留言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当然必要,但是,有时候,书写反而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情感。不仅仅对学生,对教师也是如此。在周记里,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更为真实的学生,同样地,在教师的留言中,学生也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老师。师生问的心理距离无形中缩短。

第三,留言有助于弥补言语的偏差。教师如果在盛怒之下当众批评一名学生,事后冷静下来往往觉得有些过火。可是当面道歉又有些尴尬,这时就可以在他当天的作业本上写一段反省或鼓励的话语,以达到一种缓和与平衡。

在学生的作业或者周记中的留言,大体可以包含以下这些内容:

一、就事论事。学生的作业做错了,教师就其错误写一段话,以帮助其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出色,教师可写上一两句赞赏的话语。学生的周记里写到一件事,教师可以就这件事发表评论。当留言联络机制形成之后,有些学生会在作业中留言,或在周记里直接询问教师一些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回答,而不要视而不见。

二、总体评价。教师的留言完全可以与其作业毫不相干。例如,一名学生在当天的课上表现出色,教师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进行表扬。在其作业中就可以留言,诸如,“你今天上课的回答十分精彩!”“你今天上课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十分到位!”

三、关心询问。有些话并不适合当面说,只能留言。例如,教师询问,“这个星期你情绪不佳,到底是什么事情,能找老师谈一谈吗?”还有些事情很小,没有必要专门找学生谈话,写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如,“下次记得回答问题先举手,老师一定会叫你。”

有些教师可能觉得每天都写,工作量要加大,事实正好相反。留言实际上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而沟通更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人甚至说,所谓管理,就是沟通。通过留言,师生之间的很多矛盾可以化解,将问题消弭于无形,而不是事发之后疲于应付,这是更为高明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留言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持之以恒。让留言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制度。

其次,教师多少要练练字。现代社会,由于电脑的普及,教师写字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部分教师的字写得不够端正。给学生留言,教师的字不能写得太烂。如果实在很糟糕,那么还是先找一本字帖练练再说。

再次,给学生留言不像口头沟通,要十分谨慎。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而以鼓励为主。一句话如果只是口头讲讲,讲过算数。写下来,白纸红字,如果引起不良后果,那就是证据,因此,提笔之前,必须慎之又慎。

案例:

在《班主任兵法2》中,有一段内容是有关我给学生日记写评语的。这段日记,即使现在来读,仍有一份感动。

我被自己写的评语感动了

11点半钟,我进了教室。我经常在这个自修的时间给他们讲话。我说,时间过得很快,再过两天我就要跟大家分手了。回想这几个星期跟大家在一起的生活,我觉得很充实。首先,我自己背了很多的英语短文;其次,到昨天为止,我的日记已经写了13万字左右;说到这里,我看见下面有学生吃惊的表情,我没有停,接着说,并且,许多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学到了新的知识,有了新的感悟,一些人甚至感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老师非常欣慰。

坦率地说,老师做这些事情并不求什么回报。为什么呢?因为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我只是一个过客。说到这里,我在黑板上写下“过客”二字。在你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只是一个过客,你们很快都会有新的生活,有自己新的选择。最多在很长时间以后,有同学有出息了,我感叹说,是啊,那个同学在升高中时,就已经表现出很好的潜质,有同学一事无成时,我感叹说,其实,我很早就知道那个同学没有毅力,不能坚持到底,做不成大事的。

所以当有同学日记不交时,我并没有追着他讨要,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对于老师来说,付出了很多,并不是为谁而付出,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做这些事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篇日记,我都是认真看的,每一篇日记,我都是认真写评语的。我可以

随便读几则日记上的评语。

我随手拿起一本日记本,读道:

六月一日的评语,量变引起质变,奇迹总在不放弃之后产生。

六月二日,精益求精是必需的学习态度,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六月四日,也不要动不动就谈论加工资、升官之类的话题,享受你所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读得很慢,但是充满感情。我的声音很轻,但是全班同学都很安静,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听。

六月七日,怎么能有“厌恶感”呢?期望早日听到你突破至第三境界的好消息。

很高兴看到你振奋了精神准备大干一番了。

每天坚持完成自己的小目标,积累久了,就能完成大目标。日记越写越认真了。

看来,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十一日的评语,写得真好!真是毅力顽强的好学生!就凭着这股精神,未来的IB学习你一定不会落在后面的!

