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景悟情,“美”在其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景悟情,“美”在其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雨港基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8个自然段,多角度、多方位描写雨景,或唯美、或情趣、或神秘,似乎每一个部分都有驻足品味的价值。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行走于文字之间,赏析景观之妙,感悟赞美之情呢?

一、揭题导入,激趣探寻“美”

1.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最北

边,有一座港口城市――基隆,(出示地图,标示位置)“雨”是这个地方最大的特色。

2.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雨港基隆》这篇课文,去看看基隆的雨景。

【设计意图:课文题目直白明了,点明内容,因此,教学围绕题目直入主题。运用出示地图的直观手段与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式,配合教师饶有意味的朗读激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究的境地:基隆的雨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归纳概括,整体感知“美”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2.出示词语:不测风云 大雨倾盆 大雨如注

丝丝细雨 阴云密布 倾盆大雨

(1)指名读,齐读。

(2)瞧,“大雨倾盆”这个词很特别,颠倒词序可以说成“倾盆大雨”,在文中把这一对“孪生兄弟”圈画出来。

3.读了这篇课文,基隆的雨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指名说。雨大、雨多、雨景美……)

(师相机板书:美)

4.那么,基隆的雨景美在哪里呢?默读第2~8自然段,看看你能找到哪几个方面的美?提示:可以关注过渡段及前后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

变化的雨景

美 电线上的雨景

山顶上的雨景

夜晚的雨景

【设计意图:追问“美”在哪里,旨在引导学生将原本意识中朦胧的印象转变成具体可感的文字探寻,向内容深处迈进一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后归纳出“哪几方面的美”,渗透“利用过渡段进行概括”的方法。对学生稍加点拨,其阅读过渡段及前后文字就会发现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写雨景,段落层次立刻清晰,重点内容随即凸显。】

三、品词析句,细节感受“美”

(一)第2自然段――变化美

1.先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雨景是怎样变化的。自由读有关句子。

2.你能试着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概括雨景的变化吗?(指名说)

出示关键词:海天蔚蓝――大雨降下――突然停住――大雨如注/丝丝细雨/阴云密布

3.作者又是怎样有序地写出这个变化过程的呢?

(1)指名说。(课件中将“原来是”“突然一阵”“正在”“突然停住”“几分钟之后”等连接词标红)

(2)原来用上这些连接词,就能把一个变化过程更有序、更清晰地表现出来。

4.谁能读出这千变万化的

雨景?

(1)指名读,读出变化之美。

(2)齐读,读出你们对雨景的赞美之情。

5.把我们感受到的雨景的“变化美”批注在第2自然段旁边。

【设计意图:文章的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雨景的变化之美。想让学生真正读进文字当中,品味语言之准确,想象画面之多变,领略景致之动人,仅仅靠朗读还不够。以“雨景是怎样变化的”一问,引导学生先理解内容,把握文意。再问“作者是怎样有序地写出雨景的变化”,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语言文字,探究作者的表现手法。】

(二)第4自然段――形态美

1.过渡:其实,基隆的雨景还有比这更美的呢!电线上的雨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自由读第4自然段。

2.读懂这段话了吗?看到了电线上的雨景了吗?下面请一组同学扮演小雨点,老师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们这些小雨点要跟着文字动起来,把你们的理解表演出来。

3.师生合作:师读句子,学生表演。

(1)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有没有把小雨点的形态表演出来?谁来评一评?

(2)再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4.表演得很精彩,还能读得精彩吗?谁来读?

5.瞧,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就是电线上雨景的形态美,把“形态美”批注在这一自然段旁边。

【设计意图:本文从几个方面表现雨景的特点,内容和构段方式有相似之处。为避免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防止课堂逐渐陷入沉闷无趣的氛围中,这就需要根据语言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4自然段,作者对雨景形态的美描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非常适合表演。让学生通过担当角色获得新鲜感,用特定角色的眼睛去观察课文描写的情景,从而很好地理解内容。】

(三)第6自然段――动态

美、声音美

1.过渡:如果站在基隆公园狮头山顶上看雨景,那更是美到了极点。这极点之美又藏在哪些句子中呢?默读思考。

2.指名说说找到的句子,引

导学生关注两句话。(“它们在海水里沸腾、翻滚,它们在跳跃,它们在怒吼,它们在歌唱。”“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山洪暴发似的声音,小溪涧里流水的声音,这又是另一种天然的音乐在合奏着雄壮优雅的交响乐。”)

这两句话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的?(动态美、声音美)

3.再仔细看看,你发现句式有什么特点?(①都是“它们在……”;②都有“……的声音”;③第一句都用了动词;④都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4.能把雨景的动态美和声音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批注“动态美”“声音美”)

5.这么优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把它积累下来。

(填空:一阵倾盆大雨降下来,恰似 。它们在_____、_____,它们在_____,它们在_____,它们在_____。这时候,也许你正躲在一株大树下遮雨。雨点打在_____,海面上______,小溪涧里_________,这又是另一种天然的音乐在_______。)

【设计意图:文章第6自然段内容明白晓畅,学生读懂并不困难,也很容易发现描写的两个角度:动态与声音,因此“意”易得。而再次细读,便能咀嚼出“言”的味道。语言表达富有特点,连续动词体现动态,排比句式朗朗上口,比喻拟人生动形象,使得段落富有积累的价值。既然如此,那么这一板块的教学就应多在“言”上做文章。引领学生从感知形式的特点,到领悟表达的内涵,再到积累优美的文字,步步深入,品味语言的味道,积淀语感。】

四、阅读批注,研究发现“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雨港基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变化的雨景、电线上的雨景和山顶上的雨景之美(指板书)。文中像这样精彩的描写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自由学习第7、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学着课上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回顾课堂所学,总结阅读精彩片段的方法。课内得法,还需课外运用。布置学生课后用作批注写感受的方法阅读第7、8自然段,继续研究,发现雨景其他方面的美。值得强调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是指导朗读。文体的特点决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样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若琐碎分析,则破坏意境,美感荡然无存,学习了无生趣。唯有朗读,用心感受,文章中的景与情,文字中的意与境,才能在“美”中氤氲开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