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品教学应重导求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品教学应重导求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这一事实,着重从学习方法指导的作用和意义,学习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重视方法指导;重导求活;授人以渔

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有的学习轻松,效果很好;有的学习感到很困难,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差别以外,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学生如果在学校没有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就不会继续学习,不能掌握现代知识,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给工作和个人的继续发展都会造成损失与影响。方法指导与能力培养是“授人以渔”的基本任务,而追求有效或高效则是实现“授人以渔”基本任务的终极目的。因此,教师应当对方法指导的作用和意义有足够的认识。

一、方法决定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与过程,学生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主体,因此,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正确有效地方法,只会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发挥,教学活动就可能事倍功半。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不只是教会了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必须将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与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最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自理、自强的精神和能力。其中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各种必备能力的重要的、不竭的动力。而最好的教学方法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把求知当作自身提高、发展乃至生存的内在需求。若能如此,那教师的教学才会成功。

二、方法指导重导求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教育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五种意识与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集中体现了新型人才对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向学生介绍的最新科学方法必须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符合现代教育的学习方法才可能培育出具有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责任感的、能自主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

(一)根据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介绍和推广好的学习方法

思品教学担当着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任。初中学生在文化知识,社会阅历、审美能力、思辨能力诸方面都还处于幼稚和萌芽状态,加之正值青春期,对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观念大都存有逆反心理。他们崇尚开放,自由、“自主意识”很强,而自制能力却很差。新课标教材正是抓住了中学生的知识、年龄、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选择最贴近他们生活和阅历的鲜活素材,让“同龄人”与他们对话,用身边的事例“现身说法”,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鉴于教材内容体系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其不同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差异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选择教法和传授学法。

(二)学习方法指导举例

1.课前准备方法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上课前要备课,同样的,作为学生,上课前也要做相应的准备。教师对学生课前准备应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⑴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⑵要求学生通过教材预习,扫除文字和语言障碍,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边划、边记。思考和发现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和新知识关键的地方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看书时划出教材中的重难点,以便上课时留意听老师讲解或同学们的见解,从而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同时学会有选择地做课堂笔记。为了保证预习效果,教师应对预习情况做必要的督促和检查。有些预习如果涉及到书面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准备,更须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充沛的精力、积极的精神状态准备并投入到每一节课中。

2.听课方法的指导。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这是保证课堂学习质量的主要条件。思品课的课时数少,每周只有两节,如果这仅有的两节学生都没抓住,那就很难保证学习好。具体做到: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听清教师讲授或者课堂活动的内容,明确教师板书的内容重难点,进而从老师的讲授和课堂活动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的质量。

3.预习方法与步骤

⑴教师精心准备预习提纲。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预习题目。

⑵将预习题目交给教研组共同研究,反复斟酌,提出修改意见。

⑶根据修改意见制定正式文本印制出来。

⑷上课前1—2天把预习提纲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预习,尝试做好预习作业,老师课前收回进行批改。

⑸老师根据批改情况,有针对性地上课,课后对预习提纲进行第二次批改。

⑹演绎预习后的课堂教学。

4.教学的几点原则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以学定教”,把握教学起点。总的来说可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⑴学生“看得懂”,教师就“倾听"。有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预习后基本上能够看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收获。

⑵学生“道不明”,老师就“点拨”。如有时学生通过预习仍然不会,写不出来或不太明白,这时教师可问: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啊?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及时向学生“面授机宜”,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习规律。

⑶学生的“视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看透教材,体会不到教材中所隐含的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生通过预习有时感悟不到的,老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诱导,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隐含的规律。因此,我们应当把预习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使学生在预习时初步明确每课时、每单元由哪几“板块”构成,,预习时,才会做到“胸有全牛”“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⑸教师幽默机智的语言风格和灵活机动的处理教材的艺术手段,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譬如教师随机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阐释教材中的观点,生动有趣,感染力、说服力、亲和力都很强,预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学生也无形中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并且自觉地把它应用到学习活动之中,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无招胜有招”的美妙境界。

总而言之,思品教学重导求活,须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抓起,注重“授人以渔”,从抓好学生课前预习入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配套措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学生的生存发展大局考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把好课前预习关,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提高课堂的听课和吸收效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促使学生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