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见微知著 润育心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见微知著 润育心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官园校区上了两年的学生升入三年级,刚刚回到本校,他们既对本校的生活感到陌生,又对本校的校园充满好奇。

一个主题悄然诞生

为了更好地帮助三年级学生适应本校的学习与生活,感受新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赋予的智慧,引导学生从“被动得知”、“被动守规”改变为“主动探知”、“主动遵守”的状态。三年级组教师诚邀各个学科加盟,利用每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1课时,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研究什么?确定研究对象就是我们生活的新校园,主题为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我发现——探索新校园”。

一次实践令人惊叹

叶老曾说的一句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师给学生三周时间,结成小组,制定“发现之旅”小组计划,共同走进新校园,展开发现并记录在任务单上。

1.我发现、我探索

发现是看到的。学生看到新校园里植物特别多,记下想知道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请教科学老师。在科学老师指导下,他们观察植物变化,进行记录,写下了思维图和观察日记。

学生看到新校园的建筑风格不一样,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议美术老师带他们在校园里写生,用所学色彩、透视空间等方法记录新校园的美丽。

步行在校园里、楼梯处、厅堂内,学生看到新校园里有许多古人的名言,地上铺着成语故事。看一看,读一读,他们觉得很有道理,但有些不太懂,抄下来,查资料。这些小小的记录单后面蕴含着“大学问”,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探索是想到的。三周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发现本部的楼梯与官园校区的楼梯不一样。学生运用数学对比法、分析法,将两个校区楼梯的不同特点列表呈现:官园校区的楼梯相对于本部要窄,上楼为黑色砖,下楼则是灰色砖,右行上下并排两队比较挤,学生要自动排成一队上下楼;而本部的楼梯很宽敞,中间由红白虚线隔开,分出上下行区域。这个发现,使学生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交通标志。经讨论,他们认为:在交通标志中,黄色是警示提醒的意思,由此产生一个建议:希望学校将红白虚线变为黄线,再加上荧光效果,使其醒目。

一步一景的校园——这本立体的书,成为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学生发现的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学习。

2.再认识、再探索

在学生主动的探索、活跃的实践中,三年级也收到了教师的黄牌警告:有些浮躁。为此,教师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二小培养的是大写的“人”,一撇是会思考,一捺是会交往,尤其要成为懂秩序、守规则、尊重他人的二小人。所以,三年级学生的主题研究从自然走向人文,从客观环境走向人的内心与个人修养。教师带学生从发现新校园中的文明、友爱、守纪、尊重开始活动。

3.走进“水实验”

教师在一杯清澈的水中滴入几滴墨水,学生看到墨水在水中一点一滴的扩散,水变污浊了,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教师又换了一杯清澈的水,他们看到一滴一滴无色水加入杯中,水面的高度不断上升时,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是集体中平凡的一滴水,当我们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集体的力量。第三次,还是同样的那杯水,这次,教师加入了彩色墨水。学生看到水中五彩的颜色不断扩散,他们纷纷赞叹道:“太美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知道了规则是隐形的护栏,更深刻地理解到:“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都是重要的一滴水,为集体担当,为集体增光添彩。

赞美身边美行为。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眼睛里发现的事在变化,心也跟着在变。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教师因势利导,带他们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内心,去欣赏、去了解、去关爱,让学生之间成为荣辱与共的大集体。

《学记》中提及“相观而善”,如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师将“同伴学习”中的“同伴教育”植根于研究课中,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体悟”的新途径,实现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德育10分钟、班会、品德课等成为学生互赞的舞台,被称之为赞美会。

《弟子规》中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学生发现,在赞赏的过程中自己和同伴都在进步。主题研究课像涓涓溪流,润育着学生的心田。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从都在发现探索中进步着,成长着。这也许是师生都着迷于主题研究课的主要原因吧。

收获承载新的思考

在主题课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认识层面的改变,带动行为的转变,不仅增强了规则意识,而且能够自觉遵守。学生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并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前进。

实践证明,学生在主题研究中发展着、收获着,教师们亦是如此。总结会上,教师们畅所欲言——段川燕老师认为:“通过不同学科共同发现探索新校园,学生看到的内容广,对待事物的认识、理解层面多,视野从单一向多样发展,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思维。”洪岩老师说:“主题研究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处于有发现,有想法,有行动的过程中,所以内在的动力爆发出来,主动性强。因此,活动本身带来的收效大,生成有价值的东西多。”韩伟老师说:“活动本身具备教化作用。这学期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一个细微的变化。在交往中,他们开始出现谦和、礼让、配合、互助的情景,对于帮助调适自己的个性品质,有微妙的作用。”

在调查中,家长纷纷表示:孩子喜欢参加主题研究活动,能学到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社会知识;孩子在主题研究活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欣慰地看到孩子开始主动查资料,去寻找多种途径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主题研究活动的主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我们开启了新的思考——

第一,主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第二,在活动的推进中,提升孩子的思维方式,从被吸引到主动探究;从无序的多元探索到有序的深度探究。

第三,在活动的探究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同时,也总结出主题研究课的一些特点,如下图所示:

在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的累加,要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本学期很多学生对百个成语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我们确定了以“百个成语故事”作为下学期主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愿在润物细无声中,育子使作善,与在路上的学生们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