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由衷地替你高兴!愿你每天都有进步,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IB学生。

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就感,超过了任何简单的快乐,这是高层次的快乐啊!IB注定是一条艰苦的道路,既然你走进了这扇门,就得坚定地走下去。

再来看一本吧。我一边说,一边随手又拿起一本,这是杨林的日记。

第一天的评语,最后一句话说得很好。祝愿你充实地过每一天。

每天问自己一声:我今天进步了多少?我今天努力了多少?读书中包含丰富的人生道理,读书的过程也是参透这些人生道理的过程。

这是到目前为止,写得最深刻的一篇日记,m的生活也是整个漫长人生的缩影,概括得好!

看到你有收获,老师也替你感到高兴。

从现在开始,树立坚定的目标,永远不要退缩,永远不要放弃,未来的成功一定属于你。

这篇感受写得很好,老师完全赞同,也欣赏你这段时间的努力。

昨天你登台的成绩是“90+5”,看来你颇有勇气。勇气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缺乏勇气,而失去了很多机会。

看你的日记,真的觉得你很成熟。希望你能把你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努力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每天都有进步。

你开了个好头,咬咬牙挺住,胜利属于坚持不一懈的人!

好!虽然你平时不言不语,但老师一直关注你的表现。这段时间以来,你的表现总体来说是很棒的,自觉性和刻苦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也坚定了老师对你的信心。

方法+毅力,就能到达成功了。

记得很认真,说明你听得很认真,这段时间,你给老师感受最深的就是“认真”二字,你是一个有恒心的人!

看来今天你可以撤去“黄牌”了。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这是值得记住的一件事!

反思非常真实,也很深刻。如果说这一个月你有了很大收获的话,学会反思也是其中之一了。

全班同学已经鸦雀无声了,为了务实效果,我又随手抽了一本日记本,这次是徐玉蓉的:

你的日记让人感觉到你确实比以前成熟了。新的开始是新的起点,希望你能迈好这第一步l

看到你的真实想法,老师也很欣慰。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未来会是一片光明的。

很高兴看到你一天天懂事,读高中的日子,也是你长大成人的日子,要珍惜啊!

这是你写得最好的一篇日记,到目前为止。不仅语言流畅,思想真实,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尤其是最后一句,读书的境界不仅适用于读书,更适用于做人,显示出你过人一筹的领悟力!感觉到你比初中时成熟了很多,也模模糊糊地印证了老师心底深处对你的看法:你是优秀的。你只是暂时还没有表现出你的才能而已。

优美的散文!以前真的没有发觉你有这么细腻的内心世界。忍不住多打了几个钩,以表示对你的赞赏之情。

越来越觉得你有文学天赋,你的散文写得真好,心情描写尤其细腻逼真,说不定十年之后一个作家诞生了!

很可惜初中只做了你一年班主任,要是初一、初二时也能像现在这样了解你、鼓励你,你可能和现在又不一样了!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30天真是一次奇妙的集训,它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全新的人。至少,在老师的眼中,你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了!

你的钢琴弹得真好,听来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

你是一个伤感的人,长大之后无论写作还是做音乐,相信你都会很棒。周五的千纸鹤的确让老师很感动,不知道是谁的创意。真的很感谢你们,回家之后,我还是忍不住流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呢!

《五体不满足》是一本曾带给我强烈震撼的书,记得那时我把它推荐给你们,还是预备年级时候的事,没想到你现在还记得,真是一个好学生!

认识到未来的路很漫长、很艰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显示你思想境界的提高。出国以后确实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只有现在就准备起来,才能增加自己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描写细致,极具功力!

