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个性之“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任之后,年轻化的旋风刮遍了丰田整个产品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86重生、看到怪异的Athlete版皇冠,以及雷克萨斯那攻击性的家族化中网。记得2012年北京车展上,丰田曾用“中庸、保守、没有个性”等带有明显负面色彩的词汇形容自己过去的设计。可以说这在我参加过的所有媒体活动中是绝无仅有的,痛改前“非”的决心可见一斑。巧合的是,在又一次北京车展即将拉开大幕之前,我们对致炫进行了测试,其外观正是由两年的Dear概念车演化来的。
任何看到过致炫的人都不能否认它的个性。两条银色特征线由车标展开,在前脸形成一个醒目的“八”字胡造型。其颜色暗示着发动机排量,银色为1.5升,黑色为1.3升。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所谓双船体车顶。据说设计师花费了很多口舌才说服工程人员将其保留,因为这会使钣金件的冲压变得复杂。而它的好处,除了更容易被记住之外,还会对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微弱的优化作用。性质类似的还有外后视镜旁和尾灯上的鳍形凸起。按照官方说法,它们是从F1赛车上借鉴来的元素,可在我看来,那不过是为了提醒我们:即使连一个分站冠军都没有拿过,丰田在F1赛场投入的数十亿资金也不是全然打了水漂。
在车内,最重要的关键词是高级感。方方正正的中控台看上去甚至不太像是属于一款小型车,材质的选择也颇费心思。尽管没有用上级别更高的软性材料,但塑料的质感比大部分同级别对手要好,没有明显廉价感。音响系统面板使用了一种带有磨砂效果的特殊材料,既有钢琴漆的光泽,又不会留下难看的手印。而方向盘、车门内板等处雕刻出的仿缝线效果乍看之下也非常逼真。
像以往的丰田汽车一样,致炫的人机交互设计近乎完美。各种按钮按照功能合理划分,操作十分方便。只是调节空调温度的旋钮阻尼模糊,略显有点粗糙。车内储物空间不算多,布置却极为合理。前排座椅中间位置的卡槽很适合放iPad或随手的小型公文包,而杯架隐藏在了两侧空调出风口下面。
从致炫的英文名YarisL就可以知道,它必然比其前身车型更大、更长。2550毫米的轴距数字超过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小型车。车内空间直接因此受益,加之地板完全水平,后排腿部空间优势明显。前排头部空间不如飞度或嘉年华那么奢侈,好在座椅高低调节范围较大,身高190厘米以下的驾驶者都不难找到合适的姿势。可惜为了节约空间,椅背椅垫都非常薄,久坐略显疲劳。以往只能上下调节的转向柱常常会给我这种球型身材的人造成麻烦,而驾驶致炫不会有此问题――方向盘下沿削平的设计为大腿让出了更多空间。
此次我们得到的测试车是使用1.5升发动机的版本,最大功率107马力,峰值扭矩140牛・米。显然,为提高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排量和输出都比老款车型降低了。这款编号7NR-FE的发动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进排气门正时均可调节,压缩比达到11.5,实测综合工况油耗只有6.7升/百公里。日常驾驶中,发动机低扭充沛,在城市交通中游刃有余。只有少数需要高转爆发力的时候才会显得力不从心。与之匹配的i-Super AT变速箱有些逆潮流,固执的保持着4个前进挡。与发动机默契的配合使其表现平顺,温和驾驶时换挡动作难以察觉。当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时,发动机转只有2500转/分,可见最高挡传动比并不比一般的5挡自动变速箱大。但是冷车启动或连续降挡时,齿比落差大带来的顿挫还是很明显,换挡速度也为平顺性做出了牺牲。
前麦弗逊式、后扭力梁式的悬挂结构是小型车的必然之选,致炫也不例外。从底盘较硬的调校可以看出,工程师在刻意追求更运动化的驾驶感受,整体给人以扎实的印象。作为代价,减震器对短地波的过滤能力较差,路面上一些破损反馈的也比较敏感。电子助力转向机表现出相同的特性,虽然助力力度随车速变化较大,整体力道仍然偏重。而转向比的设定没有与之呼应,方向盘左右止点之间足有3.3圈,缺乏一款小型车应有的灵巧。在绕桩测试中这一点非常突出,每次入桩测试员都必须打大约四分之三圈方向盘。59.9公里/小时的成绩在同级别中不算出色。185毫米轮胎的抓地力限制了速度的提高,更快的尝试会带来严重滑动。尽管全系无法选装ESP,致炫在应急测试中仍旧足够稳定,刹车热衰减测试结果也令人放心。然而同时必须指出,这款车的驾驶感受绝不像它的外观那样犀利。
在日常使用中,致炫几乎不会给车主带来任何不便。驾驶室视野无可挑剔;车门开启角度很大,但时常需要较大的关门力度;乘降性没有任何问题,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也不困难;后备厢空间规整,侧壁还有可以悬挂购物袋的挂钩,后排椅背的放倒过程轻松简便;按照丰田的惯例,全尺寸备胎为全系标配。似乎唯一可能招致抱怨的是静谧性,发动机噪声从怠速开始就直率地传进车里。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者常常要不停增大收音机音量。
总体而言,致炫无疑是一辆非常合格的家庭代步车。空间够大,油耗够低,保养费用也很低廉。但它在追求年轻化的道路上似乎有些迷失自我,对舒适性的妥协没能完全转化成驾驶乐趣。至于那副呲牙咧嘴的面孔,也许只有懂它的人才能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