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作学习,激活文言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作学习,激活文言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师应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营造一个有生气的教学氛围,使文言文的教学完全摆脱“填鸭式”的窠臼,不再枯燥,不再单调。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合作学习 应用方式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传统的文言文讲解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是老师领读―逐字逐句串译―课文分析讲解―完成课后练习及练习册上的练习――检查默写等程序,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这使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没趣,学了几年,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是不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不见提高。何况,当前中考很重视考查学生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主题思想,而不着眼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旧的老套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与现代的语文学习背道而驰的。

合作学习是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同学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争论。它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这时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文言文和当今时代相去甚远,晦涩难懂,加上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时间长了,也就兴趣索然了。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情操的发展、健康情感的形成,都是十分有益的。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学习的环节,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般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文言文词义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初中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主要是对词义难以把握和对思想感情不理解。古代汉语表意简洁,具体表现为单音节词多、省略成分,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的存在,使文言文的词义更难以把握。文言虚词的理解是难点,如“之”、“而”的用法,众多学生纷纷被难倒。这类词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时,教师应给出详细的讲解,但在复习和新课文出现这个词时,则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学习。以训练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温故知新。如学习苏教版8年级(下)的两篇短文《活板》和《核舟记》时,文中多次出现“之”字,结合《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专门设计了练习辨析“之”的用法,摘录如下。

“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就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哪种用法。

题干归纳出了“之”的三种用法,接着给出了5个句子要求辨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②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⑤石青糁之。(《核舟记》)

此教学环节是“检测―反馈”环节,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并对时间做出相应要求:3分钟独立完成,1分钟同桌检查讨论,5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答疑,1分钟再次巩固,共用10分钟完成。在这个环节中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根据古汉语的词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点,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例如教给他们词义句义推断的字形分析法、对称规律分析法、划分句子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主旨统帅分析法等,就可使学生在词义学习中,有门径可循,避免盲目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文言文诵读中的合作学习

古文的诵读非常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通过声音来体验字词句篇的语言形象,从而大大促进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在吟咏过程中,要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化为自己的血肉。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大部分要求背诵,以几篇游记为例,《小石潭记》要求背诵全文,《岳阳楼记》则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醉翁亭记》要求朗读并背诵全文,三篇文言文虽然都是游记,但诵读要求是不同的:《小石潭记》是美景中藏凄情,《岳阳楼记》是美景中见豪情,《醉翁亭记》是美景中显性情。可见学习文言文特别是千古名文,诵读是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诵读是重要环节,要给予充足的时间,齐读固然不可少,分组读、同桌互读、自读也不可少,在朗读环节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如朗读《岳阳楼记》,可作如下设计:

①自己小声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②齐读,教师纠错和相机指导。

③同桌或小组互读,推荐读得好的。

④推荐读得好的范读。

这样来读不但学生练习的机会多,而且在合作与竞争中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诵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体会文言文的音韵之美,而且能为背诵打下基础。当然,教学实践中不能为了读而读,孤立地朗读,而要和其他环节融合起来。

三、文言文翻译课文中的合作学习

文言文的一个特点是古奥难懂。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错综复杂的句式,生僻古怪的词语,还有许多令人陌生的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是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不倦的工作之一。同时文言本身又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这种严密简洁的风格也是造成文言文不易理解的原因,因此学习文言文重要的教学任务是疏通文义,扫清理解障碍。先理解了“言”,才谈得上理解“文”。

文言文阅读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是强调熟读背诵,其次是串讲和语译。在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通过熟读背诵,对课文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对课文进行句意疏通,在疏通句意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笔译或口译。但由于文言文自身的特征,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容易产生更多的疑问。在文言文课堂中进行合作情境教学,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表演,超越文本的界限去探究问题,整理自己的思路,集大家的智慧作为自己继续思考的起点与支柱,更好地理解文言内容。《核舟记》涉及多个空间位置,我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坡、黄庭坚、佛印的位置和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位置和神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活板》以活版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为顺序,介绍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学生们以橡皮作为字模,以书作为铁板,以橡皮泥作为药物,兴致勃勃地进行“刻字―火炀―制板―布字―烧烤―按面―印刷”的制作探究。在合作情境中,文言语句内化为学生的理解,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积极展开,生动的形象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领悟了活字版印刷的方法。

由于课时所限,篇幅较短的文言文的翻译还好处理,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在翻译时就要精心设计。如《陈涉世家》,介绍《史记》、司马迁,疏通文义就需要1课时,翻译课文可这样设计:

①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默译”――10分钟。

②同桌互译,教师巡行指导――10分钟。

③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翻译难句――5分钟。

师生、生生互动,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翻译课文,比起教师逐句串讲,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效率更高。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经过“自学自疑”、“同桌答疑”、“师生互答”的合作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就会增强自信心,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情感。

四、课后复习检查中的合作学习

由于文言文的知识点较多,仅仅靠课堂上的那点时间是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而且知识也有遗忘的过程,所以课后的复习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老师是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去检查每个人的。怎么办?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互查。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结对检查,也可以指派几名责任心比较强的学生分组检查。其中的关键之处是,一定要让检查人做好记录,记录被检查人的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以便查漏补缺。

如练习互查。这里的练习不是老师布置、学生完成的练习,而是学生自己编写的练习。比如一个单元学完后,要归纳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就用学生命题的方式完成。老师把知识点归纳给学生,然后小组成员复习本单元文章,归纳整理,命一份综合练习题;老师收集所有的习题,分析、归纳、去粗存精,合成一份高质量的综合试题,每个题目附上命题者的小组、姓名,然后安排时间统一测试。学生不会的题目则私下向命题者请教,达到巩固的目的。学生的求胜心理会被充分调动,都想考一考别人,来证实自己学得扎实。而在准备过程中,他们又通过查资料、翻阅笔记、问老师等途径对所学知识进行一轮复习和巩固,且由被动应考到主动备考,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达到让学生自己思考与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的有效教学,而且有助于改善同学关系,进而更有力地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更要避免流于形式,否则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使文言文的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

参考文献:

[1]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4.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中国教育学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