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刻苦钻研,大胆实践,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思维能力;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刻苦钻研,大胆实践,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可喜的教学成绩,现阐述如下,与同行共斟酌。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侧重于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这种旧有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给学生的应该不止是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还应该有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交流和讨探,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动态地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片,图片中是一片校园,校园内有些学生正准备去食堂,去食堂的路有好几条,有的路线的形状是弯曲的曲线,有的路线的形状是曲折的线段,还有的路线与食堂的连线是笔直的,其中有一条笔直的路线与食堂门口的路是相垂直的。教师问:“同学们,这些同学怎么走才是到食堂之间的最短的距离?”当学生回答出“顺着与食堂门口的路相垂直的路走时距离最短”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这位同学正好站在与食堂最近的路径上。假设这位同学所站的点的坐标是p(-1,2),食堂门口的直线L的方程式是2x+y-10=0,请同学们算一算过p到直线L的距离……如果已知点p的坐标,并已知直线L的方程式是Ax+By+C=0,那么,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式求出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教师通过提问,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思路,让学生先考虑“特殊情况”,再考虑“一般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了机械的灌输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态度,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势必使学生感觉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对于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一定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教学策略,利用步步设疑的教学手段,那么,将成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例如,对于“直线AB、BC、CA两两相交,交点分别是A、B、C,证明这三条直线共面。”这样一道题,教师就可以通过下列一系列的诱导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提问:这道例题中所提及的“两两相交”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三条线中的每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

教师提问:这道题的任务是让同学们证明三条直线是“共面”的,但同学们目前所学过的数学公理和推论中没有证明三条直线“共面”,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先由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进一步证明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得很好,但如何证明第三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内呢?

学生回答:只要证明第三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这个平面内就可以了。

教师提问:非常正确,现在开始证明……

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通过“层层剥茧”的方法得出最终结论,在有效开发了学生思维的同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不光是体现在对于数学理论的掌握程度上,更体现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常有理论知识较强,却动手能力低下、应用意识淡漠的所谓“眼高手低”的“畸形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即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计算自己的成绩波动情况,又如,教师在讲授完等分圆周后,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逐渐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此外,教师在每堂课结束之前,还可以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本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比如,教师在讲完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后,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其可以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从而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从而将新课标贯彻到位,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