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财政投入看滨州市农机化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财政投入看滨州市农机化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一五”期间,滨州市农机化发展呈冲刺状态,其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装备总量剧增,科技含量提高,机械化作业与农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配套,农机化的作用与地位与日俱增。到2010年底,全市农机化水平达到84%,农机化总动力已达546.21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28.5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63.69万千瓦、5.77亿元,增长13.13%和25.34%。免耕播种机、深松机、青饲料收获机、棉花拔柴机、田园管理机、电动卷帘机等新机具等新技术纷纷“登台亮相”,农机化事业以自身的旺盛生命力,向广大的农民群众及全社会展示着辉煌的“今天”及灿烂的“明天”。追根溯源,农机化的发展与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及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机的投入,共安排全市农机化扶持资金1.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4亿元,省财政资金1200万元,市财政资金1200万元,县财政800万元。

一、财政投入的巨大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补贴政策落实促进农机结构调整和优化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类资金1.52亿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4亿元、农机装备推进工程资金800万元。受益农户达到1.2万户,补贴机具1.9万台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确保了农机化事业在政策激励下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补贴大型拖拉机2700台套,玉米联合收获机3000台,秸秆还田机1230台,免耕播种机1000台,田园管理机1320台,电动卷帘机1350台,增氧机、投饵机1000台,挤奶机投饵机10台套。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机装备结构日趋优化。动力机械结构趋于合理,小型多、大型少的状况得到改善,大中型与小型动力机械比由1:5.74调整到1:2.06;作业机械增速加快,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的状况得到改善,动力与配套机具比由1:1.71调整到1:2.02;高性能、复式联合作业机械快速发展,低端落后机械比重大的状况得到改善。全市各类联合收获机达到12413台,全市秸秆还田机达到4112台,免耕播种机达到2005台,机动喷雾机达到6.54万台。

2.农机作业补贴资金投入促进了农机化水平提高

“十一五” 期间全市投入农机作业补贴资金3000万元。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5年投入保护性耕作资金860万元,补助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4亩,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片21个。为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省财政3年安排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资金140万元,对邹平县济青高速公路两侧秸秆还田作业进行补贴,补贴秸秆还田面积7万亩。2010年为加快深松作业技术推广,改善土壤板结问题,中央从新增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深松机械作业补贴,计划补贴深松作业面积80万亩。农机作业补贴资金的投入推动了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实现了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整体跨越。机耕水平由80%提高到92%;机播水平由70%提高到87%;机收水平由41%提高到70%,玉米机收实现重大突破,机收率达到82.3%,增长76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机械化。

3.农机合作组织奖励政策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项目对产权制度明晰、责任明确,农机作业服务制度规范的农机合作社进行奖励补助,共投入农机合作组织奖励资金125万元,对1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奖励。农机合作组织奖励政策实施,促进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迅猛。2010年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23家,入社社员1647户,拥有各种农业机械6123台套,从业人员超过2300人。

4.农机化培训资金的投入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技能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农机化培训资金216.6万元,从2009年开始对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补助,每人补助460元,共投入“阳光培训” 工程资金96.6万元,补助培训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2100人;安排教育费附加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农机教育培训场所的改善;安排学生助学金100万元用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通过农机人员培训,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了作业质量,使农机人员掌握了必要的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等实用技能,造就了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

5.农机科研资金投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 期间财政投入农机科研经费60万元,市农机科研所根据当地需要,成功研制了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复式整地机研制、玉米剥皮机、生态型日光温室设施研制、农机作业面积测量仪等农机具,为促进全市农机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建议“十二五”期间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机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为保障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目标的实现。

1.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

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老旧农机的更新报废,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与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作紧密结合,优先补贴报废更新农机,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差的老旧农机,促进安全、节能、环保的农机推广应用。

2.加大农机作业补贴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水平

建议对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小麦免耕播种进行补贴,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开展对机械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作业补贴。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等技术,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全面发展。大力推广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力争到2015年全市适宜深松的耕地普遍深松一遍。

3.加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技术推广装备能力建设。建立全市农机跨区作业指挥调度系统,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农机电话服务和手机短信服务,免费为机手提供天气、供求、价格、交通等信息,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促进作业机械有序流动。

4.加大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扶持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水平

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有” 建设 即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依托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机共同利用。

5.加大农机科研培训资金投入,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支持农机科研部门开展经济作物机械研制,鼓励开展棉花、花生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技术,以及作物移栽等项目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经济作物机械的生产制造,鼓励新建经济作物机械生产企业,扶持原有农机生产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大农机实用人才培育,将农机培训作为“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重点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搞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

6.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特别是棉花采摘机械化资金投入,打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

组织实施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工程,开展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在沾化、无棣棉花主产区各建立1个3000亩以上的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对棉花全程机械化进行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