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全面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强化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引导社团学生在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进而对提高职业素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构建模拟职场情境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学生社团;模拟职场;发展模式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遵守学校的社团管理条例并在学校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群众性团体。如今,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载体,参加学生社团,参与社团的管理、建设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宽视野,建立广泛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社团与职业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客观认识高校学生社团与职业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探寻科学指导、有序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衔接的运作策略,培养学生在学习与本社团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以及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他们发展的竞争力,对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思路

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理解进一步扩展,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把包括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全部内容在内的素质教育,纳入到学生社团建设当中去,将职业教育、社团活动和自我修养相结合,构建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

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将职业教育、社团活动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开拓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新路径。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是重视课堂传授,轻视课外活动;注重理论灌输,忽视社会实践。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立,在不同程度上矫治了上述弊端。既在教学内容上作文章,又在教学方法上动手脚;既强化课堂教学,又增补课外活动,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不适时的教学方式,学用脱节、闭门造车的现状应当改变。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具有经济、快速的对接能力,完成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将知识消化运用于课外的演练之中,使知识与能力接受实践的检验。

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素质教育的德育性互相渗透。学生社团成员之间志趣相近、追求相似,集结成各具特色的社团,具有较强凝聚能力,其直接作用是使众多的学生形成为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竞争与合作的技能,如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学会学习与合作等,同时还要学会创造,积极进取,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其间接的作用是使众多的学生增强组织观念,自觉完成社团分配的工作、学习任务。同时,学生社团实现将知识内化为无偿服务学院、社会的能力,奉献、服务于广大同学和群众。如果学生缺乏务实、奉献的精神,社团将难以长期生存,也不可能取得期望的实效,素质教育也难以持久深入,这就培养了社团崇尚奉献精神。

将职业教育、社团活动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开拓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新路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成才要求。

二、构建模拟职场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具体实践

目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构建了模拟职场情境下的学生自我管理新模式,创造性地建立了充分体现“教育”功能的职业实践型学生社团。该类学生社团是学生事务管理探索的特有产物,由院团委统筹协调,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业务指导的寓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课堂,突出了社团的职业对应性,即社团的属性在社会上需有相应的职业,比如学生记者站对应新闻界的记者编辑,红十字救护队对应红十字会和医护界,特警队对应安保消防部门等等。透过学生社团这个舞台,体现社会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和资格标准的要求,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在社团实践活动中获得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达到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距离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该校共成立职业实践型学生社团17个,涉及的职业领域有文化、卫生、食品、环保、艺术设计、计算机维护、电器维修等。学院聘请专家为各社团的同学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指导,为各社团配置职业装备,安排学生了解和参与学院的管理工作。还为每个职业实践型社团配备有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对职业实践型社团的管理。职业实践型社团指导教师主要从学院各职能部门相关岗位责任人和各系(院)相关专业教师中选拔,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社团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并指导社团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校园管理与服务等实践活动。为保证指导教师指导的质量和效果,限定每个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数不能超过40人,同时必须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与实践活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职业实践型学生社团的功能得到了极为有效的发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构建模拟职场情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几点建议

1.成立社团管理中心,由学校团委安排专人负责,全校的学生社团均纳入社团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中心负责各类学生社团的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包括社团的活动安排、经费管理、日常考核等,受理学生社团的申请、注册、注销手续,维护各职业实践型学生社团的正当权益。

2.建立学生社团导师指导制。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愿望迫切。社团成员之间的能力、水平有差异,但基本属于同一层次。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真正发挥,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导师指导制,就是要在制度层面保证学生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使学生社团成为连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桥梁。同时,对社团导师每学年度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适当奖励,并可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优先依据之一。

3.在学生社团中引入学分制,把社团活动与课程相嫁接。具体而言就是指,组织社团学生参加与该社团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培训学习,每学期组织社团进行不少于20课时的业务培训。同时参与社团开展的实践活动,经考核合格的学生可获得基本技能课程学分。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较为固定的教师授课、活动实践和考核评定,计算社团成员的学分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既激励了学生、又鼓励了教师。

4.建造良好的活动场,明确一个宗旨、一个标志、一套计划、一个基地。一个社团没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其活动质量及职业素质的提高就要大打折扣,对于成熟的社团来说,除了有活动场所之外还要明确一个宗旨、设计一个标志、制订一套计划、拥有一个基地。一个宗旨,即社团指导老师的目的要非常清晰,让学生能有所作为,使所有的学生都受益;一个标志,即通过社团旗帜、徽章、服装的标志化设计进行社团文化建设,提高其组织荣誉感;一套计划,即将培训计划、实践操作与广泛宣传结合起来,促进学与用的紧密结合;一个基地,即实训基地场所要落实,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供最佳场所。

5.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社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社团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效的信息系统为基础设施,实现组织管理、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统一资源,建立知识库,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同时,保障各项社团信息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传递到同学中,增强学生社团组织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加强了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对各级各类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

6.构建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的社团建设和活动标准化管理体系。根据ISO质量体系要求编制社团工作的各类工作标准和岗位标准。如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标准、编制各级、各类岗位标准、学生社团考评指标体系等,各社团也制订了相应的章程及管理办法,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社团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以保障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期间将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高校党、团组织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探寻科学指导、有序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衔接的运作策略,培养社团学生在学习与本社团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以及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片沃土。

参考文献:

[1] 张金泉.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建设初探[J].价值工程,

2009,(9).

[2] 张玉芬.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南

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 赵阳.素质教育中的高校社团建设[J].华东政法学院学

报,2000,(S1).

[4] 佘国华.高校学生社团与职业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及其实

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