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人通过建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滞后期的人均纯收入、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人均消费 影响因素

一、引言

投资、出口和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体制性弊病在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内需不振则成为经济发展的痼疾。当欧美市场由于金融风暴而日趋萎缩,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甚至行业就陷入困境。扩大内需则成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对于消费领域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我国城乡居民中,农村居民占55%以上,农村居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头戏。为此,拉动内需不容忽视农村居民的消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997.4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223.85元,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是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3.1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需求如此低糜?如此消费性支出是否可以继续扩大?由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对社会总需求规模的形成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二、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计量模型建立

根据消费理论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数据取得的难易情况,本文收集了1990年~2008年的相关数据,共选取了7个指标如下:

Y: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X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X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3: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元)

X4:家庭经营收入(元)

X5: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元)

X6:滞后期的人均纯收入(元)

数据来源为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本人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理论函数模型表述如下:(1)

(1)式中, u为随机干扰项。

三、计量检验及模型修正

1.模型建立

本人经过反复试验,从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及一般对数模型中,最终选取了如下模型: (2)

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参数估计,其结果如下:

2.模型修正

虽然R2值比较高,但模型变量除了LNX3、LNX4外其他均通过t 检验。LNX3、LNX4未通过t检验,这是因为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的缘故。为了消除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本人采取逐步回归法剔除剩余的不必要变量。用每个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见表1,以可决系数为标准确定解释变量的重要程度,为解释变量排序。

注:表中括号中的数据为 检验值。

在表1的五个回归方程中,从R2值与F检验值来看解释变量的重要程度依次为。以重要程度最高的建立的回归方程:

序列相关性的检验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D.W检验、相关图和Q统计量检验、LM(拉格郎日乘数检验)检验。本文采用D.W检验序列相关。查D.W相关检验表,在1%的检验水平下查知其临界值dL=0.61,du=1.60,由此可得1.60

通过上述检验可知模型(4)与实际情况基本上相吻合,这表明1990年~2007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和滞后期的人均纯收入四个变量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体现出明确的数量关系。

四、变量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还需要了解各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回归方程的自变量的系数告诉我们每个自变量一个单位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但是由于自变量的度量单位不同,不易比较各自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影响的重要性。为了对自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本文计算了每个自变量的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描述多元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自变量的标准化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在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模型中,人均纯收入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滞后期的人均纯收入、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人均纯收入和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是正影响,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滞后期的人均纯收入是负影响。

五、结论及建议

1.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主要源于收入水平的增加

199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86.3元增长到2007年的4140.4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4倍。与收入的大幅提高相对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90年的584.63元增长到2007年的3223.85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1.48倍。经济理论认为,如无其他强干扰因素,只要收入增长,消费支出就伴随增长,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将低于收入增长速度。因此,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在政策上应更多关注农村居民,关键在于:一是要创新农村经济体制,增强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三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加强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五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2.农村居民长期消费仅对前期的收入不确定性有显著反应

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长期消费影响比较明显。农村居民长期消费仅对前期的收入不确定性有显著反应,存在反应滞后,这是由农业市场风险和气候因素引起的: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使得农产品经常处于买方市场状态。二是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比较大,而且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民农闲时外出打工挣得的收入很不稳定。两方面因素造成农村居民消费不可能对当期收入不确定性产生即时反应。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消费信贷制度,降低消费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二是要促进农村参与金融市场,疏通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渠道。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少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以此来保护和调动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

3.价格上涨因素刺激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

当货币收入不变时,消费物价水平的提高,将引起同等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下降。消费者要维护原来的生活水平,将倾向于扩大消费性支出。因此,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在将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前提下,政府适当动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将进一步稳定物价,降低居民涨价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加,从而拉动我国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6):67~69

[2]张昱刘斯: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经纬.2007(1):75~77

[3]马树才刘兆博: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20~30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于俊年:计量经济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