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请对他们说:“you are no class!”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请对他们说:“you are no class!”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完这篇报道,我认为,这类开车的人,正应当被学生们指着鼻子说“you are no class”。舍此英俚,我不认为还可能有更合适的其他表达方式。

当然,如果把这句俚语翻译出来――“你什么也不算”,它便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若非用北京人的粗口来表达这句俚语,只好译成:“你算什么东西?”我相信,校园里开车冲撞学生的人,已经被如此地指称过不知多少次了吧。可惜,单纯以“不是东西”来形容人,失去了原文所包含的格调。

不晓得是幸还是不幸,我们这若干代中国人,生活在转型期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尤其是自从人民不再有“皇上”以来,从那些先富起来的群体里,偏偏就容易产生一种“为富不仁”的人。我说这话的时候,也顺带联想到与此密切相关的“为权不仁”的那类人。反正,北大校园里抱着书在夜路上发呆的学生们,原本比那些“炸富”起来就敢在校园里开车还撞倒学生的他们,要高贵不知道多少倍!与他们相比,它们简直就是“no class”。

伍迪•艾伦演过的一部电影,描写一位“炸富”起来的女人,拼命要模仿贵族,把房间里装满了看上去价值连城的名画和古董,偶然被另一天生高贵但家境不佳的女人告之满屋都是假货,懊悔,伤心,并自称是“no class”。换句话说,说“you are no class”,其意原本相当于说“皇帝没有穿衣服”,故切勿招摇。但最好是让那些开车撞学生的人自己明白并且在自己心里承认是“no class”,才合了这句英俚理想的用法。

从这些“无身份”阶级的恶劣行为说开去,难道我们不应当进一步责怪校园管理当局吗?不论管理当局提出多少个理由,他们毕竟缺乏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一个有能力管理大学校园的当局,应当制定如下规则:(1)禁止一切机动车辆在校园内行驶。门卫若有放行机动车辆者,解雇。(2)在校园各个门口设立停车场,计时收费停车。既然要效仿外国的大学,为何不先效仿这一条呢?(3)向社会征召校园人力车队,学习四川几所大学的校园经验,在校园里提供优质的人力车接送服务。

再往深处探究,我们难道不应当询问校园管理者行为的激励机制是否设置得法吗?例如,他们每日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为谁服务?他们的收入是否与他们为之服务的目的“挂钩”?如果他们是社会公仆,那么,公仆怠慢了他们的主人,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我们似乎应当明文规定:(1)设立由学生和教师委托的代表组成的任期制校园管理督察委员会,监督并检查校园日常管理;(2)校园主要管理者的报酬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奖金构成,其奖金部分由校园管理督察委员会议定;(3)督察委员会定期质询并根据质询情况核定校园主要管理者的奖金。质询范围必须足够广泛,足以防止管理者营私舞弊;(4)督察委员会有权对不称职的校园管理者提出弹劾,并从校园收入中提出一定分额,重奖称职者;(5)督察委员会根据被弹劾的校园主要管理者的报酬水平,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校园管理者。

我们反复强调过,在制定现代交通规则时,“弱者”总是被优先予以保护。这意味着,不论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在交通事故的归责判断中,卡车的责任比小汽车大,小汽车的责任比自行车大,自行车的责任比步行者大,年轻人的责任比老年人大。同样的道理,学生,尤其是读书夜归的呆头呆脑的学生们,需要优先予以保护,而不是听任市场经济的弱肉强食逻辑把他们给淘汰掉。

当然,你可以为市场的弱肉强食逻辑辩护,说那些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人,不值得被保护。这似乎也算是一番道理,但这样我们就要预期未来的交通工具,在均衡状态下,统统升级到吉普车甚至装甲车的水平。而我们多数人不喜欢那样一种均衡状态,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不喜欢上述那番道理。

还是回来谈如何在校园门口修建停车场吧,我觉得,这是最现实的要求。事实上,北京大学西门的斜对面就有一大片空场,足可供上千辆车停泊。当然,修停车场比盖楼房,回报率低得多,或许,腐败率也低得多,所以,未必可行。

那么,就只好先不修建停车场,先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吧。反正,大学改革的号角似乎已经吹过了,还很嘹亮呢。

【背景】

作为Parking University的北大

本刊记者李其谚/文

依稀记得读过一篇文章,叫《请把脚步放轻些》。讲的是北大百周年校庆时,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在各自领域内卓有建树的北大校友。一天中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相约去看望师长。当接近师长们的住所时,他们都放轻了脚步,只选派了一个人先去敲门,其余人都在较远的地方等候,不敢高声话语,生怕搅乱了校园的清静。

