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运改变中国(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运改变中国(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运改变中国,北京是浮出水面最显眼的那个部分,底层才是更宏大深远的未来之变。

当年雅典奥运会的耀眼灯火渐次熄灭,世界的眼光不遗余力地聚焦中国。更早的时候,在萨马兰奇口中说出“北京”二字之前,这个城市就已经准备好进入有史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变化阶段,随时迎接新的发展契机。

今天的北京,除了可以看到北京的主政者们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手笔圈点,还可以感受到许多润物无声的改变。不仅城市的硬环境得到大的改善,新建筑竞起在古老的都城,城市软环境―人文素质、文化礼仪等也卓然一派新意,独特的人文魅力风采充分展现着新北京的奥运风貌。

塑造自己就是塑造中国

北京在筹办奥运时推出了2000亿的预算,庞大的金额让平均工资只有千元左右的国民一片哗然。“为了面子办奥运”的说法喧嚣一时。稍后,北京将预算减低,打出“节俭办奥运”的口号。其中的变化正反映了国民数十年的心态变化。

经济落后时,饿着肚子的国民曾经迷失于国外富足的生活状态,产生崇外的风气。经济的稳步提升,使国民的自信心日趋脱离外力支撑。现在的中国人并不需要用国外的眼光来肯定自己。面对奥运,国民更希望借此展示中国的迷人魅力,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今年4月,北京奥运火炬在传递中受到阻碍,为此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者尤伯罗斯表示,凡大国办奥运,一定会出现政治争议。“大国”两个字意义重大,这是对奥运北京的准确描绘,是对中国的高度评价―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古老大国第一次承办的奥运会。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实力大国。“大国”背后是国人足够的自信、理性的心态、务实的行为。

向奥运迈进的北京城,已越来越趋于人性化,在变化万千的城市姿态中,散发出越来越亲和的魅力。

申奥成功的几年来,学外语活动风行京城,各种市民积极学习英语的新闻总能见诸报端。学习英语,展示美丽中国才是背后的动因。在北京古老的皇家祖庙太庙,外语游园活动越办越热;公务员、窗口行业职员从被动地学习外语,变为了一种蔚然成风的自发活动。外语热也刮入了普通社区,晚饭后搬着小板凳学英语的老年人已不再是城市的异数。更多的社区办起了老年英语学习班,“鼓的牛死”(good news,好消息)、“万德佛”(wonderful,棒极了)都是老年人记英语的诀窍。“被唤醒了青春的感觉”,社区里的老年人这样说,“Yesterday已经past,for tomorrow,today努力。尊荣记耻,明辨善恶,一生都有幸福好生活。”

“展示中国、人文北京”的活动并不只学英语这一项。“书香社区”又称为“书香工程”,它的口号是:“全民阅读,人人成材”。“在塑造城市的过程中塑造自己,在塑造自己的基础上塑造北京”,普通市民时刻体会着与城市荣辱与共的喜悦。

从“金牌战略”走向全民健身

中国的体育曾经有过“金牌战略”,希望以勇夺金牌实现大国梦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战绩不俗,凭借32枚金牌获得奥运金牌榜第二名。但中国并非真正的竞技体育强国,依然是体育界人士的共识。

在“金牌战略”的指导下,体育关乎国家荣辱,国家往往倾一国之力实现金牌目标。有国家大把花钱,体育怎能不为国争光?但是为了避开西方国家的传统强项,同时也为了减少投入,越过基础建设不足的鸿沟,我们选择了在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小项”下工夫,金牌数量提升了。国民在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时,自身的体质反而开始下降。金牌只是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并不是实力本身。国家体委前主任伍绍祖对此问题的分析颇具趣味:奥运金牌,你是真想拿还是假想拿。要假想拿,就把钱花在金牌上;要真想拿,就把钱花在群众体育上。

顾拜旦在提倡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时候,曾经希望以体育教育民众。“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在年轻时就撰文指出了体育的意义。他的观点与顾拜旦相同:重视体育的民众效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了一个时代响亮的口号。

