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三个台湾老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三个台湾老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温暖沿街卖的面茶老人

在一次出外景的工作中,遇到一位卖面茶的阿伯。也许因为太久没看见这种生意吧!那种“遇见记忆”的意外惊喜,让我当下就直接跟那位阿伯说,我们想请他当我们节目的男主角。面茶阿伯原本有一点害羞,不过经不起我们的死缠烂打只好答应了。问阿伯住在哪里,阿伯说他不识字,也从来不记地址,他告诉我们他住在“台北市太原路双连市场那边,一个变电所旁边有一条巷子里面……”反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址。

阿伯住的老房子让人印象深刻。这栋老房子里一共住了二十几户人家.都是从外地上来台北讨生活的分租户。当中除了阿伯之外,还有一位82岁的阿公也在卖面茶、

阿公说,在台北卖面茶的人大部分都是宜兰人,因为宜兰人最能吃苦。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82岁的阿公拉起车来还真是健步如飞。

卖面茶靠的是耐力,还有功力。耐力是要走很远的路,功力则是冲泡面茶的技巧。当初看到阿伯的时候,就对他那一手冲面茶的功夫感到瞠目结舌。阿伯自己也很自豪地说,冲面茶就是要稳、要准、要狠。“稳”指的是水壶要提稳,一定要倒到茶碗里面,而且不能烫到手。“狠”就是要将开水狠狠地冲下去,这样面茶才会起泡、才会香。阿伯说得头头是道,当我们拍摄的时候,阿伯十分臭屁地将水壶提得老高,不小心冲到手,还硬撑出一脸得意的笑,倒是把路边买面茶的小姐吓了一大跳。

傍晚,阿伯把自己带来的便当温热一下,就在路边解决晚饭。而阿公因为年纪大了比较容易累吧,会提早回家吃晚饭,有时候吃过饭晚上会再出门做生意。

阿公说,82岁了,真的是老了!有时候比较容易累,特别在寒冷的冬天,倍感吃力。而且最近常常想家,想家里的老婆子和小孙子。有时候做个两三天,就回去宜兰住个四五天再回来做生意。阿公说,其实并不是不卖面茶日子就不能过,只是闲不下来而已。不过,既然时候到了,干脆退休回乡下享享清福吧!

我们跟阿公商量,退休之后,那只水壶可不可以卖给我们当古董?阿公开心地说:“已经太晚了,因为已经被别人订走了,而且连车子都一起订了。对方开价一万多块,是当初买来的好几倍!”

“而且,买去的人不是要当古董,而是要继续卖面茶呢!”这似乎是阿公最开心的部分。

听见阿公这么说,我们心里似乎感到安慰了一些。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在这个城市最深的夜里,我们仍然能听见那熟悉而温暖的呼唤。

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

今天是1996年的倒数第四天。大清早,住在北投的“胖胖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先生正在准备材料还有工具,准备赶赴葫芦墩市场的早场。

台湾的传统市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像电影院一样可以分成好多个场次。像特早场是专卖给早起运动者或者已经运动回来的阿公阿嬷。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早场、午场,以及黄昏市场。

方先生做的是爆米香的生意,如果没有方董事长大大爆它一声,葫芦墩市场今天的早场根本不算正式开始。方先生二十多年的生意做下来,几乎天天都要爆也要弹,早就有了固定的炮阵地。

方先生方太太上路了,就像二十多年来的每一天,他们准备开炮去了。

原本爆米香的生意只有方先生一个人在做,方太太只是帮忙卖。十几年前有一天,方先生感冒人不舒服,那个时候爆米香还是得用人力搅拌,方先生一边搅拌一边发抖,方太太就说让她来做吧,方先生想说她一定不会,结果方太太一试,她也会。原来方太太“看都看到会”了!

