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音乐记录历史的赤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音乐记录历史的赤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娱乐节目红遍大江南北。这档由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真人选秀节目,源于风靡海外的美国节目《THE VOICE》。而正如它的海外原型一样,7月份首次播出,就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迅速占据了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今夏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节目走红的原因背后,固然有“盲选”制造的新奇、悬念与高质量选手的出色发挥,但最初吸引人坐在电视机前的最大原因,正是四位明星评委——节目中称为“导师”,带来的名人效应。而其中,内地乐坛“大哥大”刘欢的身影,最为夺人眼球。

在公众的印象中,在歌坛屹立20余年的刘欢,与“娱乐”这个词颇为绝缘。他不太参加综艺节目,各类娱乐活动中也难觅他的身影,绯闻炒作更是与他无关。他在极为专业与严格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决赛中两次担任过评委,除此之外,选秀类节目与他似乎毫无关联。这次,他能够一反常态,出现在《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上,与节目组的诚意邀请有关——电视台高层与节目导演都数次亲自邀约,甚至请他夫人出马说项。但决定他参加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中国好声音》背后的音乐理念:找到值得培养的乐坛新人,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正因为抱持着这个信念,刘欢在节目中的表现,充满了对于音乐,对于音乐人的真性情。他因为父亲刚刚逝去的徐海星的一首《自己》潸然泪下,因为郑虹的一首《Someone like you》而许下明年年初演唱会让她上场的诺言,而在一位戴着面纱上场的选手坦言自己是因为长相自卑后,他起身摘下帽子,做出了也许是内地选秀节目上最气势磅礴的发言:“唱歌与长相没那么大关系。我刘欢长成这样子,在中国的流行歌坛上我唱了快30年。也有很多人讲不要看到我的长相,但是没有关系,我今天还站在中国的流行乐坛上。”

而即使没有这些动人的情节,在四位导师中,他也是最受瞩目的那一位。多名选手曾经在台上笑言,自己的父母家人听说刘欢是节目导师后,纷纷表示“你一定要选他”,因此被别的导师戏称为“老年组偶像”。其实他今年未满50岁,甚至比同场称他为“欢哥”的庾澄庆要小上两岁。但坐在台上的他,俨然有种王者气势,因此这场导师抢夺选手的战争,被人形象的形容为“杨坤与庾澄庆互相争斗,那英在一旁打黑拳,而刘欢坐镇最后,微微一笑便把选手收入囊中”。

在音乐界有如此大号召力的刘欢,其实并非科班出身,他的发展轨迹与其说像一名歌手,更像是一名学者。他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教师家庭,大学期间就读于北京著名的政治外交类高校国际关系学院,攻读法国文学专业,1985年夺得北京首届高校英语、法语歌曲比赛双料冠军,1987年连续为电视连续剧《雪城》和《便衣警察》录制主题歌《心中的太阳》、《离不开你》与《少年壮志不言愁》,从此一炮而红,在当年的调查中,知名度已达到87%。而在之后,他的每首歌几乎都记录着时展的轨迹,从北京亚运会的《亚运雄风》到北京奥运会的《我和你》,从“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到“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刘欢的歌伴随和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并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烙印。他20多年的音乐史,几乎就是这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如今,中国社会转型之快之多变,大事件发生之多之迅猛,让人措手不及应接不暇,而刘欢的歌声从未缺席,每每成为那个时代的金句。1987年,正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年代,他的一句“峥嵘岁月,何惧风流”,道出了那个年代的心声;1993年,出国潮成为一代人的选择与追求,《北京人在纽约》在此时应运而生,他的一曲《千万次的问》,问出了那一代人心中的迷惘和惆怅;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知是刻意还是巧合,他在《胡雪岩》的片尾曲中唱出了“无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同年,下岗大潮席卷中国,当人们陷入了绝望时,他的“不过是从头再来”,为多少迷失的心灵点亮了灯。不知百年过后,当后人研究这数十年的国人思潮时,刘欢的作品会否成为一个重要考据?

在社会思潮之外,各类运动会是刘欢诠释最多的主题。也许是因为他高亢的歌喉,与大气磅礴的欧美唱法,最能够表达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的激情与昂扬。他在1990年与韦唯合作演唱第十一届亚运会宣传曲目《亚洲雄风》,由于传唱度过高以致经常被误认为是会歌;从此之后,他数次演唱大型运动会主题歌,并多次受邀参加各类运动会开幕表演。他曾经在1993年和2001年应北京奥申委邀请录制申奥歌曲,并参加奥运会举办国揭晓仪式。这两次申奥最终有了一个完美的句点:北京申奥成功。而刘欢也在2008年8月8日受邀与莎拉·布莱曼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达到了自己的又一个顶峰。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样一位歌手,直到2004年才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场演唱会,而直到现在,他的个人演唱会只有寥寥几场。正如夫人卢璐所说,刘欢是一个“毫不自恋”的人,他从不在家听自己的歌,在餐馆听到自己的歌会要求店员换曲。他曾在1994年应邀赴纽约,参加在举世闻名的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演出,音乐厅有项服务,可以让来演出的歌手印一本纪念册,许多演出者都将其视为珍藏,而刘欢却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在异乡见到了久违的大学同学,哪里会有心情考虑到这些事”,轻描淡写的语句背后,折射的是对虚名和浮华不挂于心的云淡风轻的情怀。

与对待名气的毫不在乎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始终对音乐怀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刘欢接受采访时曾数次引用伯恩斯坦在领奖时说的一句话:“Mozart got something wrong and something right;Tina Turner got something right and something wrong,but the music is always right.(莫扎特有对有错,蒂娜·特纳也有对有错,但音乐总是对的。)”他说音乐应该是多元化的,他从不认为自己能够完全表达出音乐的什么,或者自己站在音乐的哪个高度。他只是一直在尝试,一直怀着最本真的热爱去摸索,去创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给大家带去快乐,带去美好。这就可以让人理解,为什么他在写《胡雪岩》的片尾曲时,只是因为其中用了京剧的一个小元素,就研究了一个月的京剧,然后竟然“陷进去了,真的写出来了一个像京剧的东西”。

曾经有人用一个字形容刘欢的发展,那就是“顺”。确实,他就像金庸笔下的萧峰,几乎看不到艰苦练级的过程,一出场便是武功卓绝名满天下的大侠。但看不到,并不代表他在其中没有付出努力,而只是说明,他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不是他自己本人的奋斗,而是他的那颗纯真的音乐赤子之心。正如有人总结的:在略显浮躁的中国乐坛,他是一个异数,他的特立独行在于当其他歌手习惯于一旦得势便高歌猛进时,他的进退有序、张弛有度显得卓尔不群。而正因为这种不群,使他在出道后的若干年里,始终没被忘记过。在快速新陈代谢的中国乐坛,他成了迄今为止打不垮的堡垒。他,就是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