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了真正的奥运精神是体育育民,全民健身悄然兴起。明证之一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口号,重新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楼顶,成了体育总局的公务员每天上班看到的第一句话。以举办奥运为契机,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增加体育人口,也成为了这座白色小楼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

“人人健康活动,天天幸福生活,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黄蓝两色为主的各种健身器械,从北京到南京,从繁华的都市到质朴的农村,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积极在器械上锻炼的人们,也成为了一道熟悉的景观线―老人们在清晨,依靠健身器械科学地舒筋活血;年轻人中午休息时一边健身,一边聊天成为了时尚;黄昏,放学的孩子们当仁不让地“霸占”着健身器械,孩子会一边读着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一边褒贬上面的小伙伴。曾经大部分晚间用于“花前月下”的社区健身场地和体育公园,回归了它们的本来用途:全天候地接待用科学的运动方式积极健身的人们。

体育人口是“在一定时间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一定量度、程度和深度的锻炼,并在锻炼周期内,其时间具有科学的平衡时数的身体锻炼者和体育运动者个体的总和”。随着北京奥运各项筹备工作的收尾,中国体育人口开始了方兴未艾的“喷涌”,中华民族也以健康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胡同深处、街心花园和居民小区显现健身乐园的身影,当一座座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场馆日渐落成,全民健身的热浪一波一波推向了高潮。借奥运会之机,北京调整了运动场馆北多南少的“结构性”缺陷,为体育人口建设更多容纳空间。其他奥运城市,如天津规划多年的水中体育场终于浮出水面、青岛推广了最适合海滨城市的运动方式……在北京,每天来参观奥运场馆的人络绎不绝,虽然现在市民只允许远观,但是,仅仅在几个月之后,他们便成为这里的真正的主人。“以后再游泳就有新地方了!”很多远观着“水立方”的市民都这样讲。

借助奥运,人们参与奥运的热情转化为对运动的热情融入日常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达到身心健康、均衡发展。我们未能通过“金牌战略”树立起的健康民族的形象,现在正在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界面前。2008北京奥运之后,这个形象会更加丰满、生动。

细节决定成败

这几年来,“奥运”似乎成了时尚词汇。“奥运”为中国经济迎来新动力、“奥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奥运”促进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大多数中国百姓,并不能时时体会到这些抽象学术化词语的意义,他们能够感知的是,生活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就像顾拜旦当时期望的那样,奥林匹克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比赛,它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

2001年7月19日,申奥成功之初,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即发出对北京市民12个“小毛病”的宣战声明―随地吐痰、排队加塞儿、出地铁车门太难、过马路心太切、乘出租车仍有不满意处、“京骂”、缺乏微笑、没有说“对不起”的习惯、对“老外”比对外地人好……一夜之间,北京人,或者说是中国人这么多年的问题被摆在桌面上,而且被放大昭彰,自家人的小毛病被无情端出,人的素质成为放大镜下的焦点。而可贵的是,面对这些“小毛病”,这一次,国人拿出的是正视的勇气和自我的严格监管。

北京提出了“中国的首善之区”这一称谓,胡同里也处处可以看见类似的宣传口号。随后,面向全市市民的“首都文明工程”启动;以“建设新北京,贡献新奥运,展示新形象,塑造新青年”为主题的“青春奥运文明行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2007年,北京将每月11日定为排队日,随后让座日等规定也纷纷出台。各地的“人文素质啦啦队”活跃在大小看台之上,微小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宣传力量。

我们的公民并不缺少公德心,被指为“劣根性”、“素质低”的问题,更多源于社会环境对个人道德选择的影响。许多偏隘的行为是因为没有心理和群体的支撑,这涉及到社会心理学范畴问题。以最常见的公交工具的排队来说,在11日养成习惯以后,我们看到的是市民越来越习惯于在11日以外的日子里,有序上下车,将座位让给大腹便便的孕妇、老人……公民的公德心并不是被发现的,而是需要某种外力来给予支持和提升。

