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去感受客观事物,从而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教育效果。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数学,让学生“学”“用”结合,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体验 感悟 数学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09-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魅力呢?

1 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化的数学中感受数学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在生活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现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有机地活化教材内容,灵活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或学生熟悉的需要进一步了解掌握的事情或事例,作为数学内容进行教学,以此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魅力

2 让学生在体验活动化的数学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记得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我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我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活动化数学,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2.1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2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中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笔者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习小学数学除法时,计算“3÷8”,竖式上商0.3后,余下的6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笔者在横式上写出3÷8=0.3……6,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来检验:0.3×8+6≠3,得出余数应该是0.6而不是6,在竖式上的余数6表示6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2.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指的是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

3 让学生在体验开放化的数学中感受数学的启智性

数学新课程要求设计灵活的开放式题,为学生构建一个开发的思维空间,改变过去一题一解一答的局面,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应做到四个“开放”:一是条件开放。条件开放题可以是条件多余或条件不足。当条件多余时,就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问题;当条件不足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并解答。这样创设了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能促使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二是问题开放。设计问题开放的习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三是策略开放。这类题是让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从而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发现最佳方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四是结论开放。这样可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数学,让学生“学”“用”结合,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