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温室大棚生产条件下,由于空气温度高,一旦黄瓜病株出现后,12~14天即可蔓延到全温室大棚植株发病,造成提早拉秧,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

一、病症

主要表现在叶片上,苗期子叶出现褪绿点,逐渐呈枯黄色不规则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斑点,早晨尤为明显,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期病斑汇合成斑块,全叶干枯,向叶正面卷缩,潮湿条件下,叶背面,病斑上生出淡紫至黑色霉层,病也面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二、病原菌及传播

黄瓜霜霉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靠气流和水滴或水膜传播,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在细胞间蔓延,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三、发病条件

高温是黄瓜霜霉病发生传播的重要条件,病菌产生孢子需要83%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孢子囊萌芽和侵入叶片,需要水滴或水膜;如叶面干燥,孢子囊不能萌发,2~3天后即失去萌发能力。因此,叶片上的水滴或水膜是霜霉发生的决定性因子。霜霉病菌产生孢子囊的适温为15℃~20℃。高于25℃病菌受抑制,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在有受浸染水的条件下温度是霜霉病发生早、迟或重、轻的主要因素。新鲜病叶上的病菌孢子致病力最强遇水后30~60分钟即萌发,浸染率达90%,病叶离休5天后,其上的孢子致病力明显减弱,浸染率下降50%以上。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津研2号、4号、津杂1号、2号、津春2号等。

2.生态防治。就是利用黄瓜与霜真菌未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利用黄瓜生长发育和移植病原菌的方法以达到防病目的。

上午采取温度、湿度双控:温度28~32℃,湿度60%~70%;下午采取温度单控:湿度低于60%时温度20℃~25℃。

上半夜温度单控:湿度低于85%时温度15℃~20℃。下半夜湿度超过90%以后利用10℃~13℃低温限制病害抑制黄瓜植株呼吸消耗,实行四段管理;在实行温、湿度双控和单控过程中,要依据温度变化确定。

放风时间,日落2小时前后,如果棚内空气相对温度达90%立即放风,放风时间长短依夜温变化决定。夜温最低温度10℃放风1小时,11℃放风2小时,13℃整夜通风。合理浇水是控制土壤温度的主要方法。最好是晴天早浇水。不宜在阴雨天浇水;也不宜下午浇水。要看天、看地、看植株来确定浇水时间和浇水量,防止浇水过勤过多。

3.补施二氧化碳。叶面喷施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喷施宝,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由具叶面喷施1%尿素时加等量白蔗糖,能迅速增加绿色功能叶面糖氮总含量,能显著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熏烟防治:40%百菌清烟剂,傍晚密闭大棚,药分4~5份,每份50克,次日早通风,七日一次,连续3~6此。喷雾防治:发病初期采用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可杀得500倍、75%百菌清600倍、72%普力克1000倍、64%杀菌矾400倍、交替喷雾4~10天一次。

5.利用高温抑制病菌发展。当病害蔓延全棚植株时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使棚温升至45℃并持续2小时,但温度不可超过47℃,并且在闭棚前一天必须缴税。温度表挂在瓜龙头位置。然后通风降温,使湿度逐渐恢复到正常。

6.拉秧清田,高温烤棚灭菌。在拉秧拔园时,把棚内残枝落叶等清除干净,运到棚外烧毁。选连续晴天,封闭大棚6~7天,使晴日中午棚内气温60℃~70℃,达到高温杀灭病菌,消灭下茬病害侵染源。

以上是关于霜霉病的一些防治措施,但在生产上病虫害的发生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发的,因此,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要综合考虑病虫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