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泥鳅;共生养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72-01

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结推广当地稻鳅共生养殖经验,笔者于2012年5—10月在竹峰办事处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稻田套养泥鳅研究,试验取得成功。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泥鳅适宜在稻田浅水环境中生长,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1-4]。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同时泥鳅的代谢产物又是水稻的肥料,因此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现将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其效益总结如下。

1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

1.1 稻田条件

选择保水性能好、土质肥沃、黏土性、有腐植质丰富的淤泥层的稻田,且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排灌方便,面积0.2 hm2。

1.2 田间工程建设

在插秧前挖环沟、鱼沟和鱼凼。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一般沟宽为2 m、深1 m,沿田岸四周开挖,呈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田间鱼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场所,选择“井”形设置,沟宽30 cm、深30~50 cm。在稻田的最低处挖鱼凼,凼深80 cm,面积为200 m2,占稻田面积10%,沟凼相通。环沟、田间鱼沟和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6.7%。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于鳅种放养前14 d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对水化浆后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

1.3 防护与配套设施准备

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塌,大雨时水漫过田埂等都易造成泥鳅的逃逸,因此进行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夯实。用宽幅为1.5 m的7目聚氯乙烯网片做防逃网,防逃网紧靠四周田埂,下埋50 cm,用木桩、铁丝固定。同时设防逃墙,高出田面30 cm,上沿加宽12 cm的尼龙网作罩檐。进、排水系统分开设置,进排水口成对角安置,并用较密的铁丝、聚乙烯双层网封好,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侵入。

1.4 水稻的选择和插秧

水稻品种选择扬两优6号,特点是株型中偏上,秸秆坚硬,不易倒伏、分蘖力强、抗病、抗虫害强的优质丰产品种。水稻栽插采取大垄双行栽插方式,即2行为一组,组内的株距18 cm、行距20 cm,2组之间的行距40 cm,充分发挥边际效益,做到合理密植,在鱼沟和鱼凼四周增加栽秧密度,平均为22.5万穴/hm2。插秧时间6月7日。

1.5 泥鳅放养

一是培肥水质。在鳅种放养前7 d,施基肥,基肥量占全年的70%,施放绿肥及沤熟粪肥6 t/hm2,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鳅种放养后即可摄食到丰富的天然饵料。二是苗种选择。泥鳅种从宣城市水产良种场采购进来,选择活动自如、体色鲜明、全身光滑、有光泽、规格一致的泥鳅种。三是消毒放养。选择秧苗开始返青时(6月19日)进行泥鳅种放养,共放泥鳅种苗112.5 kg。平均放养规格为5 cm的泥鳅种苗22.5万尾/hm2,400尾/kg泥鳅种放养562.5 kg/hm2。选择高效低毒消毒剂10%聚维酮碘溶液0.35 mg/kg药液消毒5 min后及时下田。

1.6 饵料投喂

坚持“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泥鳅苗种放养后,第1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1/2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1个月后,每隔15 d追肥1次,每次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45~75 kg/hm2,并根据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视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季节变化等情况决定饲料投喂量,同时投饲量按泥鳅总体重的5%计算,上午投喂日饵量的40%,下午投喂日饵量的60%。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如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后期可在集鱼凼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水温高于30 ℃、低于15 ℃时可少投喂或不投喂。

1.7 水质调控

水稻分蘖前,稻田水位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位控制在10 cm;水稻分蘖后,7月5—15日,拷田期间水位在5~10 cm,鱼凼水位加深80 cm。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中,加深水位,防止泥鳅缺氧,一般每10~15 d加注新水1次,在盛夏季节,每5~7 d加注新水1次,水稻拔节期也适当加深水位。水稻根有70%~90%分布在20 cm之内的土层时,开好鱼沟(深50 cm),挖好鱼凼(深80 cm),晒田时降水20 cm,鱼沟、鱼凼仍有30、60 cm的水深,做到适时换上新水,对泥鳅影响不大,同时也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同时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在雨水季节,需加固田埂,以防泥鳅逃跑。

1.8 病害防治

整个养殖过程中在鱼凼、鱼沟内每隔20 d,用漂白粉22.5 kg/hm2或生石灰225 kg/hm2化水遍洒1次,漂白粉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根据水稻查测情况,针对稻瘟病防治,采用生物农药0.3%多抗霉素水剂2 250~3 000 mL/hm2。防治水稻稻瘟病,采取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并随即注换新水。

1.9 收获

10月8日水稻收割;10月18日先将田水放干,让泥鳅聚集于鱼凼中,用拉网捞起。对潜入泥中或沟边的泥鳅,采取先干水再挖的办法。

2 效益分析

通过水稻田套养泥鳅,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可在宁国市大面积推广。稻田虽然鱼沟、鱼凼面积占去16.7%,但由于其整体生长健壮,加上有边际效应,沟凼边的稻穗特大、颗粒饱满,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泥鳅稻田稻谷产量影响很小。

2.1 收获情况

水稻扬两优6号播种22.5万穴/hm2,成穗数为105万穗/hm2, 0.2 hm2总收入13 237.3元。共收获水稻1 667.16 kg,产值4 501.3元,平均产量8 335.8 kg/hm2,产值22 506元/hm2,利润7 056元/hm2;投放泥鳅苗562.5 kg/hm2,规格400尾/kg,收获泥鳅273 kg,产值8 736元,平均产量1 365 kg/hm2,产值43 680元/hm2,利润14 805元/hm2。

2.2 支出情况

0.2 hm2总成本为8 865元。平均成本44 325元/hm2。其中,水稻成本15 450元/hm2,包括秧苗1 200元/hm2,生物农药1 050元/hm2,翻耕及肥料3 450元/hm2,人工2 250元/hm2,租费7 500元/hm2;泥鳅成本28 875元/hm2,包括鳅种16 875元/hm2,饲料7 500元/hm2,基础设施1 500元/hm2,人工费3 000元/hm2。

2.3 经济效益

计算总经济效益得知,0.2 hm2共获利13 237.3元-8 865元=4 372.3元,平均纯收入21 861元/hm2。比当地单一种稻高出2~3倍,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3 参考文献

[1] 何继学.水田稻鳅立体种养技术[J].福建农业,2002(1):23.

[2] 张华东.稻鳅立体种养 粮鱼稳产增收[J].河北渔业,2012(5):27-28.

[3] 张华东.稻鳅立体生态种养关键技术[J].科学种养, 2012(5):54-55.

[4] 季东升.泥鳅生态养殖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200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