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唯一有把握的是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学们:
在我来之前,曾委托院方向同学们征集问题。我注意到大家都希望我来谈谈“如何成功”这,个问题。说实在的,这个题目,让我感觉很惶恐。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再者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外界的环境等等的影响,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复制。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难以把握的。成功是一种结果,而今天,我想谈一谈这个过程,也就是成长。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也就是成长。因此,我把“成长:你唯一的把握”作为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什么是一个人的成长?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长的轨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人的成长要遇到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二是人与社会,也就是人与人的矛盾,三是人与自己的矛盾。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人从小到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认识周围世界,我想恐怕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了。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万别,无论成功与否,人的最终归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区别就在于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成长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而进入一个更广阔世界的过程。这种突破,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
然而,对于个人的成长,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每个人可能侧重不同,而我今天还是想就这三个方面: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来谈。我觉得对于人的成长,要是寻找坐标的话,应该去寻找以下三个坐标:一是时代的坐标;二是与别人比较,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三是自己内心的坐标。
做好一件事就好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扬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对于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这种比较优势存在。有的学生,在学校理论学得很好。但手比较笨,所以在临床上就不适合做外科医生。有的理论学得不是很精专,但手很灵巧,就可以成为外科的“一把刀”。这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一般来讲,一个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我很有兴趣的工作。其实根本不用着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务性的工作。如果你能在这件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机会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抱怨:我在其他方面还比他们强呢。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有成长的机会。
几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访问,只停留两天,就接受了一个采访,就是我的采访。应该说,作为民间的传媒机构,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所以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接受我的采访。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我:很有意思,是因为在这之前,我采访过他的副总理。副总理告诉他: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我听了之后很高兴。这种口耳相传,千万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
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为什么当时我会离开《正大综艺》?这是不断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急流勇退也好,有学习的精神也好,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我觉得我不擅长做综艺节目。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不会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赵忠祥老师合作演魔术,叫什么大变活人。还没走出去呢,就让别人认出来了。魔术的效果一点没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没有什么艺术天赋。我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么事情做得好呢?也许从小受家庭影响,我还比较喜欢读书,还有学习的能力。所以日后开始做访谈节目。每次我都是坚持尽可能地阅读相关的资料,看所有的东西。按别人的说法: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现场反应快就行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拿我做访谈节目来说,你事先准备的程度和你做出的节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19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亲自搬来,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么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个气场,所以我能建立这样一个气场。就适合做访谈节目。
所以,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个挖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个人的成长需要明确人与自己的关系
经常有人说,这个人有多重性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总保持一致,不出现混乱,那我们就是神仙,不是人了。但是否可以通过成长,追求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格呢?我认为是可以有这样的机会的。虽然对于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说应试教育不好了,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后来又变成了学钢琴、学画画等技能的培养。但这是不是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见得。我觉得最欠缺的,从幼儿园开始,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给你的人生做加减法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个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好像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地。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入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地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你可以不成功
但是不能不成长
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本文摘自杨澜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所作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