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核心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核心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提出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核心策略

[关键词]城市水利;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05-01

1.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是水利工程学的新的发展方向,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大多只考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却很少顾及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及城市雨水系统带来的影响。以建设水工建筑物为手段,目的是改造和控制河流,满足人们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种需求。当人们认识到河流不仅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不仅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功能,还要关注河流的生态功能,这时才发现水利工程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时,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性的需求。人工手段的加入给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的侵害,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会逐渐退化,影响人们的长远利益。

近20年来,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河流治理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水利工程除了要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外,还要满足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求,相应发展了生态工程技术和理论。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学很好地权衡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

2.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核心策略

2.1 构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水利景观基础设施

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中的组成要素(包括河流、湖泊、土地等)以及它们的自然生态过程和自然生态功能都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但令我们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城市和自然之间都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存在,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也被人们塑造成为掌控自然的工具,人为强制性的操作不仅没有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反而使它们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化。我国98年的洪水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教训告诫我们,将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与自然隔离是一项错误的做法,必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化进程。面对城市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将自然看作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重新审视自然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向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引导。

在生态学和景观都市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自然和人工工程技术这两个独立的系统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景观为重新建立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契机,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介质,将复杂的自然生态过程和物质能量流动与水利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自然与人工之间的顺利转变,创造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城市水利景观基础设施。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然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融合越来越精密,成为在城市中横向和竖向蔓延伸展的自然有机体,在无形中形成了城市坚固的自然结构基础。

2.2 构建层次丰富、功能多样的水利景观基础设施

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呈现出广泛的网络分布状态,但是现存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多呈现出在水平方向上的蔓延发展,而在垂直层面的空间上利用效率和质量欠缺,从这个方面来看,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在空间发展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造成了城市空间的严重浪费;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传统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立体空间的开发利用,许多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城市中难以跨域的屏障,它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散步着,将城市无情的分隔成数个孤立片区,严重阻隔了城市功能和空间的连续性。在这样的形势下,景观设计可以着眼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多层次开发应用,推动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由单一孤立的水平层面向多层面的垂直立体方向发展,形成上、中和下层的高效空间体系,这种多层的空间叠加和相互穿插使原本处于静态的水利基础设施转变为连续流动的空间体系。

此外,单一功能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欠缺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其功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使用效率明显降低,活力逐步丧失,有一部分空间已经成为了甚至沦落为脏乱危险的边缘空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事实上,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空间是城市中使用效率较低的空间,同时也是潜力巨大的空间,将这些空间多功能化会比单一功能使用效率更高、更丰富多彩。将景观元素介入到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对其进行重新进行定位、设计、改造、优化升值,可以赋予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无限的活力和亲密感,重新加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联系。

近些年来,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尝试建造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利用建筑的屋顶收集雨水,通过输水管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地下雨水处理系统处理,经过处理的雨水可再次输送回建筑内作为景观小品用水或者厕所冲洗用水,也可用作建筑周围绿化用地的浇灌用水,提高了建筑的用水效益。建筑墙面的垂直绿化具有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的功能,在夏季减少室内空调用电方面贡献尤为突出.

2.3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和识别性的水利景观基础设施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城市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席卷着全球各地,雷姆・库哈斯提出“普通城市”的思想,他认为现代城市应当是整齐划一的人工结构,不应再有“个性”之类的元素存在,他甚至大胆的将城市宣称为“现代机场”。在这种全球化统一思想的熏陶下,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建设的城市都惊人般的相似,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主要受害者,越发成为标准化的模式,逐渐丧失了个性。南北差异显著的我国本应在城市水利基础设施风貌上各具特色,可传统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严重忽略了地域间的差异,各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外观如出一辙,形成了千篇律的通用形式。

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地域特性的表达一直都是主要方面之一。不同地区由于其在气候温度、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社会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不同,都应该具有属于自己区域的特征。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地域性是因地制宜、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也是地区民俗文化的展现。将景观纳入到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造过程中可以为水利基础设施重新赋予符合区域要求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强烈的识别性。

2.4 构建具有文化展示和宣传教育功能的水利景观基础设施

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与水利基础设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每天都在依靠水利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服务,由于人与水利基础设施的接触是频繁的,所以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主要关注的是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是不良影响。但传统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没有注重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很多居民甚至不知道他们依赖生活的水利基础设施是怎么运作的。城市水利景观基础设施应该具备更多的文化展示和社会公共宣传教育功能,引导社会公众,加强与城市居民的交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就接受相关知识文化的灌输,并切身感受它所带来的好处,同时,居民对景观环境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推动城市水利景观基础设施事业的发展,为未来水利基础设施的保护更新带来了更多的实施机会。

3.结论:

随着现代科技和理论知识的发展,城市水利基A设施景观实践不断深入现代城市领域中,并且越来越成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工程理念[J].中国水利,2013.

[2] 孙宗风.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