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故乡是灵魂的牧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故乡是灵魂的牧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些沾着露珠的文字,看似随手记下,却没有训教、浮躁之气。这是一位漂泊者的记叙,对故乡的浓郁情感,对土地的眷爱,身在大城市,一心专注于乡间的事情,这样的文字是朴质的。

《半堵墙》是徐迅的新散文集,这本书像大地上的麦秸垛,充满了收获的魅力和大地的气韵。书中讲述的是琐碎的事:紫色的蚕豆花,带泥土的萝卜,土中的红薯,落地的花生,荞麦的枕头。平素常见的东西,再普通不过了,一年年荣了,一年年又落了,在作家的记忆中是珍贵的,他不是多愁善感地卖弄,而是和生存紧紧相依。他用生命深深地爱着,一份灵敏多情的心,使他写下了纯净的文字。

徐迅离开了故乡,在心中建筑了自己的房子,把从故乡带来的种子播在周围,移来的树,栽在房前房后。时间久了,迅速繁生,绿荫绕抱,故乡筑起一道堤坝,阻挡世俗的潮水,在这片宁静的地方,守望着。虽然在外漂泊,心却在故乡的土地上。徐迅的文字看似轻松,每个文字的核,都蕴涵了丰富。他写父亲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他眼中的泪水滴落纸上:“父亲一辈子大多数日子都在炉火前度过的。父亲死后,在他那结实的胸脯上,我看到了他那被火烙伤而结的疤痕,这正是他生命的印记啊!……铁匠活在乡村是最苦、最累、最脏的差事。然而,敲击着那坚硬冰冷的铁砧,铁锤却成了父亲生命里最丰富和最有权威的语言,成为他生活中最为舒心的部分。”父亲在徐迅的心中是一座山,朴实而坚强,用男人的手支撑着家。有一天,丧父的打击,轰然一声,悲情惊心,作家的情感大起大落,对父亲的怀念,不仅是亲情,更多的是对生命和土地的思考。情怀真诚不造作,这是一种品质,不是谁都有的。徐迅没有破旧立新,他深情地爱着故乡,悲悯地关注父老乡亲的生存。干净清淡的文字,漫着一股温暖之气,徐迅的笔触向生命的深处,展现生存的困境。闷热、潮湿的南方七月乡村,晒得人能脱一层皮,正是“双抢”的季节,生产队队长和会计疾病缠身,人们无时间顾及,在田间与天奋斗,与地奋斗。这几个人没等到“双抢”结束,相继去世了。“白天,乡亲们忙着‘双抢’,逝者的家中静静,只一盏长明灯亮着。夜晚,乡亲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来给他们办丧事,敲锣打鼓,放着鞭炮,很隆重地将他们送上山”。生与死变得简单,没有宏大的场景,几阵锣鼓声,一串鞭炮声,一个人走了。生命如一芥草,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痛苦渗透到土地里,过度的劳累耗掉情感,人心麻木了。

作家应该有钟摆一样的灵敏度,我们每时每刻在生活中,在平常的生活中,有了不一样的发现,这就是文学要表达的。文学不是复制,把小情小调放点哲理的味精,抒情的佐料,烹制一道小菜。文学是从心灵中流出的一条泉水,它充满了鲜活的创造力,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感,有道德。

徐迅有一颗慈悲的心,在他的眼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和人一样平等相处。他给棉花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温暖的花朵”,蝴蝶是“谁家的灵魂”。皖河是一首长歌,在心中日夜流淌。刘庆邦在序言中写道:“你从小喝了哪儿的水,吃了哪儿的粮,呼吸了哪个地方的空气,你记忆的血液里就长期流淌着那个地方的因子,就一辈子与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有着割舍不开的情愫。”故乡在徐迅的心中不是符号,是鲜活的大地,是血脉的源头。徐迅手中的笔不是相机,只拍下一些自然的场景。他手中的笔,灌满了情感的墨水,源源不断,真诚地抒写着故乡的事情。在浮躁的大都市中,一个人享受寂寞,回忆遥远的故乡和亲人,他看到自己在那片土地上跋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