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让合作学习更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和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不是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本文以案例对比为载体,对合作学习“形”存而“神”亡的原因作了诊断分析;就教师如何精心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向深入,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引领作用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77-02

一 候诊案例

教师随意地把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组,让每一小组利用桌上装有水的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水温90℃开始,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后3分钟为止。

第二,当温度为 时,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温度为

时,水中出现大气泡;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有变化吗? 。

将上述问题呈现后,每个小组都迅速行动起来,气氛也很活跃,而教师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来回走动,无所事事,只是偶尔参与到小组的争论中。

二 诊断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美国教育学家Larry Michaeksen在200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以一个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为条件,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抓手,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和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课改实验中不知不觉地走向了极端,小组合作学习“形”存而“神”亡——课堂“热热闹闹”,而热闹的背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没有真正起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候诊案例中,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分组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

由于学生的层次性不同,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时把学习能力弱的归为一组会使任务难以顺利完成。教师简单地将前后四人分为一个小组,没有更多地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内,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模仿、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一般来说,每一组安排一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安排一位学习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学生。还要考虑把喜静和喜动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做,尤其可使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提升主动合作和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2.合作的简单化、形式化,缺乏实质性

在案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教给学生。当问题呈现后,学生还未进行深入的思考,就进入热热闹闹的小组实验和讨论中。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发言者,也没有倾听者。小组成员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他们只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未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是孤立的,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对话与沟通中,在任务完成时,没有进行小组加工,使小组合作难见成效。而教师此时也是随意地走动,偶尔加入到小组中去听听学生的议论或解决一下个别问题。经过一阵讨论后,教师让学生停止讨论,各小组讨论戛然而止,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各小组是否得出讨论结果也无从得知。表面上他们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堂气氛也热闹非凡,但透过整节课来看,教学秩序混乱,其实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多少,合作学习的效果怎样都是无从得知的。这种教学方式看似让学生合作学习,其实是放任自流。

三 借鉴案例

1.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烧过开水吗?水沸腾时,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现象?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怎么样?

学生:有大量气泡;水面翻腾作响;继续加热,水温继续上升;继续加热水温不变(资料里介绍的)。

教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并且敢于质疑资料上的知识,很好。那么,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气泡?继续加热,水温到底会不会变呢?请同学们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呢?

2.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步骤如下:(1)制订计划,设计实验。(2)分工明确,人人参与。教师:实验台上的器材,大家先不要动手操作。各小组成员要具体分工、责任到人。装水、加热、测量温度、观察现象、记录、交流发言等各环节要明确。分工完毕的小组,小组长在黑板上写出组号,再开始实验。实验时间为20分钟。完成实验的小组里负责交流发言的同学,在本组后面简要写出观察现象。实验中要注意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投影)。(3)分组实验。全班学生根据教师事先的分组,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检查落实了几个小组的分工情况,指导了几个小组的实验,并对其他小组进行巡视和记录。(4)小组间的交流与评估。(5)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表见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观察评价表

四 启发和反思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后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并非是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它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的掌握及合理运用。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合作学习效果更好,借鉴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1.教师精心组织,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

“在短短一节课中,学生要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整个课堂将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是不要教师,而是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借鉴案例中,教师对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身份认识清晰,把握比较到位。小组成员并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合作,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让学生立即操作,而是对学生该如何分工,每个成员该负什么责任作了相应的指导,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了不同的任务,探究活动成功与否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他们在合作中能互相促进,使任务顺利完成,并能通过小组讨论做出总结。同时教师也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到小组合作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当然,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起到好的引领作用,就必须用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正确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经验的积累和反思,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教师才能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2.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形成性评价

教师设计了一个实用而有效的评价表格,从“分工明确度、学生参与度、互助互学、合作交流、合作探究氛围”五个方面进行即时观察、记录,课堂结束时宣布每个学习小组的考评结果。形成性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这种评价的进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过程,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和现实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便于成员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和共同进步。在学习之初,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成员负责,还要对小组做出贡献。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他人学习和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得提高。同时还可利用小组学习开展良性竞争,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性评价表为学生今后的合作学习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了依据。和优秀的团队相比,学生也能主动寻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自我调整,弥补不足,使合作达到最优化。

当然,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小组合作的时间要充分,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不能蜻蜓点水式走过场;又如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后,教师注重学生讨论问题的气氛较多,而对学生在讨论时是否有理解难度,是否有新的问题发现等关注不够。部分教师注重个别优等生的发言情况,而对部分学困生关注不够,忽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希望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理论有新的认识,不能认为课堂热闹了就是新课改,学生参与到无效讨论中就是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

只有当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当合作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时,合作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从而真正对科学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陈明选、黄波主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2]朱清时主编.科学七(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郭苏华.论团队式学习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18)

[4]陈晓萍主编.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