出国之后竞争同样是激烈的,你能如此用功,说明意志力真的比以前强多了。只要有足够强的意志力,再大的困难也拦不住我们的去路,你说呢?

妈妈说“你确实长大了”,我想她指的一定是你的性格,你不再任性了,不再软弱了,你变勇敢了,对自己负责了。这也同样是老师的看法。

读到这里,我突然觉得鼻子发酸,我停住了。我并没有打算在学生面前掉眼泪,我一向觉得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学生送我千纸鹤的时候我都没有当场掉眼泪,我也不希望通过眼泪来博取学生的同情,那是软弱的表现。但是这次的“苦肉计”太过成功,我大概是十分入戏了,我沉醉于我自己的这些评语之中,我被我自己写的这些评语所感动,竟忍不住想哭!

有将近1分钟的时间,我没有说话,最终我还是强忍住了泪水,并且很快恢复常态。我接着说:

刚刚老师只是随便抽了几本同学的日记。事实上,每一个同学都写了日记,每一次日记老师都写了评语的,日记本发下去之后,你们可以自己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写的评语,每一个人,老师都是同样对待的。

当然,你们可以说背书是无聊的、没有任何意义,你们可以说老师独断专行,你们可以发烧到37,7度就回家看病,你们可以随随便便就把自己定下的目标、承诺过的誓言抛在脑后,你们可以不写日记、或只写两三行应付老师,你们可以轻而易举就放弃努力、并且找出种种理由来替自己开脱。

是的,背不出书可以有很多理由,不用你来说,老师都可以帮你找出十条理由,找理由很容易,并且,那也是你的自由。可是,当别人坚持到底、完成目标的那一天,你难道不觉得惭愧,不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吗?

读书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事情,包括老师、家长、朋友在内,有很多人对你们一直存有关心,抱有期望啊!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我希望,我们也能有一个很好的结束。从现在开始,还有两天的时间,希望大家鼓起勇气,做最后的冲刺,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习惯四――寻求最佳

形成:

我是教数学的,从小数学就学得好。数学好的人,通常都会一题多解,我就是这样的。别人不知道怎么做,而我却可以在几种做法中选择最佳的一种。

大学读的是数学系,有一门课叫运筹学,讲的就是如何寻找最优解。这门课对我的影响很深,让我毕业后成了一个长着运筹学脑袋的数学教师。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小虫子,停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的外沿底部,它想爬到正上方的杯口处,不能竖直爬,必须螺旋着绕杯子一圈,问这个小虫子的最短爬行路线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圆柱,同样,可以把一个圆柱体剪开,再展成一个长方形。我们假想玻璃杯是由一张纸卷成的,接头处就是过小虫子的起点和终点的那根线。将这张纸展开,小虫子相当于从长方形一个角的顶点爬到对角的顶点。那么,哪一条路径最短呢?自然是对角线。

学了运筹学的我就是这只玻璃杯上的小虫子,整天想着走最短路径。

例如,在学校里,我的办公室和上课的教室分属两栋楼,要先下楼再上楼。别人可能不会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奥妙,但对我来说,脑子里很清楚的事实是,从办公室到教室有几种不同的路线,而其中有一条路是最短的。于是,我每天走的都是最短路线。有时,和同事一起出发,他走了另一条路,我走了自己的路,我比他先到,无形中就有成就感。

做了老师之后,有时也不免因为学生表现不佳而动怒。但是,我时刻提醒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跟学生斗气。要解决问题,哪些方法是可行的,而其中最佳的方法又是哪一种?这么一分析,我就很快冷静下来。

再后来,遇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我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发现其中有些因素并非人为设计,而是机缘巧合。于是我就想,如果这种机缘巧合是事先设计好的,目标同样达到,这该是多么高明啊!正是这一想法,才最终产生了写《班主任兵法》的念头。

行动:

