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学审美教育应以研读为主要手段,以创新为契机,把审美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动情吟诵、寓教于乐,带领学生在神奇美妙的情境中接触美、发现美;结合作品内容,展开讨论、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鉴赏美;自由作文、展现才华,鼓励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展示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研读吟诵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审美教育是以塑造全面发展、健全个性为最终指向的情感教育,它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内在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曾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关德育和智育之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教育应以研读为主要手段,以创新为契机,把审美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动情吟诵、寓教于乐,带领学生在神奇美妙的情境中接触美、发现美;结合作品内容,展开讨论、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鉴赏美;自由作文、展现才华,鼓励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展示美。从而实现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一、研读
研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阅读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要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要求学生直接阅读原文,不使用参考资料。在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再结合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思考。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比如诗歌教学中的阅读一般要以诵读的方式进行,诗歌的抒情性和独特的节奏韵律决定了诗歌的咏歌特征。诵读可以营造气氛,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气势、韵味、风格以及情感表达,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小说的阅读方式可以选择默读,这样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默读时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思考问题,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戏剧的阅读原则上可以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角色的分配由学生在课前自己选择、自由结组。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保证课上朗读的效果。散文的阅读要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古典散文的阅读可以像诗歌一样诵读,现代散文则要根据文体风格加以区别对待,抒情性的散文也可以以朗诵的方式进行。像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具有平和恬淡风格的言志散文则必须注重静默品读。当然课堂阅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易产生疲劳,如果对于同一种文体采取同一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根据教学方法设计多样性的原则,即使是同一种文体,也要变换阅读的方式。比如同是话剧,古典戏曲就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现代话剧就可以先播放相关的录像片段,吸引学生通读原文。而小说的阅读,则可以根据选文的实际情况提示学生将精读、略读有机结合,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整体感知选文的主旨。针对学生喜欢观看电视剧的特点,鼓励学生将剧作与原作进行对比,分析人物性格、讨论作品风格。比如在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热播时,引导学生观看某一段故事后,与原作进行对比,分析表演的效果,讨论演员是否表现了作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再现书中的情节。学生为了在表演比赛中获胜,都认真细致地阅读原作,热烈讨论,分析作品,甚至自编台词,进行再创作。在实践中,如果引导、组织得当,这种阅读效果会很好。
二、吟诵
吟诵训练,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语文教学传统。屈原的“行吟泽畔”,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都是很好的例子。实践证明出声的吟诵优于无声的默读,因为默读只作用于人的眼脑,而吟诵则作用于人的口眼耳脑,人的多种感官得以调动起来。吟诵越是投入,多种感官调动、发挥得越好;吟诵越是得法,对作品的感受、领悟就越全面、深刻。吟诵臻于佳境,乃成美读。关于美读,先贤叶圣陶有过经典论述:“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境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美读对于学生读书习文来说是多么重要。吟诵的要义,首先在于对汉语言文字的正确识读和感受,对诵读规则的正确掌握。读错字音,解错字义,何谈鉴赏?吟诵的要义,其次在于情感的发挥和调整。吟诵欲达于美读,必有激情、豪情、深情、悲情、喜情、怒情为动力,为依托,然后以恰当的语音、语调以出之。如果学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就要循序渐进地教会他们这样做。遗憾的是当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远离了吟诵美读。学生不知美读为何法,连语文教师也对美读非常陌生,试看今日之课堂,几处有优美悦耳的美读声?
三、讨论
因为学生的气质、个性、经历、美学兴趣等方面因素的不同,故他们在审美接受中的领悟效果也因人而异难求统一。学生这种带有较多主观成分的审美见解,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正如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他们需要把自己对美的理解通过讨论交流来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开展讨论交流时,教师应就讨论内容首先给学生适当作一些补充介绍,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有助于讨论的进行。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选好专题,启发学生用审美的视角,在同一审美范围内展开讨论,相互切磋。文学审美教育除了品词析句式的重点赏析外,还应以文学的形象性为出发点,重视联想对比,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的内容与形式,感悟美的本质与价值。审美教育离不开形象性、感染性,而文学作品的特征正是形象性和感染性。审美感知仅有零碎的片断是很不够的,还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使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得到深层理解。联想对比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想象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去感知美的形象,领略美的意蕴。当学生对作品中的美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将零碎、片断的审美直觉通过联想对比连缀成完整的艺术形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适时点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美、表现美。
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筛选,选择那些关乎课文主旨的,对学生学习知识有较大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思考的过程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讨论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异己的声音,比较鉴别,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讨论,不仅是思维的训练,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索,而且通过讨论,相互借鉴、互相接受,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发展个性的目标。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各种观点在碰撞中也时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当然,这一活动要在教师的启发、带动下才能有序进行。
四、展示
审美教育中的接触美、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都是审美接受的中间环节、途径和方法,它们的最终导向是审美创造和审美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中,不能忘记联系现实生活,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智慧,挖掘潜力,让学生把在审美教育中获取的知识与技巧运用到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由作文,展示才艺,鼓励学生在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表现美。
写作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情感、思想等各方面积累,发挥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自由地、充分地去创造美、表现美。既可以通过自由创作进行审美创造,也可以通过扩写、缩写、改写等方式尽情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创新需要一定的自由开放环境,教师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肯定,而不要人为限定学生的思维和创作。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足之处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以达到在写作中创造美、表现美的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才华,审美教育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对美的创造和表现融入到自己的优势才艺当中。这既是对自己才艺的一种锻炼和展示,也是一种美的创造。《爱莲说》教学中,就可以让有绘画才能的学生在黑板上即兴画出一朵美丽的莲花。而对于散文《荷塘月色》,则完全可以由善舞的学生排出一段赞美月色的舞蹈。审美教育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只有把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在审美中创新,在创新中审美,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世界.[J].2008(3).
2.语文月刊.[J].2009(6).
3.语文教学通讯.[J].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