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1990、1991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共有82家零售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除了其中17家主业已转型,成为非零售业上市公司外,目前有6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曾经都是零售业中的佼佼者,对我国零售业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加入WTO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零售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与挑战,零售业上市公司出现了分化。在新的形势下,零售业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就是要确定符合零售业上市公司实际的财务战略。

本文以财务战略理论为基础,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属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的“巨潮咨讯网”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网”所列示的6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战略进行研究。

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财务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只有和外部环境相适应,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为了使零售业上市公司确定的财务战略切合实际,必须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作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软着陆 之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具体指标和数字见表),GDP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左右,而扣除物价因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则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到2001年这一比重已经接近40%。但是与零售业比较发达的美国相比,差距依然非常明显: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在60%以上。这也说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潜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快于GDP增长的速度。因此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基本上处于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整体上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近几年来基本上呈现加速上升的势头,居民储蓄也在不断增加,消费品购买力大大提高。这对零售业上市公司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零售业是进入门槛最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在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根据我国与世贸组织有关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入世后我国零售服务业将按下列时间表(见表)对外逐步开放:一是自中国入世后一年内,外国零售服务提供者仅限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二是入世后两年内,将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和宁波,外资可在合资零售企业中占有多数股权,允许外国零售服务提供者从事除图书、报纸、杂志、药品、农药、农膜和成品油外所有产品的零售。三是中国入世后三年内,取消所有限制。但其中化肥将在入世后5年内取消限制。目前,国际上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已经进入了中国,并且加快了在华扩张的速度,争夺中国的零售市场,对国内的零售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可以预见,随着3年零售服务业全面放开的临近,国内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之间,外资零售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兼并浪潮在传统的零售业领域表现突出。如:著名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超市集团近年就以并购形式先后收购了德国、英国和日本的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增强了实力,拓展了市场。法国两大著名连锁超市集团家乐福和普洛莫代斯宣布了其合作计划,组成世界上仅次于沃尔玛集团的第二大连锁超市。显然,以收购的形式进行国际扩张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零售业巨头收购兼并的重要目标。除了外资收购,我国国内零售企业大范围的联合、并购活动也非常频繁,尤其出现了很多跨区域布网点、合作、兼并的案例,如:华联超市2002年与上海阳普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联超市(苏中)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0%;与连云港利和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联超市(连云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940万元,占94%;与蚌埠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联超市(蚌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900万元,占90%。截止到目前,华联超市拥有超市网点近千家。这表明我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这对我国零售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多业态经营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潮流。传统的以百货为主的单一的零售业已越来越难以生存,多业态经营已成为国际零售业发展的潮流。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已经基本完成,连锁超市和卖场业态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购物中心、无店铺零售等业态也方兴未艾,国际上排名靠前的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全部都是以连锁超市、卖场、购物中心等形式存在。目前百货业态在我国零售企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衰退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一些曾经雄踞各地乃至全国零售业前列的企业如上海九百、济南百货、昆明百货、鄂武商等目前却陷入了负增长的困境。与传统百货业态相比,我国的连锁超市零售业态呈现出超速发展的态势。如2001年我国连锁超市中的百强企业(如北京华联、华联超市、友谊股份、合肥百货等)其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4.3%,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幅高达48.3%。这些企业近年来由于采取多业态发展战略,销售规模逐年扩大,拥有门店数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政府为零售业的多业态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今后要大力推广连锁经营这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使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店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十五”末期,计划全国连锁企业店铺数发展到10万个,销售额7000亿元,年递增约35%,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争取培育5-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为扶持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还计划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国家经贸委将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流通主管部门也将对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效益好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资扩股、股票上市等途径募集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多种方式鼓励改造工业企业的闲置厂房、设备和批发、储运企业的仓储设施,发展商品配送中心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同意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跨区域的连锁经营企业,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由省级财政部门及时制定妥善的财政利益转移办法。此外,一些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支持连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因此,我国零售业多业态经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所处的状况各不相同。但就整体而言,其发展现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经营业绩出现分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计划管理的进一步放开和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百货行业步入了微利时代,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的迅猛发展,使得百货行业销售和利润出现大幅下滑。面对这种形势,有的零售业上市公司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有的