我曾经问别人一个问题:假如你面对的是一个资质普通甚至有些愚钝的学生,现在让你去训练他,使他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你做得到吗?大多数人都摇摇头。但我很肯定地告诉他:有人能做到。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其主人公是武林人物郭靖。

郭靖的成长充斥着机缘巧合,甚至包含一些千载难逢的奇遇。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些巧合有多难得,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一种可能性。郭靖是小说里的人物,但是其成长为一代武林宗师的历程是可信的,符合逻辑的。也就是说,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是人为设计,需要非常精确的设计和策划,也许,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面对一个大家都很头疼的问题学生,我却在思考转变他的可能性。与许多老师的悲观情绪不同,我总是坚信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只不过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手术刀般的精确操作。这种操作可能很难,很复杂,但我始终相信,他是怎么成为问题学生的,他也一定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转变回来。

具体来说,面对一个具体情境,我首先思考,最好的可能结果是什么?

确定了最好的结果,我接着思考,要达到这个结果,有什么途径,其中哪些途径是可行的,有没有最佳方法?这是很难的一步,需要经验的积累。我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才养成这样的习惯,在习惯中形成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我的经验不仅来自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多的来自于我对看到的听到的案例的反思。例如,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讲一个小孩离家出走的故事。在出走之前,小孩和父母有很多矛盾,以至于形同陌路。小孩离家出走之后,有很多遭遇,过了两个多月,想通了很多事情,返回家中。从此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成熟了很多。这样一个案例,很多人当作一个传奇故事来看,我却从中汲取营养。我问自己,如果这个孩子是我的学生,当他在家里和父母的矛盾无法调和时来找我,我会有什么建议?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够更加成熟地对待父母,他的父母也能够更加理智地对待他。这是最佳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在没有看过这个纪录片之前,也许我心里还会没底。现在,答案已经很肯定了――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当然,也许纪录片中孩子的遭遇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但是,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路径,这条路径可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如果这条路径是教育者设计的,那么,他无疑是洞察教育规律的。

这样的案例积攒多了,对于最佳路径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在常规方法无法奏效时,甚至可以创造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还是把刚才举的那个案例完整地呈现出来。至于更多的创造性的发挥,在我的两本《班主任兵法》中很容易找到。

亲子鉴定之后

有这样一对夫妇,唯一的儿子三岁时在门口玩的时候失踪了。夫妇俩发了疯地到处去找,可是茫茫人海,谈何容易?两年后,他们在报纸上看到,300公里外的另一座县城的公安局里有一个小男孩,希望家长去认领。于是马上乘车赶过去,偌大的会议室里,已经挤了许多来认领孩子的家长。那小男孩看到他们,马上跑过来,抱住父亲的腿。公安局为了谨慎起见,为他们做了血型鉴定,男孩的血型与父亲的完全一样,于是,夫妇俩欢天喜地地把孩子领回家。

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大的疑惑在夫妇俩心中产生:这个孩子不是他们丢失的儿子!丢失之前的事情他一概不记得,这倒也算了,孩子长大了,和父母亲一点都不相像!更为严重的是,有一次,派出所竟然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儿子报案说父母经常虐待自己,例如让他背水泥到三楼去!天可怜见的,这对夫妇自从“儿子”失而复得之后,不知道多疼爱他,虽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还是竭尽所能地宠爱他,照顾他。却不知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这对夫妇的家境非常一般,母亲没有工作,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全家。男孩长大之后,脾气越来越古怪,仿佛两家人似的,极少与他们沟通。父亲忍受不了煎熬,终于有一天,带着全家,到公安局请求进行亲子鉴定。

等待鉴定结果的一个月仿佛一年那样漫长,那一个月,男孩与他们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终于,意料中的结果来临了,男孩不是他们的儿子!在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夫妇俩起床发现,儿子出走了。

出走的儿子留下一封信,坦诚了当初选择他们的原因,他们是认领的父母中唯一不会说当地话的,小男孩当时只想逃离那个城市,因此,牢牢地抱住了这个父亲的腿。回来之后,又担心父母发现这个秘密,不要他,因此会有到派出所报案之类的事。然而,纸包不住火,父母还是越来越怀疑。男孩感谢父母这些年来的养育之恩,他说他去寻找他的亲生父母去了。

我看到这个故事时,心中也十分的难过。只因为故事中这三个主人公

十几年来所承受的痛苦,非一般人所能体会。宇宙间个体的渺小微弱更需要亲情的滋润呵护,而人伦的错乱往往带来心理的崩溃。类似故事的发展往往是一场悲剧。

然而,我还是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是这个故事中的父亲,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个困境?

