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物传记阅读之评价作品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物传记阅读之评价作品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爵传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①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②。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③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

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投牒:投状申诉。②膏火:灯火,喻学费。③膺:胸口。

结合文本谈谈嘉靖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并联系历史谈谈你对劝谏艺术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基本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阅读浅易文言文,以及整合基本信息的能力。文本主要围绕嘉靖皇帝的昏庸无能,以及对当时直言进谏的忠臣进行残害的社会现实组织材料。学生要有足够的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能从传主的经历中总结出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还要联系以往学过的一些历史上讲究劝谏艺术的名臣,深入思考,以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参考答案:嘉靖皇帝长年不理朝政,政治日渐腐朽。他喜好阿谀奉承之人,而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杨最因直言进谏而死;杨爵由于诋毁符瑞的言词过激遭到严刑拷打;周天佑、浦因救杨爵被杖死在狱中。嘉靖固然是个昏庸的皇帝,但是如果大臣讲究一下劝谏艺术,结果也许就会与此相反。回顾历史,如郑国的烛之武利用秦、晋的矛盾说服秦伯撤兵;魏徵利用固其根本、浚其源泉的类比使唐太宗明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触龙欲擒故纵,说服赵太后让自己的幼子去齐国做人质等。这些事例说明,只有讲究说话的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阅读指导】

古代人物传记兼有文学性和史学性两种特性,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同时传达出人物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寻找古代人物传记的意义和价值。

一、了解传主经历,探讨人物性格积极意义

古代人物传记读起来似乎千头万绪,时间地点转换频繁,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只要抓住传主这条主线,就能顺藤摸瓜。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人对传主成长的影响;体悟传主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得有益于自己的人生启示;辩证地评价其功过得失,从而看清传主的历史价值。传主一般都是直臣、廉吏、孝子、良将、侠士、民族英雄等。他们身上往往具有耿直、聪慧、好学、嗜读、清廉、 仁厚、 笃孝、 刚毅、 宽厚等性格特点。

二、分析细节描写,体悟传记作品文学价值

基于作者对传主的描写,只有梳理出人物的主次关系,了解事件的主要内容,才能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是爱还是憎,写作意图是褒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吸收教训还是获得启示。

如上文,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者的愤怒,还有对当朝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的赞扬和同情。例如:杨爵为了给自己和哥哥减刑,作者用到“冤”字;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人为皇帝作颂称贺时“爵抚膺太息”; 朝廷再次逮捕他时,杨爵“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从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位忠臣的爱戴、赞美和同情,对杨爵悲剧制造者的愤怒。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走进传主的心灵世界,从而准确地体会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切记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三、把握时代脉搏,考查传记作品史学价值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一段历史往往既有值得大家学习的经验,也有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训。学习古代人物传记,了解一段历史的真正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去粗取精,古今对比,才能够使我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丰富精神世界。

古代人物传记一般记录了传主的生平事迹、个人生活、事业成就、性格特点,以一个又一个生动叙述的故事折射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由于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和史实性,相对于一般的小说而言,人物的魅力更具持久性和不朽性。正因为这些,我们才懂得了学习古代人物传记的价值。

阅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皇甫谧传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注],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鞅掌:谓公事忙碌,无暇整理仪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动,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乐于尧舜之道,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2.孟母三迁、曾父烹豕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皇甫谧后来的成就也和其叔母任氏的教育密不可分。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答:

3.文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