然而近几年,随着北大的对外开放和各种面向社会的短期课程的迅猛增长,这份宁静早已不复存在。而今周末的北大,近乎成了Parking University,各方成功人士熙熙攘攘,人流和车流骤然增多。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登峰认为,造成目前校园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全日制学生数量上升很快,二是非北大的无论是社会上的还是别校的旁听生都不少,三是各类进修班、培训班数量不断上升。北京大学保卫部曾经做过一项统计,结果显示,每天都有数万人和千余辆车进入北大。日最高车流量为9200余辆。

现实中,由于汽车过多,喧哗充斥在北大的各个角落,拥挤的交通状况也给北大师生带来了很多不便。在北大的BBS上,针贬交通拥堵、驾车者缺乏公德意识的帖子随处可见。某一时期内,交通的话题一度晋升到了北大“十大热门话题”的榜首。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学生对于校园里机动车过多颇有微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回忆了自己在去年9月份遇到的一起交通意外。“那天下午5点半左右,我骑车打算从西门出去。一路我都是靠右行,车速也不快。当行进到荷花池附近,前面刚刚进校的一辆白色面包车从我对面开来,突然,它的车头开始向我这边猛摆,而且速度极快,眼看要撞到我。我赶紧向右猛拐,急捏刹车。我摔在地上,腹部撞到车把上,疼得失去了知觉。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发现,腹部一大块地方在流血。虽没有内伤,但腹部一大块地方淤肿,行动极为不便。”

车辆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大交通公共资源的紧张。北大校园中汽车与学生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车主对待学生的蛮横态度也引起了学生的不满。

一位硕士生气愤地回忆:“去年本科毕业时,我在31楼南边摆了个书摊卖旧书。不知何时那里停了一辆面包车,下午3点左右来了个人,说要开车,让我们让开。我和同学就挪了挪,他还不满意,蛮横地说了一句:‘丫的快让开。’我就生气了,说‘这个地方本来不让停车,你停了也就罢了,还这么横?’结果他就破口大骂,还威胁说,再不挪,就从书上压过去。”

行人车辆的过度拥挤,造成的安全隐患还不止这些。以下是转于一些目击者在北大BBS上发的帖子,从中或许可以窥见北大的交通状况之一斑。

“2002年11月,在静园草坪附近,一辆半新桑塔纳2000撞倒一位女生,女生的自行车被当场撞坏。汽车司机不紧不慢地从车里出来,没有一点关切地叫到:‘我的车速那么慢,那么远的距离,你怎么不捏闸?我没有让你陪车的损坏就不错了。’”

“又是机动车。被撞倒的是一男一女,还拎着网球拍。好像没受伤,不过自行车似乎有点问题了。”

“我骑到电教门口时,与迎面开过来的一辆白色小轿车碰了一下,把那辆车车身上的漆刮掉了一条。车主下来之后要我的证件,并说修好之后再找我要钱。我大脑一片空白。幸亏很多围观的同学和老师替我解围。在众人的帮助下,我才脱离困境。可后面两节课我是一点也没上进去,直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

“全过程我亲眼所见,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恐怖。团委楼的狭窄路口,一辆黑色的豪华轿车,悄无声息地撞到一个学生,学生往前一个踉跄,还没有能够保持身体平衡,车就接着撞上去,把学生撞倒,书本丢掉了。学生挣扎着想爬起来,但是车还是以同样的速度开过来,把学生轧到车下。学生往前爬了几下,就爬不动了,因为车的底盘重重地压在了学生的身上,学生是侧身匍匐前进状态。只留下了一个头没有在车底下。他的书本已经在车的另一头出来了。车是停下来了。但是学生还是被压在车底盘下出不来,痛得直叫。最后在我们的呵斥下,一个40多岁的女人,把车倒回去,学生又是痛得尖叫。那个女人不停地说,我的车还不到20迈,我的车还不到20迈,你们这么宽的路不走,怎么就走在路中间?这个学生是个很用功的孩子,这个时候所记得的就是‘我的书,我的书’。”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认为,校园应该是一个清静的地方,是一个做学问、以学术上的成就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圣地,而不是以小轿车来显示自己财富的场所,因此应该杜绝校外的机动车进入校内。

面对这一问题,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校党委副书记王登峰说,北大不只是单纯的教育学生的场所,还肩负提高整个社会素质的责任。根治车辆的办法当然是不准任何非校方车辆进入,但如果要实行,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会很大。因此,目前要立足搞好内部管理,进行内部的校园建设及网络配置。可是,这又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果有足够的资金的话,是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做到一劳永逸的,但问题是现在校方资金只允许一次只能做一两件事,资金到位了,再干其他的。于是,就出现道路一挖再挖的现象。

而道路的一挖再挖也增添了交通的混乱程度。一位车主对记者说:“我在北大读EMBA,经常周末来北大上课。感觉这里的交通确实是有点混乱。还经常修路搞建设,我开着车经常看见前面一道绿网围住路,没办法只能倒车。”

目前,北大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保卫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显然并未能有效地改变现状。一个“开放的北大”究竟应该如何开放,如何加大公共资源的供给以及利用效率,这可能已经不仅是一个校园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