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点儿实在事,莫裹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点儿实在事,莫裹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做点儿实在事,莫裹虚”!这句话是湖北省远安县就业管理局原局长王波的口头禅,他随时都用这句话作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并告诫同事们。

2010年7月22日,王波在参加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期间,不幸脑溢血,经抢救无效离世。

39岁,风华正茂,他的生命却就此定格。

“老百姓没点儿难处,谁会找上门来。”

和王波打过交道的群众都知道,这个局长没架子,不厌烦老百姓跟他“絮叨”,还把手机号给大家。于是,除了办公时间,下岗职工、困难群众啥时候心烦,哪怕是半夜,都能抄起电话就给王局长打。但他们不知道,为了做好这份工作,王波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王局对群众很宽容、很有耐心,对自己、对家人、对同事却要求严格。”这是远安就业局副局长黄远桥对同事王波的评价。

2005年7月,王波从办公楼一楼的综合服务大厅经过时,发现一名工作人员正对一名群众发脾气。一打听,原来是这名群众前来咨询档案托管的问题,工作人员将有关政策讲解了三遍,这名群众依然没弄懂,工作人员一时耐不住性子,说了几句重话。

王波非常生气,当场责问这名工作人员:“老百姓没点儿难处,谁会找上门来。假如是你或你的家人,来咨询时遇到工作人员这种态度,你会怎么想?有些地方不清楚,你为什么不能再解释得详细一点?为什么不能再多一点耐心?为什么不能态度好一些……”

一番话问得工作人员面红耳赤,赶紧向这名群众道歉,并继续把政策解释到对方听懂为止。

2006年4月,一位失业者到劳动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办理小额贷款,当得知要等两天时,当场说了句气话:“这等几天,那等几天,办事真难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恰好这句“埋怨”被王波听到。当天,他找来两名职工,安排他们对来办小额贷款的群众进行“跟踪”,记录每个程序所花的时间。没想到,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办理小额贷款最快也需要15天。

随即,王波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问题出在哪儿?”“如何提高窗口办事效率?”经过认真分析后,他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商,对审批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简和完善,并将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办公室搬到就业综合服务大厅窗口旁边,近距离督查相关工作,老百姓来办理,即审即签。

“平时再忙,王局长都会抽出时间看书”,王波的司机季飞告诉记者,王波每次出差总会带着,如《创业之路》《就业政策的解决和解析》《形成合力――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等劳动就业方面的书籍。

就业管理局副局长黄远桥回忆说,王波已经是一名局长了,有的朋友还不理解地问他,“这么爱学习干嘛?还想升迁晋级?”王波却说,当官不在位高,关键是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学习能更好地运用知识为群众办事。

“王波的业务水平非常过硬”,谈起王波,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长皮广洲言语中透着“惋惜”。皮广洲告诉记者,王波每次到省里申报项目总能“畅通无阻”,因为他送来的项目申报材料,不仅格式标准、细致严密,而且条理清晰,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在王波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了许多他生前用于记录学习心得的小册子,字迹很工整,仍能感受到当初他学习时的那种认真劲。多年来,王波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平时一有空闲就看书、读报,认真阅读一些劳动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只要在这个岗位,就要对这个岗位负责。”

“王波特把我们的事儿放心上”,远安晶品玻璃公司董事长汪家宙回忆说,2009年10月,他和王波聊天时,无意间提到,公司招了一批新员工,技术不够熟练,担心全面生产后,会影响进度。

没想到,两天后,王波给汪家宙打来电话:“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黄石大冶华兴玻璃厂招学徒,且发工资,每月1000元。如果你愿意,我们马上跑一趟帮忙联系。”

公司先后送33名员工到华兴玻璃厂学习。现在这些员工都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

刘玉林在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了25年。她对王波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那句口头禅:“做点儿实在事,莫裹虚!”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2004年,随着农村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人们外出务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由于多数外出务工者是青年人,涉世不深,心理素质较脆弱,缺乏足够的务工常识,外出务工面临着许多困难。

