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暧心舒心,冬日酥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暧心舒心,冬日酥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山东博山我的家乡,有一种传统的菜肴,会让人在寒冷的冬天觉得舒适温暖,它就是酥锅。

博山人对于酥锅有一种虔诚的感情。在冬天,博山人家家必做酥锅,好像没有酥锅就不是冬天,没有酥锅年味就不浓了,生活的滋味也淡了。

传说酥锅是清朝初年淄博颜神镇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始创,故菜名为“苏锅”,又因菜肴用醋较多,以肉鱼骨刺酥烂为主要特征,“苏”“酥”谐音,故改名为“酥锅”。还有一说,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家住淄博原山秋谷的苏秀才,过年时请朋友到家里吃饭,他提前一天就把请客用的鸡鸭鱼肉买回家,对妻子说:“明天中午我的几个同窗好友来咱们家里小聚,你用心做些好菜。”秀才的妻子平时难得出门,也没有吃过大席,做粗茶淡饭还能抵挡一阵,做鸡鸭鱼肉心里就没底了,可是夫命难违,她只得点头答应。

到了晚上,妻子紧锁着眉头,在灶间转来转去,琢磨着丈夫买回家的这些东西怎么收拾,不知不觉到了午夜时分。这时,妻子突然有了主意,心想:不是让客人吃鸡鸭鱼肉吗,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锅里炖,不就什么味都有了?想到这里,她茅塞顿开,赶忙宰鸡杀鸭,洗肉剖鱼,将鸡鸭鱼肉切剁成一寸见方的大块,分别堆在案板上,把家里那口不常用的大砂锅胡乱刷了刷,放到案板上。又一琢磨,让客人净吃鸡鸭鱼肉也不合适,就把几块冻豆腐,两棵白菜、几根海带一并切成大块。灶间的声音惊动了秀才,他睡眼惺忪地来到灶间,看到鸡鸭鱼肉、白菜海带都切成大块,分别堆在案板上,立刻就清醒了。秀才的斯文也不要了,脱下鞋对妻子扔了过去,哆哆嗦嗦指着妻子说: “朽木不可雕也!”把灶间的门一摔,回厢房生气去了。

妻子站在案板前,越想越委屈,一边哭着,一边要把案板上的东西往砂锅里倒。她突然想到东西太多,容易煳锅,就在锅底垫上了几块猪骨头,然后将案板上的鸡鸭鱼肉,海带白菜还有豆腐一层一层地铺到砂锅里。最后,约摸着把酱油、醋,盐、黄酒、白糖都倒到一个盆子里,用勺子搅和匀了,加到锅里。妻子把砂锅端到灶上,就开始没命地烧火,不一会儿,锅就烧开了,东西太多,锅里炖出的汤汁沸了出来,她又把锅里的汤一勺一勺地撇回盆子里,等到锅里的汤干得差不多了,又把盆子里的汤慢慢地加回锅里。此时天已放亮,她觉得锅里的东西也该熟了,就熄了火,迷迷糊糊地依在灶台边睡着了。

中午,秀才的同窗好友如约来做客,秀才的妻子面红耳赤地把她做的菜给客人端上去,只见那酥锅晶莹剔透,颜色如同琥珀,客人们为之一振。争先品尝,感到味道独特,鸡鸭鱼肉酥香润口,纷纷赞叹不已,拱手请教秀才这是道什么菜。秀才见此,灵机一动,摇头晃脑地说:”是我府上的祖传大莱,名曰‘苏家锅’。”众秀才觉得叫苏家锅拗口,就把”家”字去了,把“苏”字改成了“酥”字,起名叫酥锅。从那时起,酥锅通过秀才们的嘴,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争学做。酥锅慢慢成了博山人招待客人的必备佳肴。

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以前生活水平低,那时的酥锅,原料不如现在丰盛,里面放的是鱼头鱼尾,碎肉鸡架。而现在放进去的,都是整鸡整鱼。但无论是“穷锅”还是”富锅”,每家都能做出自己独特的味道。每年春节,博山人除了自己家人吃酥锅之外,还要用酥锅待客。客人来了,头一道功课就是品尝主人热情奉上的酥锅,主人还不忘嘱咐一句:“尝尝俺家酥锅咋样。”吃酥锅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基本需求,还是淳朴的博山人的待客之道,那锅中所盛的,除了美味,还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