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教学设计和组织中,注意点面结合,往往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所谓“点”,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或巩固的知识和能力要点,也是教师预设和实现的教学目标要点。

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哪几“点”问题呢?

1. 知识点

语文的知识点不像其他学科具有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有序性,教材也不是按照知识点的顺序编撰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建构语文知识点序列,但是如果仅仅是概述和总结,教学往往又是低效或无效的。只有将语文知识点纳入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之中,以阅读教学为明线,以语文知识点学习为暗线,一点点渐进教学,学生才能逐步消化吸收,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和组织中,要具有知识点意识,主动根据文本进行取舍,因文设点。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和文学常识、文本阅读及写作常识都要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进行筛选,不断温故并且不断知新。

知识点教学关键是落实,而且主要是在长期阅读教学中有计划落实。例如,语言知识中的字词句学习和训练,都是要在文本阅读中落实,在文本的各种具体语境之中积累、比较、掌握。联系文本,联系语境,语言知识的学习往往事半功倍。当然,一定的联系和归纳也是必要的,尤其在复习阶段。需要注意的是,联系和归纳的时候,还是要观照已读文本和语境。

2. 能力点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语文学习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及其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一般不易通过专门专项训练和培养达成。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文本中找到语文能力点,适时适度指导训练,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积极寻找和发现文本中的语文能力点,在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学互动,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训练。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除了关注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的条件和办法之外,不妨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为什么选择退秦师而不选择退晋师?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鉴赏词句,感知诗意,品味诗人潇洒旷达的气度的时候,不妨问问学生:明明“山头斜照却相迎”,为什么诗人却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呢?这些问题都是教师的有意设计,意在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筛选信息,从独特的视角进一步理解文本。经常性引导,经常性思考,就有可能养成学生发现、比较和反思的思维习惯,从而锻炼相关的思维能力。

3. 重点

课堂教学都要设计安排重点。一堂课的重点首先要保证设计准确,安排合理。文本无非都是语文学习的例子,一个例子,一般会有多个重点可供选择,选择什么,选择几个,这是教师备课重点之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点和其他学科比较,更能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但是这样的选择还是要有依据的。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学情,取决于学生最近的学习需要。选择的重点不宜多个,多了就没有重点了。最好就是一个,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度。所谓一课一得,指的就是要以一个教学重点保证一节课的高效率。

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教学,重点可以设计为指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并熟读成诵,也可以设计为指导学生揣摩文本中情感表达变化以及生死观,甚至还可以拓展文本为品读鉴赏魏晋风度。一个课时最宜选择一个重点。到底选择哪一个重点,完全取决于所教学生的最近具体情况。

4. 难点

阅读教学的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具体情况而预设的难度较大的教学之处;二是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客观生成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这两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重合,也有可能并列。

教学难点的最终确定和解决,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最近需求和接受可能。不是学生实际的疑难问题,自然就不是什么难点;不是学生最近知识和能力接受范围之内的就暂时不应设为难点而指导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有可能重合,可能并列。

例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学生探究李煜词的写作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就学生情况而言,也有可能是教学的难点;“依据相关文献探究李煜词写作特点的成因”,可以设定为难点,也可以暂时放弃,取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5. 德育点

阅读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知识育人,技能育人,情感、价值观育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利于学生精神生活不断充实、自我人格不断完善、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能够引导并不断加深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正确思考的,都是文本的德育点。

教师首先要有使用阅读文本积极熏染培育学生的意识,还要有善于发现蕴含在文本中的德育点以及适时适度适当组织教学的本领。阅读教学中的德育,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语段或者细节,引起注意,品读感悟,并能实现自我教育。

例如,杨绛《老王》教学,文本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面对不幸者,幸运的人为什么会愧怍呢?这就是文本中的德育点,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民生、社会和历史的良知与关注。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并观照自己的认知,这是教师的责任。

德育点不一定只是画龙点睛的议论,细节描写中的一个词、一句话都有可能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价值。

6. 美育点

德育点往往也是美育点,但是美育点的范畴更广些。

阅读和写作本质上都是审美的活动过程。我们要积极挖掘文本中美的描写、美的情感和思想,充分发挥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能学会表达美,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美可以是文本中的思想、感悟或者观点,可以是一段别样的细节描写,也可以是激荡心灵的一句话、一个词。

例如,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最美的是文本中的人生感悟:“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的变化无怨无尤……”“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这是这篇散文阅读教学的德育点,也是美育点。我们要善于联系文本、联系生活积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的“变”与“常”,永远保持美好的人生希望。

例如,沃兰茨《铃兰花》教学,当孩子从“地狱”里采撷了美丽的铃兰花献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满心高兴地伸手接过花束,捧到脸边,但在吸进那浓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为什么母亲不先看花,而是先看看“我”呢?在这里,细心品读,方能找到“我”为什么能够战胜恐惧,从“地狱”里采撷铃兰花献给母亲的原因。

7. 导入点

导入点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第一点。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阅读教学可以从标题、作者、文本背景、内容等某个方面直接导入,也可以从相关知识、故事、同类文本以及其他材料等某个方面间接导入。好的导入主要体现为能够切合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景。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可供选择的导入点比较多,而好的导入点一定要具有对文本的针对性、阅读的指向性和创设的新颖性。

8. 切入点

从什么地方入手研读文本,也是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通常情况我们会按照文本的顺序组织教学,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妨从文本的中间或者结尾处切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阿斯塔菲耶夫《女歌手》教学,教师切入:这篇散文以“女歌手”为题,而“女歌手”这个称谓在文本里只出现过一次,为什么父亲要称呼女儿为女歌手?为什么这篇散文要以“女歌手”为题呢?这样的切入设计将学生带入文本的中间,新颖别致;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思考;同时又能够将学生带进女歌手的世界,产生阅读兴趣。

例如,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教师切入:“你能找到文本里最能表现“我”对老师感情的一段话或一句话吗?”从文本结尾处切入,直接了解文本的感情基调,从而在“怅惘敬慕”情境中准确理解人物。

好的切入点总能体现文本的阅读重点,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热情。

9. 拓展点

不是所有的阅读教学都需要拓展,但是适当的拓展能够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和激发兴趣。

拓展可以是就文本的某个细节补充交代说明,也可以是文本阅读后的延伸;可以是知识性的学习,也可以是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分别在诵读感知、品读佳句、研读情感的时候,反复展示北宋从神宗元丰到钦宗靖康和南宋高宗建炎到绍兴的纪年图表,让学生置身于动荡的历史背景之中,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处境,理解领会六旬左右的李清照孤苦的境遇,并以此准确读懂这首词。

例如,高尔斯华绥《品质》教学,全文阅读之后,教师设疑:小说中的“我”对格斯拉兄弟寄予了尊重和同情,但是不能改变他们的悲剧命运;如果你是“我”,你可以帮助他们既能保持品质又能免遭厄运吗?让学生用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的方式拓展品读这篇小说,加深理解品质的内涵和宝贵。

10. 练习点

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所以阅读教学应当讲求讲练结合,以此提高阅读的效度。

练习点一般安排在开头和结尾之处,前者以练习的形式反馈学生复习和预习的情况,后者是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能力。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文本和学生学习状况适当安排。

阅读教学课堂练习侧重反馈阅读重点,讲求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力求简明高效。

阅读教学中关注以上几“点”问题,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及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南京市第六中学;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