“必须让他们轻松走出去挣钱”,刚刚上任的远安就业管理局长王波暗下决心。

2004年7月,劳动就业管理局推出农民外出打工“线路图”:怎样找合法中介机构、在哪里办理工伤保险、遇到矛盾纠纷怎样投诉等。

同时,王波与同事们分头走遍全县112个行政村,首创“引导式”培训:为准备外出务工者讲解用工常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等,使他们转变思想,增强信心,提高认识。

王波走访中注意到,许多人因费用问题,对培训“望而却步”,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后,2005年6月,远安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市县市区中率先推出“培训费用全免”。据统计,远安共有5.9万名外出务工者享受了“免费培训”。

2007年9月,王波在翻看失业登记表时,发现登记人数逐月增加。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从外界获悉的信息,王波敏锐地判断:农民工返乡“热潮”即将来临。

如何迎接返乡“热潮”,助返乡农民工渡“难关”,王波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寝食难安。上山下乡、进厂入企,调查摸排、研究分析,在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有关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培训、指导等政策悄然出台。

其中,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针对具备一定技术、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可提供2万~5万元的无息贷款,在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瓶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激发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掀起远安“全民”创业的高潮。据统计,小额担保贷款启动以来,已先后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达3000多万元。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潮”如期而至,因提早应对,措施得力,远安返乡农民工变“危”为“机”,安稳过“关”。

“身为局长,却肯低下头认认真真做事,我很佩服”,这是远安东圣集团一名普通职工张成学对王波的评价。

今年6月,张成学参加全市劳动就业招聘会。他刚好来到东圣集团招聘展柜,一位装束整洁、满脸笑容的男子走到他身边,主动给他介绍企业情况。言语间,该男子十分谦和,张成学觉得东圣职工素质不错。

后来,张成学才知道,该男子并非东圣职工,而是远安就业管理局长王波,因为招聘会差人手,王波现场做起了“兼职”。

情到深处 爱心暧人

在妻子李清华眼里,丈夫王波非常守时守信。李清华说:“他答应过我的事,从未食言。但这次例外,他曾经说过,陪我到老。”

在儿子王子哈的心中,父亲是自己的骄傲:虽是个“大忙人”,但只要在家,总会亲自下厨做饭,为全家人端上可口的饭菜。

万宗学曾是机关干部,后调入鹿苑茶厂,恰好遇到茶厂改制,就下了岗。没了经济来源,万宗学和老婆只好承包了4亩茶田,艰难度日。有单位要接济他们一家,万宗学因心有“怨气”,都回绝了。

王波知道了此事,独自一人花了20元买了鹿苑茶厂的门票,以参观茶园后口渴为由,向万宗学讨茶水喝。王波喝完茶水,大加赞赏,表示愿意高于市场价购买其茶叶。万宗学十分高兴。

此后,王波每年在万宗学那里购买2000多元的茶叶。茶虽不多,却给了万宗学夫妇极大的信心和鼓舞,茶叶也越卖越多。

后来,万宗学无意中知道了王波从不喝茶的习惯。面对善意的“欺骗”,万宗学感动之余,及时调整了对生活的态度。

在整理王波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一个黑色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许多人的姓名、住址和家庭生活情况。那是王波利用上山下乡的时间,所记下的当地困难户的情况,以便随时跟踪了解帮扶进展。

今年5月初,王波到鸣凤镇调研,了解到花园村一个叫张定富的小伙子,仅25岁,父母已双双离世,他与83岁的奶奶蜗居在一间低矮潮湿、面积狭小的土坯房里,加之奶奶常年患有多种疾病,生活特别困难。走访中,王波把张定富的困难情况详细登记在本子上。

远安就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段满堂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1月的一天早上,天空飘起雪花,刚刚上班的他给王波送材料,走进办公室,却见王波望着窗外发呆。

“有什么事情吗?”段满堂问道。

“没事。只是昨晚下了一晚上的雪,那些困难户家里,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王波的回答有些焦虑。

“走,我们一起到困难户家中看看去”,段满堂还没反应过来,王波已大步走向门外。当天上午,王波一行走访了7个困难户。当看到困难户家中一切安好时,王波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