爆米香对现在许多人来说不仅是一种食品,更重要的是一种记忆。看到米香我就会想起小学时代过儿童节,镇公所送的礼物就是米香一包,用红色的纸印着“儿童节快乐”。我往往舍不得吃,拿回家去和还没有上学的弟弟妹妹共享。

而且,我一直觉得米香吃起来的感觉也像记忆,甜甜的,松松软软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膨胀过的。是米,可是却填不饱肚皮;像记忆,虽然的确曾经发生,但再也无法实实在在地重新接触一次。

方先生回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都要爆一百多爆。“以前啦,我曾经爆米香爆到凌晨四点,客人还一直拿米来,我就跟他们拜托说不要,人又不是铁打的,爆到12点的时候,手上爆,嘴巴也爆。”

摊子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位日本太太,没想到是方先生的老顾客,她和我们一样,也在等待开炮,等待方先生一炮打出好滋味。

除了日本太太,还有人专程跑来买,准备寄给海外的朋友吃。我们笑方先生说,现在做的是国际贸易喔!没想到他可是当仁不让地当场臭屁起来。方先生曾经远征非洲加纳教当地黑人做爆米香。再来,更应农林部门的邀请上“强棒出击”节目,推广米食文化。这样多彩多姿的人生经历,方先生还是说,没什么,做爆米香图个温饱而已。

饱别人瘦自己的老人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阿婆的自助餐厅时,还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呢!以为自己走入了一个工地的厨房,一个受雇的欧巴桑正准备免费的午餐,等待忙了一个早上的工人,让他们填饱肚子。话说回来,这样的印象跟事实其实相去不远。经营这家没有招牌的自助餐厅的阿婆——庄朱玉女士,唯一的经营哲学就是让你吃到饱!

今年76岁的她,从早期的一碗饭、一道菜,几毛钱吃到饱到现在,无论饭菜,一律一份五块钱。再笨的人一看也知道是稳赔不赚。可是阿婆就这样完全违背商业原则地经营了48年。半买半送,卖愈多,赔愈多,阿婆却无怨无悔,唯一的理由是做工的人,其他地方吃不起,不吃又会饿死,就这么简单!

别人是卖田养儿子,她是卖房子养别人的儿子,难怪自己的儿子一直喊停。问题是阿婆还是怕有人会饿死,所以念就让别人去念吧!还是自己煮自己的。到现在她仍然每天一早就到这间根本不像店的店里略做准备之后。推着车子去菜市场备办菜品。买菜车是孙子用过、退休的婴儿车;脚上穿的是家里没人穿,闲在那边的粉红色雨鞋。然后又开始另外的一天。

这是注定赔钱的生意。可是不要看阿婆对自己随便、对食客大方,买菜则是精挑细选,斤斤计较,卖菜的小贩都知道阿婆做的是赔本生意,因此在价钱跟斤两上通常也是共襄盛举,甚至有时候也让阿婆赊赊欠欠。他们说:“和阿婆一起做功德啦!”卖菜的欧巴桑还告诉我们说:“前一阵子阿婆因为左眼白内障开刀,休息了一阵子,最近才又开始卖!那阵子每到中午,就有一堆人在她的餐厅附近不死心地徘徊张望。”他说,阿婆没卖,也没听说有人饿死,就是阿婆自己担心。

阿婆说:“我这辈子赚的都没有了!七栋房子都卖完了……人出世也就是要做事的,别人养我们,我们养别人……”“人家养我们,我们养人家”,知识一点的讲法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吧?但是大家都懂,问题是,谁做到了?谁像没念什么书的阿婆一样,做得如此理所当然?

四十几年来,阿婆瘦了自己,饱了一大堆人,问阿婆赚到什么?她说:“赚个心安的!”这一天下来,反而觉得是自己赚的最多,至少赚到了“相信”两个字。终于相信是有人这样在对待别人的——一个远在高雄盐埕埔,没有念过什么书,也不太认识字的欧巴桑。

摘自《台湾念真情》。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