则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由此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分化,且业绩分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从一些大公司的业绩报表中可以看出:①主业由传统百货向连锁超市转型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大商集团、北京华联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0年分别增长31%、90.67%、45.86%、27.50%;净利润分别增长29.32%、75.17%、5.15%和45.26%;每股收益分别为0.29元、0.33元、0.33元和0.36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40%、20.49%、7.20%和8.26%。②传统百货龙头企业由于单店经营,经营业绩仍然难有起色。如上海一百2001年每股收益为0.12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22%;王府井每股收益为0.06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60%;鄂武商每股收益为-0.1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07%。连锁龙头企业与百货龙头企业经营业绩的巨大反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品零售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③一批零售业上市公司主业难以为继,如ST昆百大、ST海泰、ST成百、济南百货、天龙集团、民族集团、东百集团、上海九百、秋林集团、PT郑百文等等。

多业经营难有效果。近几年,鉴于传统百货经营很难有较大的发展,零售业上市公司纷纷向电子信息、房地产、医药、旅游饭店等行业进行投资,但由于缺乏人才,不懂技术,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因素,投入多,收益少,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从2001年年报披露信息看,很多零售业上市公司多种经营的投入与产出难以匹配。比较典型的公司有北京城乡,两年多来对北京北航城乡、北京大用软件有限公司和北京景山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高科技公司投资超过2亿元,但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几乎完全来源于商品销售。

资产重组步伐加快。2001年有1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零售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3%。其中有部分上市公司已无力经营,惟有通过资产重组,才能使之生存下去。因此,零售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特别是股东更替型资产重组有加快趋势,如ST海泰、中商股份、青岛东方、杭州解百、长百集团、ST昆百大、天龙集团、东百集团、豫园商城、济南百货、PT郑百文等。至目前,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重组成功,如东百集团、PT郑百文等。可以预计,随着主业经营日益艰难,尤其是亏损企业家数的增加,控股权转移型重组仍将是零售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之一。

财务战略选择

通过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零售业上市公司目前处在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但是,面对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多业态经营成为零售业发展潮流等行业环境,零售业上市公司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潜能等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基于上述考虑,可以将6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主业已发生实质性转型,业绩快速增长的上市公司,如北京华联、友谊股份、华联超市等;二是主业平稳发展,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如益民百货、南京百货、南京中商等;三是主业萎缩,业绩出现大幅度滑坡的上市公司,如秋林集团、上海九百、烟台发展、兰州民百等。对这三种类型的上市公司应分别采取快速扩张财务战略、稳健财务战略和紧缩财务战略。

快速扩张财务战略。快速扩张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的特征是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第一种类型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主业已向连锁超市等多业态方向转型,公司扩张速度加快,对资金的需求增大,在财务上必须采取快速扩张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上市公司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是为了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是因为负债筹资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使企业获得较高收益,避免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当然,负债筹资是有限度的。

由于我国连锁零售上市公司近几年处于高速扩张期,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常常居高不下,财务风险很大,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美国凯玛特、日本大荣、中国福建华榕等悲剧的发生。为此,企业应注意控制负债的规模和比例,注意控制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开支,在确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稳健财务战略。稳健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是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第二种类型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处在企业发展成熟期,主业发展平稳,业绩保持相对稳定,为了保持这一稳定发展态势,应采用稳健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上市公司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益为宗旨,努力增收节支,在保证主业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业绩的稳中有升。为了实现稳健发展,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可以采取留存一部分,分配一部分的股利分配政策。既满足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又保证一定的利润积累,并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适度负债经营。考虑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必将对国内零售业形成巨大冲击这一事实,此种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实行稳健财务战略的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转入快速扩张财务战略,以适应零售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紧缩财务战略。紧缩财务战略是指以避免出现财务危机,求得生存和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是高负债、低收益、不分配。第三种类型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有的主营业务萎缩,业绩滑坡;有的已入不敷出,亏损严重。为了维持生存,寻找机会,求得发展,必须采取紧缩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上市公司应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努力增加现金流入。通过采取精简机构、收缩战线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将企业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亏损严重,或资不抵债,主业难以维继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在采取紧缩财务战略的同时,应想方设法进行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变换主营业务,或实施多业态经营,以彻底扭转不利局面,避免因连续亏损,严重资不抵债而破产。

综上所述,零售业上市公司应根据目前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公司自身发展现状,考虑未来形势发展的趋向,采用符合客观实际的财务战略,以配合公司的总体经营战略,实现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