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理念一直饱受赞誉,本文从园区的雕塑的切入,以雕塑为人类活动的节点,将人与环境在一个开阔的天地里连接、融合,分析苏州工业园区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共雕塑与其周边环境。园区的城市公共雕塑是在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件恰到好处的城市雕塑不仅能够调节空间,平衡视觉,还能缓和高楼大厦与人、环境的关系,不经意间打动吸引行人,似乎在与路人对话,给人以温暖和亲切。而历史古城的文化沉淀熏陶了百姓的素养,也为城市雕塑的发展供给了营养、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城市品味。

关键词:雕塑、公共空间、城市文化、城市公共雕塑

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何为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

城市雕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有含蓄生动,易于被人理解的艺术构思;以其和谐、奇特、新颖的造型创造出寄予人感情和愿望的景观,满足人们欣赏、休憩、教育、启迪等精神上的需求。然而,人类的艺术活动是动态变化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地位,所以在城市雕塑称谓不变而审美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以城市空间、文化与审美的动态发展为前提,在新的城市背景下,更新观念赋予城市雕塑新的内容和意义。[黄耀志、赵潇潇、黄建彬,城市雕塑系统规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版,22页]

城市公共雕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的艺术作品,其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有持续的影响。城市公共雕塑众多特性中,最晚强调的是作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公共性和环境性,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则是城市雕塑选址和形象展示的背景。设置城市雕塑的空间环境,很多时候会成为人们注意力的焦点,而城市公共雕塑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能使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功能效果更明显。

城市公共雕塑的困惑与冲突

本文讨论城市公共雕塑,是纳入公共艺术范畴的。而公共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公众的参与意识。然而长期以来,市民责无权过问。丧失了公共性的城市雕塑只能是将城市文明又拉回了起点,市民无视自己的公共职能与权力,对公共雕塑盲从或忍耐。[王中,公共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412页]

市民所希望拥有的城市公共雕塑,应该是融于环境融于大众文化的。虽然现阶段的雕塑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更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我们不能够追求城市公共雕塑的丰富、深邃,但它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

三、城市公共雕塑展示道路空间环境

综合性街道又称城市道路,是集车行、人行、以及一些日常行动于一体的街道空间类型之一,在城市中也是分布最多的街道形式,因而对城市公共雕塑有着重要意义。如果综合性街道的主轴线与重要雕塑作品形成空间上的联系,人们则会在较远的观赏视距中得到对景效果,这会加强道路的导向和标志作用,更深一层次,发展中的城市公共雕塑展示的是城市的文化。苏州的星湖街(图3.1)两旁设置的系列雕塑,充分考虑到街道空间的总体布局,并结合雕塑作品的不同类型主题,具体和抽象并举,反映时代风貌,既调节了行人的视觉节奏,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城市入口标志或区域标识节点雕塑

城市公共雕塑是感性的,需要人的品味和观赏,给予环境美的享受。《窗口》(图3.2)位于中新路口,工业园区与古城区交界处,跨越城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三扇窗户主题一致,却各有各的形式,在城市各区联系的功能中发挥过渡的作用,展示了道路空间,同时也具有连续性、方向性,形成视觉的走廊,从而提高知觉兴奋。这三组统一但又各具特色的窗口的雕塑似乎在与苏州的古老与现代对话,协调着精神上的落差。这亦是一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开启,展示苏州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春风吹起窗帘,带来了春的生机和春的勃发。春风吹起窗帘,我们看到苏州今日的卓越成就和未来的辉煌灿烂。

五、环金鸡湖城市公共雕塑

金鸡湖的在整体规划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各自的特色,它与国外优秀景观一样岸线全部开放,“岸线共有,还于大众”,表达了人文主义环境。一个公共开放空间雕塑的建立必须是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的,金鸡湖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周边的城市融人了整个滨水开放空间, 通过城市雕塑建立了水和城市,水和人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对话。

湖滨大道公共雕塑

占有重要地位以及最具意义的雕塑作品非《圆融》莫属(图3.3),它由新加坡雕塑家孙宇立先生创作,高12米,材质为不锈钢金属,坐落地在湖滨大道,由两个动态扭转的圆紧密相叠而成,刻有“圆融”二字,[黄耀志、赵潇潇、黄建彬,城市雕塑系统规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版,82页]外圆内方,进退有据,博采众长,自成体系的雕塑艺术特征,与后面的金鸡湖融为一体,展现着这个城市环境的柔媚与灵动,象征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以及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表达传统与时尚的交相辉映,蕴涵中新双方密切合作的深情厚谊。这就好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被认为是自由、民主、平等的象征,充分表明了美国独立战争所强调的个人主义、人人平等的社会概念与政府概念的并置关系。夜晚,灯起灯灭,车水马龙,纷繁的世界,奇妙的人群,星星点点的灯光,一个个温暖的家。城市雕塑是浓缩的文化景观,透过他们能够读到园区独特的魅力。

科文中心周围的公共雕塑

科文中心周边的雕塑(图3.4)很好的处理了雕塑环境空间布局中“简化倾向”与“张力表现”的矛盾,出色得把对称和平衡两种形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还善于处理主次与聚散、实与虚的关系,理性地运用成熟的空间几何和数学法则实现构图平衡和美感,给人以稳定、统一、端庄、大方又不乏活力的感觉,产生秩序、理性、优雅之美。

同时,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环境的需求,这两座雕塑又运用了红与黄这两种色彩的特性,有力的表达出它们的扩张力。色彩能使雕塑材料自身的性质变得模糊,从而使得造型更加鲜明。雕塑矗立于天地之间,外轮廓线条流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显活力与吸引力,为苏州增添了新气息。

结论

与城市公共雕塑某些特性有关,作为城市公共雕塑基本特征之一的环境性,雕塑通过自己的本体造型、艺术形式,同环境空间融合在一起,使得雕塑的感染力远远超出了雕塑体积空间,而充满整个环境空间。因此,需要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雕塑本体、区域位置以及细部设计作综合性的考虑和研究,才能使城市雕塑作品既能充满个体艺术美,又能在实存的空间环境气氛中衍生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来,这也成功实现了城市公共雕塑作为城市中完整的哲学艺术性来引发社会大众参与思考,缓解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躁动不安,同时也无形中弥补了钢筋水泥城市公共空间中精神文化产品相对匮乏的不足。

由上可知,城市公共雕塑需要站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高度,去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角色定位。城市公共雕塑在受约于空间环境的同时,其发展也会受到空间环境的巨大推动;在空间环境的衬托下,发挥本体雕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韵味;在空间环境的激活下,发挥出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和意境。如若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会使得原本高水准的雕塑作品,最终成为人们视觉上的垃圾。

参考文献

黄耀志、赵潇潇、黄建彬,《城市雕塑系统规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王中,《公共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