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课堂氛围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课堂氛围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教师、学生、课堂效率等方方面面,关于如何营造一个和谐、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生动活泼的课堂导入、收放自如的课堂提问、必不可少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课堂氛围;导入;提问;审美体验

课堂氛围关系到教师、学生、课堂效率等方方面面,任何负责任的教师都想要有一个和谐、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从实习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并广泛阅读了名师的课堂实录,从而得出关于课堂氛围的思考结果:

一、课堂导入要生动活泼

笔者实习期间一共上了三节课,作文讲评课的导入类似于自我介绍,《动物游戏之谜》的导入是直接进入教学内容,《宇宙的边疆》用视频导入,但它们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学生反映平淡,这些导入都没有起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实习队的另一个同学讲《老人与海》,第一课时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老人与海》这首歌,效果超级好!同学们都很活跃,而且这种活跃一直持续到这节课结束,下课以后有很多同学对她说,“老师你讲得太好了!”“老师你的课讲得绝了!”这样的成果当然与其教学内容密不可分,但课堂导入也功不可没。

小结:关于课堂导入,要生动活泼、要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播放视频、歌曲之类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到这节课的学习氛围中,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任何花哨的手段和华美的导入词都是过眼云烟、华而不实、无法深入人心,进而也就无法起到导入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收放自如

(一)、课堂提问要“放得开”

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为了响应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们也日益意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是,就目前我国的授课情况来看,是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此说来,学生始终是被动的。

作为实习教师,笔者积极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充分的自主探究。但结果并不是太好。

现在想来,与其这样,当初不如直接先让同学找出文中属于议论与抒情的句子或段落,然后让学生谈对这些句子的看法。学生是有能力找出它们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以及它们没有干扰议论。笔者是为了降低问题的难度、把一个大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希望按部就班、一点一点全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可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一个一个小问题问下来,很容易偏离你事先设定好的轨道。总的来说,就是:这样的课堂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教师的提问细碎而简单,答案单一而明确。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不断不假思索的回答,长此以往,会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我认为,要想课堂提问收放有度、课堂氛围和谐、轻松、又不失紧凑、高效,教师提问的问题要符合以下三点:

1、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能过于简单、无聊。

2、得是学生愿意思考、乐于参与的,最好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才好。不能提一些学生毫无回答兴趣的问题。也不能提过于难的问题。

(二)、课堂提问要“收得住”

综上所说,课堂提问要“放得开”。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收得住”,比如,笔者在讲《动物游戏之谜》的时候,讲完动物游戏的类型及假说以后,让同学们讨论:你同意哪一种学说?如果都不同意,你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说。

这次实习讲完课之后,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明显感觉到自己实际教学经验的不足,所以笔者看了很多名师的课堂实录。其中,郑桂华老师的《双桅船》课堂实录让我感触颇深。

郑桂华老师在课前的气氛活跃放松后,直接切入课文,让同学们“把你以前读诗时的感情唤醒起来,仔细体味此时你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想法”,然后让每名同学说一个想法。然后让小组合作讨论,要求:一、哪个想法比较好,说出理由或依据;二、还原这个想法的思维过程。然后让一名同学复述教师的要求。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教师巡视,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当声音渐渐微弱下去的时候,要求停止讨论。

教师让一名同学复述教师要求这一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慢中有快,要求明确。另外,小组讨论板书的想法,是迫使同学们对自己以及同伴们的想法进行反省,这不是简单问题的流水账,也不是过于疑难的问题,而是探究性学习的源动力。

学生在筛选、比较、分析之后,并未达成共识。这可以说是必然的。所以,郑桂华老师做了及时的引导:“到现在为止,我们好像越来越糊涂。我们第一遍获得的阅读感受都很好。那我们再换个角度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看法,是因为我们关注和联想的是不同的意象。但作为诗歌整体,我们应关注最主要的东西。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我们凭什么判断这是主要意象?”

“收”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是考验教师驾驭功底的试金石。先有了一个成熟的、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然后又“收”的好,这才会有和谐、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

三、语文课要有审美体验

语文课堂,除了注意导入要生动活泼、提问要收放有度之外,还要注意,语文课要有感性的审美体验。正如上文中的一个例子,经验不足的自己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其实,教师预设的很多教学内容,根本用不着讲同学们就已经掌握了。

当代著名作家陈建功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力;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在阅读中,学生进行审美体验也是如此与文本产生精神层面的对话。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以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审美体验。而且,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交流从而获得的审美体验已经可以上升为一种审美享受。

我们如果连这种审美体验都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那还谈什么创新?谈什么享受学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语文是一种审美体验,要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语文课上,一定要给学生以静心读书的时间。

综上,结合所学知识和实习经验,笔者认为,要想营造良好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氛围,最起码要做到三点,分别是:生动活泼的课堂导入、收放自如的课堂提问、必不可少的审美体验。(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开东,《非常语文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2]袁卫星,《听袁卫星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3]王荣生,《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4]周立群、陈斐、杨泉良,《语文教育实习导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5]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