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科学审视我们所处的阶段,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改善民生和城乡一体化等多方面明确了2013年的重点任务

2012年12月28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对市委201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科学审视我们所处的阶段,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改善民生和城乡一体化等多方面明确了2013年的重点任务。

仔细研读今年的市委工作报告,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五个阶段性特征。首都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做好首都工作,必须深刻把握首都发展的五个阶段性特征,即:经济发展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城市建设进入实施精细化管理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进入加强服务管理创新阶段,文化建设进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进入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

关键词2:五个有利条件。推动北京新的发展,我们面临五个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胜利召开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凝聚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展热情;二是北京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为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北京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条件;四是中央的重视、关怀、支持,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五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地工作,是首都发展最宝贵的依托。

关键词3:九个有所作为。郭金龙书记指出,落实党的十确立的宏伟目标任务,要扎实做好2013年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九大方面有所作为。

深入学习郭金龙书记的市委工作报告,我们认为,首都创新发展应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准确把握发展方式转变攻坚阶段对北京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首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实现GDP达1.62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6.1%,城镇化率上升为86.23%。按照世界银行及H·钱纳里等关于经济发展阶段评价标准,北京经济发展已完成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发达经济的稳定增长阶段。但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经济总量仍偏低、产业结构尚需深度调整、国际化水平和辐射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北京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与新要求。一是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纽约、伦敦等城市大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位,如今仍是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典范。北京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对全国创新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经济发展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二是产业发展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6%,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与东京(89.1%)、伦敦(90.3%)和纽约(89.4%)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实现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三是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与影响力。北京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较少,国际性组织和机构不多,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紧抓世界城市建设机遇,全面提升北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控制力,加快将北京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中关村为龙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北京已进入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中关村作为北京乃至全国创新资源密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的区域,在全市创新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今后,北京要紧抓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的契机,加快推进“一区十六园”建设,深入落实中关村1+6政策,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改革、文化科技融合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建设,努力形成“两城两带、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高端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加快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建设,带动各区县的科技创新,实现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北京多年来一直是“单中心”城市格局,中心城区面积仅占6%,却聚集了全市45%以上的人口,实现了64.5%的增加值,承载了人口、产业、文化等多种功能。“单中心”格局带来一系列问题,造成大规模潮汐式人口流动和严重的交通拥堵。今后,要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积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首先,按照全市对“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功能定位,重点抓好CBD、金融街、临空经济区等的主导产业发展,如加快金融街扩区工作,增强CBD国际商务功能,提升奥林匹克中心区国际活动功能等,促进各类高端要素聚集和发展质量提升;加快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以及北京科技商务区(TBD)等各类功能区建设。

其次,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及综合性新城。举全市之力,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体制机制、规划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加大倾斜,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尽快使城市副中心初具规模,增强对全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顺义、昌平、亦庄-大兴、房山等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发挥其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的作用,促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四、充分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首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焕发巨大活力。但面对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中央对发挥首都文化中心作用的要求,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好国家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任务仍非常艰巨。市委工作报告指出,北京文化建设已进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今后,北京要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全面践行“北京精神”,积极保护、传承和利用首都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制定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在新闻出版、创意设计、影视演艺、软件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竞争力的文化“航母”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功能突出、产出效益高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全面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使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五、加强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

世界城市作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级别最高的城市,不仅具备强劲的经济实力、发达的服务水平、包容的多元文化、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还要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无论城市品质还是综合承载力都很高。如纽约除了全球闻名的华尔街金融区外,还有第五大道、百老汇等众多知名商业休闲设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文化和商业中心、一个服务于世界的生活-工作-旅游的综合社区。

北京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无论城市建设、生态保护还是文化发展、民生改善仍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生态宜居环境。一方面,在城市管理的理念、政策、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另一方面,立足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提升的新要求,着力推动金融、商务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生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养老、健康、培训等非基本公共服务业,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对世界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

(作者: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总部经济研究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