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展兵团文化产业需要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兵团文化产业需要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越来越大,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越来越重要。要抓住文化产业这个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大力促进文化消费,以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作出应有贡献,提高绿色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推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文化产业的具体发展实践来看,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的价值和功能还没有在兵团范围内取得普遍共识,将文化单纯或者更偏重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看待的现象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还较为普遍,还存在着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澄清认识,推动兵团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人们创造性的劳动,把知识、信息和意象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事实上,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具有浓厚的工业革命时代的特征。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催生了视听产业这一新兴产业,以其批量、规模化生产为基本特征,从而改变了以往舞台演出等艺术样式个性化的文化生产方式。而也正是视听产业具有“复制”这一特点,使其。进入产业化阶段。文化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概念。这就要求兵团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考虑如何使文化产业与兵团文化特色和兵团精神相结合,也就是如何发展兵团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与兵团文化元素、区域特点和屯垦特色相结合。总之,对文化产业理解应是动态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分类化,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多元化的特点。

二、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划分了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和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和政治地位,为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扫除了障碍。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满足的是广大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的是广大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从实施主体看,文化事业的主体是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同时兼顾社会捐赠和民间参与,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而文化产业的行为主体主要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文化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同时也包含了个体经营者。从目标取向来看,文化事业更多承担着教化和引导的作用,通过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高雅艺术,从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文化产业是在遵守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创作生产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从追求的效益侧重点来看,文化事业更多地追求社会效益,文化产业是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强调成本收益,但两者仍有区别。文化事业不强调投入产出完全挂钩,更为关注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其投入来源于政府,在生产时更注重社会效益,因此,成本控制之于文化事业的意义更多地在于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文化产业则是要在市场中运营,必须先确保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特别指出的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通过不断参与文化活动,群众就会感受到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悦,会自觉地去消费更多的文化产品。健康的兵团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文化产品不断成为兵团文化事业的内容,其宣传的价值观会转变成为文化事业的价值。

三、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门类,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并不在于其商业属性,而在于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人们往往在欣赏电影、观看戏剧、聆听音乐甚至是游戏玩耍时,潜移默化地被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所影响,并最终对全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文化产业除了为本国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之外,更可以成为国家宣扬或抑制某种意识形态的工具。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发达的文化产业,谁就更好地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我国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如果对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忽视、低估甚至是迟钝,其结果都将非常被动。文化产业特征具有以知识、信息、休闲、娱乐为主要特征,但其核心是文化价值的传承和高扬。文化只有成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商品,引导和顺应大众的精神需求,被大众主动接受、认同,文化的意识形态才能表现出来,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文化产业可以为兵团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载体,通过构建、导向、扩散、创新和整合,在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形势下,要大力宣传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兵团精神。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给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人们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

四、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

文化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内在属性。从内在属性看,相对于一般产业而言,文化产业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特殊性就是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是文化产业区别一般经济产业最根本的特征之一。2.生产与运营。从生产和运营看,与一般经济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生产的更多是内容产品,因此从产业受益而言,文化产业既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收益率,也由于精神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具有较大的风险,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比一般物质产品更加难以预测。文化产业发展不会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而萎缩,其需求也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减弱,反而会在经济进入中等发展阶段和物质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出独特的优势和勃勃生机。3.功能和作用。从功能和作用看,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既能发挥一般经济产业所共有的功能,同时又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内容生产的特点,能在现实中起到传播范围广泛和内容丰富多变的作用。4.阶段性特征。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广泛,涉及部门多,现阶段文化产业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业控制与普遍的市场竞争并存,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水平较低。

五、既要依托资源,又要跳出资源掣肘

目前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开发模式,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依靠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简单进行文化工艺品的开发和景区文化的初级开发。但从长久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需要,资源型产业生产收益递减规律导致区域发展失去资源收益的支撑,大量沉淀成本的存在使资源型产业结构呈现刚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关联度较低也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兵团屯垦文化资源的开发而言,一方面,仍需要利用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较大的文化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不能完全依赖资源,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新型文化产业形态,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食、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文化与旅游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越来越体现出融合和一体化的趋势,近年来文化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就是两者融合的体现。在文化和旅游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中,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旅游业也越来越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发展既能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又能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长期以来,对军垦文化资源多是用来观赏、缅怀和记载历史的,主要关注其社会性和文化性,没有考虑和关注其经济价。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文化携手旅游是文化产业一条普遍发展路径,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发挥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互动模式,推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

七、以“大文化”视野谋划文化产业管理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其特点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双重领导,分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政令畅通的高度行政性,但忽视了市场的作用,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形成各自为政、壁垒林立的局面,妨碍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就兵团发展文化产业来讲,还存在着一个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理文化单位向管理文化市场转变的过程。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更多地从政策、资金上给予调控和引导,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管理中,还需要各级行政管理、经济管理部门和宣传文化部门等树立“大文化”视野,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产业特殊性,把对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的认识分歧降到最低限度,建立党委负责,宣传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参与发展的大文化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