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祖禅韵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祖禅韵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祖寺又称山谷寺,是天柱山历史上最古老、最辉煌的寺院,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弘法,著述《信心铭》,而享有中国禅宗的祖庭地位。1983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三祖寺坐落于天柱山南麓的凤形山上,背倚天柱峰,面临潜河,东西两侧岗峦蜿蜒伸展,恰似凤凰展翅将三祖寺环抱怀中。宋代大画家米芾在《山谷寺选佛场记》中称:“志公飞金陵之锡宅于前,三祖承达摩之衣居于后”,这里“白云舒卷,流水潺谖,野草春青,山禽夜集,黄花翠竹,牧笛樵韵……”实乃灵山圣境,风水宝地。

当我们站在祖师殿前,仿佛听到宝志和僧璨两位大师穿越1500年的时光隧道,款款而来的脚步声。

宝志是南北朝时期金陵道林院的高僧,曾被梁武帝萧衍拜为国师,他不图在的荣华富贵,而是“披发徒跣”,疯疯癫癫。因此梁武帝才放他离开京城,云游四方。他就是民间流传的济公和尚原型。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宝志卓锡凤形山。初来时幽居的山洞,后人称为“宝公洞”。当地隐士何氏三兄弟为这位87岁的老人践行佛法的信心和毅力所感动,于是献出了私宅供宝志建刹弘法,后人建立“三高亭”以彰显何氏三兄弟的高风亮节。梁武帝为表彰宝志的功德,钦赐“山谷寺”匾额;宋太宗谥宝志名“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

北周武帝灭佛时期,禅宗三祖僧璨尊从师嘱,隐居天柱山避难,往来于天柱山与司空山之间,隐身埋迹,幽栖林野,松餐涧饮,忍辱负重,前后十几年无人知晓。直到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他才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传经布法。当年僧璨面壁打坐、参禅习静之处,称为“达摩崖”,石洞称为“三祖洞”,洞旁的巨石称为“解缚石”,是僧璨为道信传付衣法之地。道信得到僧璨的开示,大彻大悟,而成为禅宗四祖。公元606年,96岁的僧璨大师在寺前法会大树下为众说法时,合掌站立着安详逝世。后人建“立化塔”纪念此事。

僧璨所著的《信心铭》,成为禅宗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理论基石。宋代王安石在《璨公信心铭》诗中日:“沔被有流,载浮载沉。为文以济,一壶千金。法比则水,穷之弥深。璨公所传,等观初心。”近100年来,《信心铭》以及各种版本的禅释《信心铭》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于世界各地。

“禅心已化千年骨,塔袅传衣亭上坪。”唐代建起的觉寂塔,又称三祖舍利塔,塔宫藏有僧璨舍利100粒。唐肃宗李亨赐“三祖山谷乾元禅寺”称号,唐代宗李豫谥僧璨“鉴智禅师”称号,赐塔名“觉寂塔”。明代诗人余珊诗赞:“孤塔何翩翩,突起层云巅。绝代有山谷,流水还年年。”三祖寺的崇高地位和僧璨大师的禅宗心法吸引了历代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前来参拜朝觐,他们流连忘返,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觉寂塔现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三祖寺虽多次遭到战火毁灭,几度兴废,但始终法脉不断,佛灯长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已故的住持宏行带领僧众艰苦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建设,宗风大振,香火鼎盛。1990年,赵朴初先生视察后高兴地为三祖寺题诗:“汲尽泠泠江水,冲开靡靡山围;三祖道场重现,千花满载而归。”2005年金秋时节,在现任住持宽容的主持下,隆重举行了三祖寺建寺1500周年庆典法会,并启动了三祖寺新一轮的恢复建设工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三祖寺积极倡导“人间佛教”,在复兴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里已成为实践和研究禅宗文化的大本营,吸引着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前来参拜寻根,交流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