也有人对诸多奥运礼仪规定颇有微词,以为这些强制的规定未免有抱佛脚之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除了日渐深入的素质教育、硬件环境配套外,社会舆论以及某种程度的强制性措施,都是使市民从规范转向日常的必要手段。

在北京,动人的笑脸已经成为城市别样的风景;各出租车公司竞相推出自己的服务承诺,“话太多”、“绕路兜圈子”已渐渐成为过去时。“礼”以某种形式正在复苏。

另一引起广泛争议的规定则是“禁烟”。北京在申奥时曾经承诺要举办一届“无烟奥运”,而在离开幕还剩不到200天的时候,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若干规定》,禁烟的地点包括奥运村、奥运场馆及城市的餐饮服务业、娱乐场所、各种交通工具等场所。禁烟的受益者更多是普通市民。据报道,中国约有3.5亿烟民,每年死于二手烟的人数超过10万。对烟的严格规定,不仅将有效支持奥运,也会成为今后北京和全中国公共场所禁烟和控烟的新起点。

北京并非首个倡导禁烟的城市,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列为历史上的首届禁烟奥运会。除了运动场上禁止吸烟外,室外球场观众席也被列为禁止吸烟区,当然室内更是不准吸烟。并抵制烟草制造商的任何形式的广告,严禁出售烟草制品等。

许多人会将国民的素质与外国做横向的比较,但如果我们和自己的从前做一个纵向比较的话,将不难发现,这些细节的进步,意义十分重大。无论是“无车日”的绿色出行、公共场合的全面禁烟,还是“排队日”、“让座日”的设立,文明出行、文明礼让、文明观展、睦邻友爱,使男女老少感受到了文明新风的传递。奥运已融入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的生活因奥运的到来变得美好很多。

细节决定成败,这成败是指我们优良的生活质量、人文环境。正如广告所说: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厘米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弱势群体的奥运关怀

奥运不只是健全人的运动会,“重在参与”的观念中,残障人士的力量不可或缺。几年前,“无障碍”可能还是为人陌生的三个字。但是现在,它伴随着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成为新的流行语。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安全通行和便利使用的服务设施,包括给视力障碍人士指引的盲道、方便轮椅行走的坡道以及盲文等。现在,无障碍建设已成为北京市城市建设理念,几乎所有的奥运场馆都有无障碍设计,比如设置残疾人观赛区、比赛触摸屏、无障碍卫生间……奥运志愿者还会考虑到残障朋友可能不喜欢别人提供过于热情的帮助,尊重他们的心理感受,做到随机应变。这都是经过了专门的心理服务培训的,可见国人在对残弱群体关怀上的良苦用心。

奥运北京为残障人士建设了781条、1300公里的盲道,修了坡化路口2100多处,在北京火车站和西客站及50多个地铁口都解决了无障碍问题。城市准备了275辆无障碍交通车投入运行。无障碍的低底盘公交车、地铁、城铁将把残疾人观众送达奥运场馆,残疾人将可以更方便地前往商场购物、去餐厅就餐、入住宾馆的无障碍房间、前往公园景区参观游玩。“残奥会举行前,北京奥组委将发行无障碍交通指南,这个指南可以保证残疾人观众一路乘坐无障碍的交通车辆。”这一系列措施包含着城市为保证残障人士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更多残疾人可以在日常享受到更便利的“无障碍”生活。从前经常出现的各种状况,比如车轮压住了盲道,垃圾桶放在盲道中间,最令人苦恼的公交车缺少语音报站,都退化成过去时。

北京市投资700多万元为15万名重症残疾人进行了家庭改造。家门口台阶改坡道,卫生间里铺设防滑砖、冲水装置改为踩踏式,厨房里灶台降高度……

不同于残疾人,一群四肢健全的人同样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城市建设工人。筹办奥运的过程中,计有共7000多家建筑公司参与了北京市城市建设。有上百万的建筑工人在各个工地忙碌着,紧密的工程进度表意味着大规模的劳动工作强度。奥运建设如火如荼,多数媒体将目光放在了指挥者或者设计者的身上,但国人并没有忘记真正变图纸为现实的施工人员,他们是奥运不可以忽视的巨大力量。

