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年以后,举手再提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年以后,举手再提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学童中间

1994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至兰州一中任中学语文教员。我教的是初一的学生,这样便来到了一群学童中间。正是在那里,我又读到了叶芝的《在学童中间》一诗。我不是单纯地重读了这首诗,而是从我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中,从学童身上读到了这首诗。在我不能把持自己难于平静的诵读过程中,我以我独有的敏感一下抓住并且一直都不曾稍有忘怀的一节诗是这样的:

劳作也就是开花或者舞蹈,

那里,不为了取悦灵魂而擦伤身子,

美并非为它自己的绝望所制造,

模糊的智慧无法来自熬夜的灯里。

噢,根子粗壮的栗树,枝头含苞,

你是叶子、花朵抑或树的躯体?

噢,随着音乐摆动的身体,明亮的眼睛,

我们怎样区分舞蹈和跳舞的人?

令我心旌摇漾的是诗的最后一句,令我反复思索的是如何区分舞蹈和跳舞的人这样一个大问题。其实,这二者本就是同为一体的:舞蹈不就是跳舞的人?跳舞的人不就是舞蹈?生活就是舞蹈,在这样一个舞蹈当中,人的每一种能力都和谐地参加了进去,就像舞蹈者变成了舞蹈的一部分,而舞蹈则成为跳舞的人的另一姿态,另一形象,每一个人都卷入了这一过程。如果谁不在舞蹈,将会有一只坚定的手把他推出生活之外。

在学童中间,我看到了稚嫩的蓓蕾之舞,他们幼小的身子在我的梦中发光,他们都像天使一样美丽。与此同时,我的形象也在变,从任情恣性、随意挥洒的大学生,一变而为严肃端庄、克己律人的语文教师。教书是一门专门的职业,它要求我的形象必须正规、严谨。但讲课对于我来说是轻松自如的,我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我感到在学童中间正有一种美在诞生。是的,美在诞生!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朗诵了她的作文《痴心,不改变》,童话般的声音挟着稚嫩的激情,描述了一枝梅花如何为了追求美而顶着暴风雪开放。在那一瞬间我被征服了,我觉得孩子们可以写出真正的诗来。哦,他们将成为怎样的人呢?

我曾为孩子们多次朗诵,我相信这会打动他们的心。在朗诵《皇帝的新衣》时,当我念到愚蠢的皇帝穿着空气裸身出游时,孩子们纷纷大喊:“这个皇帝是假的……”哦,上帝,请听听这些天真的声音吧!他们喊出了什么是真的。

至今难忘我上的第一堂语文课。我是以朗诵高尔基的《鹰之歌》作为开篇的。诵读中,我注意到孩子们有的低下了额头,有的则用他们晶莹的眼睛凝望着我,有的用手支起了他们小巧的下巴,故事已经旋风般地抓住了他们的心……

读完了,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说感受。他羞赧地结结巴巴地却又是不假思索地说:“……做一只鹰,是好的!“

啊,故事是悲伤、痛苦的,孩子们将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会在朗诵时满面春风。

当万物生长

我只当了三年中学语文老师,其后告别校园,进入报馆。再之后,我从西北辗转到江南,以笔为旗,以脚测路,在另一个遥远的城市里扎下根来。当年的学生,如风中之沙,渐渐消散。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已经成为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一直搁在心头。

我在广州有个小网友叫那壳,认识她时是2001年,她还在广州美术学院读书。当时给她看了这篇文章,她还一时不能理解我的激情,也并不能完全读懂叶芝的诗,只是同样惶惑于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人。七年之后,她在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又想起了我解读的《在学童中间》,并因此有感而发——

念大学时知道这是叶芝的诗。那会儿我认识一个诗人,曾经当过中学老师,曾经满怀激情在“学童”们中间,也满怀激情回忆那一切,最后激动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时都想起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期待着结尾……

如果阿辽沙当老师,他会不会是个称职的老师?实际上他的角色正是老师。既是大人的,也是小孩子的。他从天性上就是个老师。倒不是他能教给别人一些什么,而是他自身就具有感染人的能力。那是一种足以把生命能量传递出去的天赋。他不需要小黑板,不需要课本,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当他站在那儿,人们就衷心相信自己能从他身上得到一些与生命相关的东西。

一个老师是多么重要!柯里亚若不是认识了阿辽沙,这聪明的小孩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人一生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特别需要光照,得到指引,被告知前进的方向。这些岔路口上应该布满好的老师!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好老师,这不是因为别的,不是因为谁不好,教育制度不完善,或社会出了问题,而是了解生命的人本来就极少极少。幼龄和超龄的学童那样多,遍布各种岔路口,可我们没有老师……

所谓在学童中间,就是在一些生死攸关、决定去留的时刻里,说话人能将对生命的信任、盼望和热爱告诉别人。所谓在学童中间,就是当人们彼此紧紧靠在一起,都有一位真正的老师出现在大家面前,宣告说:我们将会复活,快乐相见,欢喜诉说过去的一切。在岔路口握个手,道声再见,向着必将再次交汇的命运勇敢前行……

