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11――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11――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案例46起,对其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起案例中,检出病原菌的有35起,未检出的有11起,在不同发生月份、不同年龄段、不同场所的食物中毒发生率有着一定差异(P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流行病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2-01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源性疾病,为含有生物、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有毒物质摄入,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目前根据食物中毒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2],我院的本次实验主要针对2011年――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以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案例46起,对其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对4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采集,将样本保存在有冰块的隔热保温箱内保存,并尽快送入实验室检查。46起食物中毒中:采集剩余食品39例,采集排泄物4例,采集患者呕吐物3例。

各种培养基、染色液和试剂均符合国家标准,对病原菌涂片染色法使用革兰氏染色方法[3]。

统计4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出率、发生时间、患者年龄段和发生场所。

1.3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 结 果

46起食物中毒中,2011年发生25起,中毒人数最多为61例,最少为4例,共581人,无死亡患者;2012年发生21起,其中中毒人数最多为54例,最少4例,共521人,无死亡患者。

46起食物中毒中,发生在1-3月共5起,4-6月11起,7-9月20起,10-12月10起,2012年与2011年发生月份变化不大,均以4-9月发生次数较多,其中7-9月最多,组间比较,P

食物中毒场所方面,以食堂是餐饮服务单位最为多见,其中食堂发生17起,饮食服务单位发生24起,家庭发生较少,仅为3起,组间比较,P

3 讨 论

食物安全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国民生计的一个重大问题,食源性疾病不但是一项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还直接影响了农业和食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结果,因此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导致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多见,本次实验对46起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从季节方面,以4-9月为发生高峰期,这主要是由于这个阶段的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一旦食物的储存不当或者加工不当,就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场所方面,以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堂较为多见,家庭也有发生。食堂方面,包括了建筑工地食堂、企业食堂、学生食堂,这些食堂多采用私人承包的反复,管理水平不足,对卫生知识了解不够,对食物储存不当,生熟食物交叉污染;此外,从业人员缺少食品卫生的相关知识,甚至无健康证上岗,也会容易造成食物污染[4]。餐饮单位食物中毒多为中小规模的餐厅等,多发生在超负荷经营下。家庭食物中毒则多由于食物储存不当导致。

年龄方面,以18岁以下儿童较多,这主要是由于这个年龄段多为学生,在外面进食机会较多,加之机体的免疫力较差,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而50-70岁发生食物中毒也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此年龄段人们的“过分节约”意识较强,对过夜食物等烹饪不足就进食,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5]。

致病菌方面: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多见,这种情况多见于海鲜产品[6],在饮食过程中人们为了保证鲜味而烹饪不足;其次沙门氏菌、金葡菌和变形杆菌也较为多见,这些致病菌多见于食物加工和保存方法不当后,导致残存的食物污染,在适宜温度下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中毒。

综上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4-9月份、餐饮场所及青少年儿童检出居多,呈现出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根据其特征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出积极防控对策,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健.2003――2007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02-3703.

[2] 邓丽芳,许立新,王雪梅,等.2006――2010年开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08-1609,1611.

[3] 杨瑛.对一起由多病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5):93.

[4] 龚文芳.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53.

[5] 王晓红.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3):93-96.

[6] 沈志英,高文洁,王恒辉等.2001――2009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