许多富于人文情怀的人在关注默默奉献的工人们,摄影师傅小海就是其中一员。2006年始,他放弃一切商业拍摄,奔波于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沈阳、青岛、秦皇岛这七个举办奥运比赛的城市,把拍摄名人肖像的镜头,对准了奥运场馆普普通通的工人,记录他们灿烂的笑脸。以镜头记录每一个“奥运建设者”,同时见证了历史。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更好融合,这可能是奥运带来的最明显的人文变化。

另一种安全

“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之一。国际上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有“5R原则”:“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农药过重、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和空气质量是奥运北京面临的另一类安全隐患。北京的空气质量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环保部门根据十年来的资料分析,北京市空气质量好的天气只占25%,60%的天气适合或比较适合污染物扩散。不少外电曾经替北京的官员担心空气状况,担心运动员无法在“鸟巢”里孵化出新的记录。更有媒体消息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表示,由于北京空气污染问题,赛会议程可能会变动或是延期……

奥运的压力也督促着中国政府保护环境措施出台的步伐加快。政府拨款130亿美元,努力改善北京的环境,2005年,首钢4号炉熄火,开始向京外搬迁;到2006年底,近200家企业迁出北京市区;北京投入巨资,针对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工业废气四大污染源进行重点治理,使空气质量连续八年得到改善。北京的奥运绿化承诺提前一年完成:过半的北京地图已染上绿色,三道绿色生态屏障阻挡沙尘入京……关于北京空气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身居北京的人可能都深有体会,以前刮风满天黄沙的场景越来越少了,百姓开始享受相对洁净的空气“呼吸权”。

曾经有境外媒体报道,部分外国运动员担心食品安全,准备全程自备食物。虽然无确切信息,但是却证明中国的食品在某些方面有着无法回避的安全忧虑。

撑开食品安全保障“防护网”,北京制定了周密的食品安全保障方案,投入使用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利用GPS、温湿度自动记录装置、RFID电子标签等科技手段将各个食品流程纳入监控。每天配送食品的详细信息、食品运输车辆的温度、位置等都能够实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出意外,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

当市场上发现不合格食品的时候,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将通过该系统向全市七万名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动发送食品下架退市信息。半小时内,这些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就会收到全部控制指令,不合格食品就会迅速地撤出北京市场。同时,市民在www.bfa.省略(首都食品安全网)上点击“食品追溯”按钮,输入购买的蔬菜或者其他食品的条形码,就可以查到这种食品的生产厂家、种植者的姓名、收购信息以及相关农药、肥料等信息。

我们终于可以坦然宣布:“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严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请各国参赛代表团放心地在奥运村内和场馆内食用供应的食品。”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的这番话,也给了我们另一个信息:北京所有为奥运服务而特别设立的食品监测等系统,不只是保障运动员村和场馆的食品安全,也要保障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奥运后更是会转化为首都食品安全监控和保障措施,以保障中国普通消费者的“餐桌”安全。

确切地说,从北京打算申办奥运会那一天开始,某些意义深远的变化已经、正在抑或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专家们为此总结了奥运将给北京带来的契机和变化。

“人文奥运”让文化产业腾飞,“绿色奥运”点燃绿色产业,“科技奥运”引发高科技产业百花齐放,“旅游奥运”为北京旅游业带来无限商机,“建筑奥运”使北京的整体城市建设进入投资高峰期,“数字奥运”使中国通信、信息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奥运会还加快了中国物流国际化脚步,促使中国金融保险行业走向成熟。

北京地图每年都要更新,正如城市变迁之鉴,向世人展示着北京变化之大。奥运改变中国,北京是浮出水面最显眼的那个部分,底层才是更宏大深远的未来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