那壳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不已,她说的正是我想的——生活歧路丛生,人世漏洞百出,我也一直都在寻找能指引我的老师,他在哪里?此时此刻,那壳的思想之光也照亮了我,而这正是一种灵魂中永恒的欢喜互动。

再接着是2007年,我出版了一本随笔文集《西北偏北男人带刀》。在网络上,有从前的学生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我,他们如同海洋中的群岛慢慢浮现出来。

那个叫李小白的孩子在豆瓣上留言说:“他曾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想来,这还是第一次读一本自己认识的人写的书。虽然记忆早停留在十多年前,但翻开书时,仍有茫茫人海中看到自己儿时老师的亲切感觉。阅读也仿佛突破安静,耳边响起老师的声音。对,我还记得他的声音,因为那时他那么喜欢饱含感情地为我们朗读文章。有时是背诵,配合着他比划的掏心窝子的动作,现在我还模仿得出……他现在有了更自由的环境,继续着与文字有关的事业。但也因此,可能有很多年幼的学生失去了被启蒙和激发的机会,内心的萌芽不能被浇灌而枯死。”

从前的自修课上,我的确为孩子们读了很多好的文字:张承志的《阿勒克足球》和《北方的河》、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和《人类群星闪耀时》、伍尔芙的《到灯塔去》、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当年,我也曾经在朗读时惴惴不安,想着那些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些激荡人心的文字。看到李小白的评论,我心中无限欢喜,当年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只是从来没有人看见小草生长。

是的,在时间的旅程中,万物都在生长。所有那些美好的文字都是我播撒的种子,所有那些当年的孩子都在内心的驱动下成长。某些神秘的时刻,世界其实就起源于一个故事,由我和你们共同讲述。

举手再提

活着活着就老了。当年的孩子们如今已年届三十,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像蒲公英一样被命运的风吹拂到任何可能的地方。通过微博,通过开心网,通过QQ和MSN,我们再次快乐相见,诉说着过去与从前,也互相抛掷问题,举手再提问,期待答案的产生。

小白和小倩现在也在中学教书,她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父母们安排好了我的一切,我也要同样去安排自己的孩子么?

冠男和琳琳在CCTV当电视编导,她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表里不一的世界?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相信别人?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

立涵留学英国,回国后先进律师行再转投行入民企,她的问题是:你快乐吗?为什么大家都活得像喜剧演员一样?为什么我们的现实和书中的故事如此不同?

还有许许多多学生,在兰州,在北京,在上海,在南京,在广州,在香港,在芬兰,在美国……他们怀揣尚待实现的梦想,一路晓行夜宿衔枚疾行,与现实世界迎头遭遇后生出诸多问题。在看不见的课堂里,一只只手交替举向虚空,却难以找到可以提问的老师。了解生命的人果然太少太少,满世界都是懵懵懂懂的大龄儿童……

曾经在报纸上,我设计了这样一期“举手再提问”的专题。年近80岁的中国美院老院长萧峰,在回答学生章仁缘有关“人生心态与家庭情感”的问题时这样说——

“一定要宽容和爱。时我被打坏了,住了五年医院,大女儿那时跟着我蹲牛棚,小女儿在南京亲戚家,一家人妻离子散。那时我才33岁。我和老伴宋韧是患难夫妻,我从100多斤瘦成70斤,她一把能把我抱起来。我最苦的时候,她告诉我别怕,打残废了她养着我,大不了回老家打鱼去。等后来我们都好起来了,她只给我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让她从此不受工作之累,不用和人打交道,可以自在画画、看书、散步。我做到了,这是男人应该帮女人实现的愿望。当年那些打我的人,我也持宽容态度,谁都不是坏人,只是受时代所挟制。活到今天,我去过那么多地方,见识了那么多新事物,我心满意足。”

瞧,萧峰老先生用一生时间只答了一道题,答案就是宽容和爱。你们意下如何?

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成败得失,都得应付眼前的柴米油盐和生老病死。我们所经历过的生活,老师们都早已经历。我们正在经历的世界,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穿越。他们阅人无数,他们山高水长,他们穿州过府,他们深入浅出,他们一波三折,他们世事洞明……

只是,人生的智慧根本无法复制传递。所以,人世的悲剧就在于一切都无可避免地重复往返,一代人过去,下一代人还要再来。可是,至少你知道了答案,至少老师们的话语还能像一只熨斗,为你烫平心里面那些褶皱。有老师这碗酒垫底,还怕有什么越不过去的威虎山?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和率真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真;你许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即使你把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在潘石屹的博客上,我看到他引用了德兰修女说的这些话。作为一种可能的完美答案,她或许就是我们所有人的一个伟大老师,在教着我们这批人世间似乎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学生。众所周知,我们这个课堂的纪律并不是很好,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各种事件枝节横生。你,把黑板上这些话记下来了么?

作家简介

张海龙,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纪实专著《民企成人礼》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纪实专著《奇迹: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诞生记》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长篇随笔集《西北偏北男人带刀》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世界杯随笔《绿茵水浒》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

现任职于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