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近期内合计收治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入选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57例、B组58例,给予A组患者实施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给予B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91%、91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83-02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形成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且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的心脑血管疾病,这就给人们的健康及生存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1]。临床面对该种疾病时,给予患者实施及早的、正确的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好坏的关键。我院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近期内收治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115例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①影像学CT检测结果显示患者颅内无出血倾向、出血及无梗死水肿现象。②均排除了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血液疾病、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重症糖尿病患者。入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平均年龄631岁。随机将115例患者分为A组57例、B组5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全部115例患者在确诊后,均先对其实施脑循环的改善、脑水肿的控制及对脑细胞的保护等常规治疗,同时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感染的患者应积极的进行对症治疗。给予A组57例患者实施每日一次,每次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口服治疗;在A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组患者增加实施每日一次,每次20mg的阿托伐他汀的口服治疗。此外,在服药治疗期间,均停止对两组患者实施抗凝、溶栓等的药物治疗。

13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观察记录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情况,疗效分级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如下分级[2]: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且病残0级的患者称为治愈;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46%至90%之间,且病残1至3级的患者称为显著进步;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至45%的患者称为进步;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超过17%的患者称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5进行处理,均数以(χ±s)表示,行X2检验,以P

2结果

A、B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的例数分别为:A组患者为9例、11例、17例、20例,总有效率为6491%;B组患者分别为14例、20例、19例、5例,总有效率为913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临床上将因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该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且好发于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多数患者在发病后无明显的临床体征变化,仅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血栓栓塞、心脏来源的各种栓子、血管炎症、血管损伤等均可能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是以改善血液循环、控制水肿、增加氧流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控制等为目的。

本次研究的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强效的血小板抗凝剂,其在进入机体内后可以通过对血小板内的花生四烯酸产生抑制作用,遏制血栓烷的生成,来达到抗血小板凝聚的目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遏制血栓烷的生成,还可有效的阻抑肾上腺素诱导及ADP的聚集,从而抑制了胶原、凝血酶等物质的合成,进而阻止了血栓的生成[4]。临床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物[5]。该种药物在作用于机体内后,可以通过抑制肝脏内的HMG-COA还原酶以及胆固醇的生成,来达到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及血清脂蛋白浓度的目的。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可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浓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同时它还可有效的提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从而有效的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无论是在临床疗效方面,还是在血脂变化情况方面与实施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A组患者比较,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时,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宇,魏广宽,刘永丹奥扎格雷钠和巴曲霉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5):97

[2]王如贵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27-28

[3],范生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4):260-262

[4]袁胜山,余昌胤,张骏,等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668-3670

[5]薛银青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