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7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9例、单发18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最多来源于肺癌。结论:ct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重要的信息,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有明显原发病灶者有助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CT检查非常必要。

关键词 脑转移瘤 C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5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脑转移瘤患者57例,男43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8.3岁。主要表现为头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偏瘫,部分表现为癫痫、视力模糊、失语、意识障碍等。

CT扫描方法:使用PICKER I.Q.XTRA CT,及东软NeuViz Dual型。采用OM线为基线,自颅底向上连续扫描10~14层,层厚、层距各为7mm、10mm,部分关心区域5mm或2.5mm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外周静脉注射安其格纳芬或碘海醇80ml。

结 果

CT表现:①肿瘤分布:病灶位于幕上47例占82.5%,幕下4例占7.0%,幕上幕下并存6例占10.5%。大多数幕上转移瘤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本组病例占77.5%。②数目:多发病灶41例占71.9%,其中2个病灶有14例,两个以上病灶9例,单发病灶18例。③形态和密度:平扫瘤体呈结节状等密度或低密度影43例占75.4%,呈高密度影9例占15.8%,呈混杂密度影5例占8.8%。增强扫描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呈环状强化42例,均匀结节状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9例;本组病灶内未见钙化。④瘤周水肿大多数明显,以中重度水肿居多,本组仅1例无灶周水肿。6例轻度水肿,水肿大部分呈指压样改变,幕上病灶表现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移位。幕下病灶表现为基底池、四脑室受压变形。

讨 论

颅脑转移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3%~10%,男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女性则为乳腺癌,儿童罕见。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10%~15%查不到原发瘤。多经血行转移至脑,亦可直接侵犯或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

转移灶主要位于脑内,少数可见于颅骨的脑膜,CT平扫时脑内转移瘤多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病灶一般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多数脑转移瘤能平扫所显示,因绝大多数转移瘤血供丰富,且肿瘤血管允许对比剂渗入肿瘤内部。所以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病灶,使其更为清楚。强化程度决定于肿瘤的细胞类型和血供丰富程度,实质性肿瘤呈均匀强化。而坏死囊变者增强扫描表现为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当肿瘤中有出血或坏死液化时会出现不均匀强化。本组大多数转移灶分布于幕上大脑半球,好发于额顶叶,其次为颞枕叶;瘤周常有明显水肿,平扫所显示的低密度水肿不易与低密度的瘤体鉴别,增强扫描后瘤体强化而水肿不强化,较易判断瘤体的大小及水肿范围。常有“小病灶,大水肿”征象。水肿往往累及脑白质而胼胝体较少侵犯,形成典型的“佛手状”或“指套样”征象,是脑转移瘤的特征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脑内转移瘤多见中老年人,好发于大脑半球,多发生脑灰、白质交界处。左侧多于右侧,顶额叶多见;往往形成“小病灶,大水肿”特征性表现。因此在原发肿瘤已经明确,而以后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征象者,诊断不困难。

多发性脑转移瘤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脑脓肿:多发生于皮髓质交界区,也易发生坏死,病变周围水肿较明显,但边界较规则,而转移瘤尽管也呈圆形或类圆形,但边缘不规则,呈浅分叶状,增强后前者为均匀一致或均匀环状明显强化,后者为不均匀性囊壁厚薄不均强化,加之临床上有感染病史及相关检查有助于二者的区别。②多发性脑梗死:周围水肿轻和占位效应轻或无,强化不明显。③胶质瘤:成年人的胶质瘤一般多发生在大脑半球的任何部位,并多位于髓质内,病灶大小不一,一般发现时已较大,肿瘤周围水肿相对较轻,而转移瘤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或皮质内,可达脑表面,病灶一般较小。④脑膜瘤:平扫多为稍高密度,可伴有砂粒状钙化,增强后瘤灶明显强化,密度均匀,基底宽,与脑膜相连,瘤周水肿轻,可伴有邻近的颅骨骨质改变。⑤结核瘤:青少年多见,好发于后颅窝,有肺部结核病灶。⑥多发性硬化:病灶好发于侧脑室周围,两侧对称,可自行消失。⑦原发淋巴瘤:多呈等、高密度,病灶分布于基底节、额颞叶、胼胝体及脑室周围白质,强化多较均匀。

总之,脑转移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应充分认识瘤周水肿与解剖之间关系,积极寻找颅外肿瘤特别是肺部肿瘤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冯亮,陈君坤,卢光明,许健.CT读片指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

2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3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