“儿子”的出走固然是因为去做了亲子鉴定,但如果不去做鉴定,一再地用侥幸心理安慰自己,也绝非长久之计。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换了我们自己,也许还是忍不住要去做这个鉴定。就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而男孩呢?埋藏在心底十几年的秘密终于揭晓之时,在这个家里终究待不住了。换作是我,除了出走,又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电视里的那个故事幸好在一集里放完了,如果分为上下集播放,而我又正好错过了下集播出的时间,只怕我的心也会被搅乱很长时间。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地圆满。男孩在出走两个月之后安然返回,而且当晚就给父母亲烧了一桌菜,男孩希望把这对夫妇当作真正的父母,同时表示要尽快出去找一份工作,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夫妇俩抱着儿子喜极而泣。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结局吗?

问题无比的棘手,结果无比的顺畅,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男孩在出走后的这两个月经历了什么?

许多人关心这个故事的曲折离奇,我关心的却是这个案例的教育价值。身为家长或是教师,我们平时也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我们是不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事情得到最圆满的结果?

回到原来的这个问题,把时钟拨到父亲做亲子鉴定之前,父亲来咨询你,希望你帮他出一个主意,以走出那令人窒息的困境,你会出什么主意?

我想我还是把这个故事讲完整吧,我仅有的希望是读者不要把它当作一个传奇故事来读,而是要思考其中的道理,应用到我们面对困境的探索中。

男孩离开了那座城市,他到了养父母最初领走他的那座城市,一边卖报纸和扛水泥,一边寻找他的母亲,可是茫茫人海,谈何容易?

一天,他突然从报纸上读到一则寻人启事,同城的一个大男孩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兄弟和母亲,失散的时间正好吻合。于是他赶过去,见到那个大男孩,第一眼,就知道他不是他的哥哥。见面后不久,有人来报信说,大男孩的母亲也找到了,于是他们一起去。母亲见到他们,放声大哭。原来,这个大男孩7岁的时候和3岁的弟弟一起被父亲带到一个陌生人家中,父亲让他们住几天,然后就离开了,过了几天,弟弟也不见了。大男孩后来知道,他的父亲以1800元的价格把他们兄弟俩卖给了两户人家,而他的母亲也早已改嫁,并又生了三个孩子。按理说,见到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应该高兴,母亲却哀求他们不要认她,而是远远地离开,不要打乱她现有的家庭和生活。大男孩哭着说,我得了肝炎,只想好好地治病,看看亲生妈妈……

出走的男孩目睹这一幕人间悲喜剧,百感交集。大男孩的事情与他无关,他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养父母对他的种种好刹那间涌上心头,他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要回家,和养父母在一起,好好地生活!就算找到了亲生父母又怎样?他想。

多少年来于夜深人静时在内心深处折磨他的心结一下子冰释了。男孩的生活重现了曙光。谜底揭晓了,双方都经历了痛苦的分离后的折磨。如今又重新团聚在一起,倍加珍惜新生活的幸福。

有人说,这只是机缘巧合罢了。所谓造化弄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言非虚。故事中的夫妇经历大悲大喜,实在都是无意识的结果,儿子出走之后,只能听天由命。我想要问的是,这个结果,为什么就不能是设计而来?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恰恰能洞察教育的规律,理性地创设教育情境,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结果。当然,这条路很难,或者,原本就没有路。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不是吗?远远地,我们看到希望。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