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现象的思考与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现象的思考与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个体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何通过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质量,把个体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尽量降低,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做一些思考探究

关键词:个体差异;算法程序设计;课堂作业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目前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科的选修模块之一,许多中学都广泛开展该课程。这一模块的学习任务,主要是体验算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一门程序语言(课程以Visual Basic语言为例),懂得编写程序解决一些问题。在经过必修模块阶段后,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信息化世界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程序距离我们并不陌生,当我们打开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与我们交流互动的,便是一道道经过精心编写的程序。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和程序打交道,学生们也乐于使用电脑,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能高效顺利的完成这一模块内容的学习。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往往会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类。

学优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算法思想容易理解接受,对编写程序比较感兴趣。这一类学生能牢固掌握旧知识,较快领悟新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布置的课堂作业,他们大多能够提前完成。

一般生:占全班学生的大多数,这部分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基本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作业,基本能跟上学习进度,但主动探究的欲望不足、对学习内容掌握不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再辅导。

学困生:这类学生,有的是贪玩、纪律涣散,有的是逻辑思维方面比较薄弱,对于算法学习感到困难,对编程兴趣不足,对学科也不够重视,往往在学习进度上落后于大部队。

一、个体差异对课堂环境的影响

每个学科都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现象,信息技术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基本上不留课后作业,在上课时间里,不但要有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演示,还得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对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因此课堂作业实践环节,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格外重要。当学生上机实践作业的时候,因为个体差异导致的每个学生进度不一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在学生做课堂作业的环节,一种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学优生完成了作业后,还剩下不少时间。一般生差不多正好赶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作业。学困生往往直到下课铃响,还完不成作业。

设想一下,如果当课堂进行到一定时候,教师既要花大力气督促指导学困生,又要给一般生答疑辅导,提前完成作业的学优生又无所事事开始蠢蠢欲动,这时教师就容易顾此失彼,课堂环境难免要受到影响。

二、个体差异对教学安排的影响

在许多学生的观念中,信息技术课是处于“非主科”的地位。一个学生如果数学、英语这样的学科学得不好,他思想上会重视,督促自己补习加油,而如果他信息技术课学的不好,往往不会很介意。有些学生甚至观念里认为,电脑课就是“玩的课”,面对教师的批评和督促,也不往心里去。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教师会头疼的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有的学生都已经听的不耐烦,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却还是新知识。

三、应对方案之布置好课堂作业

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了课堂作业进度差距明显的情况。除了让那些进度快的同学去帮助进度慢的同学之外,另一种更为主动有效的思路是,在布置课堂任务的时候,设计好作业的难度梯度和可拓展性,要求一般生、学困生必须完成基本的作业要求,同时给那些学优生提出更高的难度要求,要求他们把作业做的更具难度或者是更加精彩。这样的话,优秀的学生会不断挑战难度变的更加优秀,不够优秀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进步方向,教师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每个学期,笔者都和本教研组的老师一起,集思广益,尽量推陈出新,设计好每次课的作业。理想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堂作业,应该是有易有难,具有梯度层次,又要类型多样,既要有偏重数学算法类的问题适应会考需要,又要有新奇有趣的游戏类或者实际应用类问题,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必须满足课堂时间的限制。从本学期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例如顺序结构的点餐程序、选择结构的闹钟程序、趣味测试程序等,学生都较感兴趣,乐于完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应对方案之做好作业评价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交的是电脑文件,不同于其他课程,上交的是作业本、练习册这样的实物,加上它的“非主科”地位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轻视的感觉。如果学生不重视作业,对于交不交作业、交上去的作业质量好不好也不关心,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不认真不积极,再好的课堂作业设计,效果也难免要打折扣。

因此,做好作业评价,是对之前布置的课堂作业的必要呼应,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一环。适时对课堂作业进行评价反馈,不仅是交代学生作业的交纳情况,还要对其中优秀作业进行鼓励和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好的作业就像是一件精美的作品。通过荣誉展示、作业得分累积成期末成绩等手段,引导建立良好的作业风气。这样一来,上次作业的评价,对这次课堂形成促进,这次课堂的顺利开展,又对下次作业的评价构建了好的基础,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当然,每个学生每份作业的浏览与评价,需要耗费任课教师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当看到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用心、创意或者是一点进步时的那种欣慰,就算是给教师的一种小小犒赏吧。

常言道: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每个学生所喜欢的、所擅长的,都不尽相同。在同一间教室里面对同一个教师学同一个内容,我们不可能消除个体差异现象,只能是尽量减轻个体差异现象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保证整体课堂质量,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并不容易做到。从笔者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布置有吸引力、有梯度的学习作业,并做好作业评价,是对个体差异现象的积极应对,努力做好这两方面,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当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信息技术课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想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笔者还将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1期

[2] 柳夕浪,《教师研究的意蕴》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