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在诗中走个来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在诗中走个来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幸学习了罗湘其老师执教的《送别诗两首》,我感受颇深。这是既在整体上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又从一个侧面体现一位名师的教学特色与追求的生本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倾听了孩子们在离别诗中走个来回的声响。

一、引经验搭桥,“学”有方向

罗老师首先进行课前谈话,了解家长出差一段日子后,如果孩子们想念他们会怎么办。通过这一导入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离别情,营造了一个“情感场”。老师进一步引导:在古代通讯极不发达的情形下,“人们一旦远别,再会就遥遥无期,生死祸福都无从知晓。那时候,亲人朋友远行,离别该是多么令人伤感啊!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情深意重的送别诗”,自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方向:了解送别诗。

二、导词句品析,“悟”有深度

接下来,罗老师将诗歌交给孩子,要求孩子初读诗歌,了解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整体感知后,学生不难发现:这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课,教师希望孩子们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古诗词欣赏方法、学习运用比较法学习同类诗歌、体会两首诗中不同的离别之情,于是,品读两诗、同中求异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学习《别董大》一诗,教师结合“千里黄云、漫天飞雪、北风呼啸、大雁横空”的自然之景,悄悄点击着孩子们情中融景、景中动情的认知共识、情感共鸣,于“我看到两个人影若隐若现”“我看到黄沙漫天,日光昏暗”等争先恐后的自主品析中钻进文本去,又从“千里黄云不是‘百里’更不是‘十里’,读出天地的辽阔”以及“飞雁”“吹雁”之别的涵泳咀嚼中走出文本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教师深谙古诗词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生命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抛出关键一问:“细细品味这首诗,和《别董大》相比,两场送别有哪些不一样?”学生除了通过“浥”“客舍”发现送别的天气、场地不一样,还通过“天下谁人不识君”明白《别董大》中高适是鼓励董大,而通过“柳色新”中“柳”“留”谐音这一文化密码明白《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是尽可能地想留住元二。尤其有学生说:“我是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和‘更’感受到挽留之意的”;因“酒”而感悟到两诗中的主人翁境遇不同、送别的方式不同……如此赏析,对于小朋友而言,我们还能有怎样更高的期许呢?

三、借涵泳内化,“说”有成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本课中,罗老师努力利用教材这一例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反复涵泳中,学生有了由浅入深的感悟,有了精彩自然的表达,如“他是想告诉董大,不要担心前面没有人赏识他,他这么有才华,天下每个人都会认识他的”,“我还觉得这两首诗感情不同:高适是鼓励朋友勇敢地走出去,王维却对朋友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说,离开了渭城,你就没有我这样的朋友了”……于两诗的学习探究、吟咏比较中,表达出了难得的有高度的见解——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于秋天,消沉写景,却用鼓励的笔调送朋友,凄凉而雄浑;山水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春天,清新写景,用体贴的言辞送朋友,清朗而无奈。

当然,如果罗老师能在情感深沉、动情动容的千古名句上更倾斜着力,抓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带着学生依据“愁”“劝”更深入领悟诗意、当堂背诵诗篇、即时运用诗句,理解前者的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明白后者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如此,古诗词教学或许更能凸显“传承经典文化、发展语言能力、形成独立人格”这一语文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