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物理课程是初中众多科目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这对于处于思维发展转型期的初中生来讲意义重大。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发散思维 思维发展

一、引文

初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有难度的课程,其严谨的逻辑性和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性,对于初中生来讲具有双重影响。其一,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型期,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形象知识积累,这对于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其二,尚不完善的逻辑思维特点阻碍了学生对理想状态下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发散性思维及其特点

发散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发散(灵活)程度,从认知过程的不同环节来分析发散性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起点具有发散性,在学生进行认知活动时,逻辑起点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去理解和认识问题,然后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性,思维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灵活的过程,需要经历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再到判断推理,最后才可以形成全面的认识。思维过程的发散性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分析同一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殊途同归的目标。思维的结果具有发散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往往可以获得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转换角度看问题是思维结果灵活性的主要表现。思维结果的发散性导致个体的认知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发散性思维反映了智力的“迁移”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发散性强的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个体思维素质中重要的内容,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思维的发散性实际上也是深刻性的延续和拓展。与思维广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过思维的发散性强调的是从不提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而思维广度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从多个方面寻找线索为解决问题服务。发散性思维的本质简单说就是一题多解,或者说是求异与创新。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思考,寻找不同的线索和关系,从内部逻辑关系中形成到达彼岸的桥梁,所谓殊途同归就是如此。

三、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具体途径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素质,就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寻找培养的策略和途径。我们可以循着个体认识事物的三个步骤来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具体途径。

1.通过“是什么”入手,合理引导

“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现象问题。物理教学和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对于物理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物理知识的源头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对于学生今后发散性的思维积累有效的素材,并通过科学引导培养基本的思维模式。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中,当涉及“蒸发”的内容时,由于这种汽化现象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并且多数时候是没有明显的外在可视现象存在,学生常常表现出难以理解并出现错误记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将蒸发现象按照“是什么”的模式变化,如可以在黑板上用水写一个字,待其慢慢蒸发,让学生通过与前面“沸腾”现象的比较自己总结出这种汽化现象的特点,从而给出这样的“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并让学生自己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而进一步理解蒸发的含义。通过“是什么”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变的表面现象来总结或者验证物理知识,这在一些学生看来违背常识化认识的物理知识来讲尤为管用。比如覆杯实验,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大于杯中水的压强,但是当呈现出杯中水不满时也出现了相同结果时,学生的“是什么”认识模式就遇到了有悖先前知识的挑战,这便为教师提供发散教学做了有力的铺垫。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前提就是要将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合理加工、再造和知识衍化,达成对知识的变型、歧化,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意识上强化学生这种发散认识,这是发散思维得以科学使用的基础。

2.通过“为什么”挖掘,有效激发

“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纳为原理问题。“为什么”强调的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如何透过物理现象分析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以及通过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够进行哪些演绎和变化,据此来推断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认识。同样是促进思维发散性的良好途径,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如,在电学部分的教学中,在完成“电流”“电压”的教学之后,可以给出学生这样的思考题:“为什么家庭电路采取各家各户并联的方式,而不采用串联连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串并联电路有更好的理解。可是这样说,传统的理科课程学习强调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这个环节,但是纵观已有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的培养立足点放在了“唯一性”上,似乎只有唯一的才是科学的,这显然违背了科学的复杂性和自然发展的多样性。那么针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物理教学中的“为什么”就需要更多的从“殊途同归”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这在物理原理的推理中经常见到,比如对一个公式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许多基本的物理公式进行多途径的推导,这种方式体现在具体问题解决上就是“一题多解”,所以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

3.通过“怎么样”迁移,学以致用

“怎么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方法的问题。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去追寻问题的可能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在探索不同方法与结果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完成《电功率》的教学之后,初中电学基本知识已经全部教授完成。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样”环节本质上是将学生的认识推向了一种非既定状态,这可以看成是发散思维的具体使用,也是知识学习来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的目的实现。

三、结语

在众多思维品质中,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创造力的核心基础。初中物理恰恰能够发挥这一特点,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进行系统培养,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春.浅谈初中物理发散思维的培养.物理教学探讨,2004.23.

[2]赵元举.初中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理科爱好者,2009.1.

[3]孙世芳.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石油教育,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