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中的人际交往质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中的人际交往质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伴随网络社会的崛起,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形态正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我们须看到,网络世界不仅创建了人际交往的新平台,而且使人际交往质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有学者认为,以往社会的人际关系发展到今天,已陷入一种深刻的困境,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人们在交往中已无法体会到参与感、归属感及被需要感。诚然,互联网的诞生,不仅使人际交往成本降低、交往效率提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人际交往从实质到形态的改变,即使人际交往从原来“点对点”、“点对面”的熟悉人群的交往,拓展到了遥远、陌生的人往;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多”等各种形态的交流,可谓是一种超越以往的新人际交往模式。

无须“面对面”交往的空间

纵观社会交往的发展轨迹,互联网诞生以前的人际交往,都是以面对面交流为基础。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经由互联网这一媒体中介形成的人际交往,则改变了以往的交往形态,创造了一种新的无须“面对面”交往的空间,改变了传统的主要局限于血缘(亲缘)、地缘、业缘、朋友间的直接人际往来格局。可以见到,以个人电脑网络为媒介形成的人际交往,是在相互之间从未谋面并且相距甚远的人们之间进行,互动双方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地亲身参与沟通,其特点是很多人可以同时参与交流,而且能够像日常交往那样快速地交换信息。这便形成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社会空间中的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区别。

摆脱社会角色的束缚。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通常会因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差距,以及国籍等物理距离受到交往限制。而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从现实中不同角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再由于网络能构建匿名性的人际关系,致使交往者可不受个人真实身份的限制,也不必受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束缚。因而,通过网络展开的交往活动,体现着前所未有的交往自由度、灵活度和宽容度。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扮演多重角色的个体,比那些仅有少量限定角色的个体具有更强的适应生活压力和变化的能力。但是,当个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时,个人的角色重建则相当困难。可见,当个体在网上参与社会交往时,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新群体没有对他们形成限定的角色期望,个体也就能够自由地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这令我们看到,有些人在现实中不得不谨慎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而在网络交流中却可以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可见,网络交流的轻松而无约束,使人性的更多层面得以展现。

交往个体的“自我”重塑性。无疑,在现实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潜藏着多种性格。而在网络世界里,由于其提供的匿名性保护,使得交往者部分甚至全部在现实世界里的真实身份被隐瞒,这便为交往者提供了充分的交往自由,并提供了在网络空间重新塑造自我的可能。

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交往者不必顾忌平时的自我形象,全然可按照当时的心情自由地释放自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与平时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来与人交往。因此,大量实例表明,人们在网络世界里能够以一种更为开放、更为大胆的姿态出现,可自由选择自己呈现给他人的面貌,重新塑造与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的“自我”。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选择网络交际的初衷,它能使个体从现实中彻底解脱出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动机,在网络空间里,通过展示经过重塑的部分自我,来实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塑造的目的。

“无现场感”的自如交流。通过网络作为媒介的交往,由于交往者身体从社交场合的撤离,与此相关的个体名誉、声望等在实际交往中要考虑的问题也随之消除。因而,没有在现场的感觉和约束便可以轻松地进行交流,无论何时都能无所顾忌轻松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可忽略,在当今竞争残酷的社会里,个体的孤独感广泛存在,加之受个体情感交流、宣泄、表现等心理动因的驱使,使得可与其交往对象无拘束地交流的网络平台,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个体所遇到的具体而隐秘的情感问题、生活困惑、工作烦恼等,都可以在网上尽情倾诉,并得到及时的交流、安慰和化解。不难发现,一般在平时的人际交流中,因紧张而少言寡语、局促不安者,在网络世界里便会一改常态,变得善谈、幽默、异常活跃。这应是网络交往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无现场感”所带来的无拘束的轻松交流。

诉诸“语言”的交往形态

在传统的人际交往中,对其交往对象的外貌及仪表极为重视。但是在网络人际交往中,由于交往双方“身体不在场”,也便是说,双方是无法得知对方的外貌及仪表,因而都会将注意力投向对方的语言表述上,则更注重对方的语言表达。显然,网络是以文字为主要载体,致使其交往具有明显的间接性特点,即通过文字来描述形象、传情达意、表露心迹。这恐怕使得交往主体相互所描述、传达的信息往往是经过刻意包装的信息,难免会形成这种“心理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相距甚远。有研究发现,当网络交往中呈现的信息受到较少质疑的时候,个体会趋于表现理想的自我。因而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个体更容易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理想的自我形象。

网络人际交往的这种诉诸语言的表达,显然存在较大的局限。作为每个社会个体,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存在,从其本性来看,也具有多种潜在的可能性。而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只是一种借助文本实现的局部的人格交流,并没有像现实人际交往中那样的身体和感官接触。因而有学者认为:“交往者凭借网络空间的隔离与连接功能,暂时脱离日常生活,进入到另一个意义自足的生活空间,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自己的交往需要。这种网络交往,十分类似于现实生活中只有局部互动的陌生人关系。”由此推断,需要我们客观、冷静地审视这种诉诸语言表达的交往方式。

人际交往的“细分化”格局

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还呈现出另一特征,即反映了网络是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媒介的交往。可见,交往者是以事先知道互相拥有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前提再来决定是否相遇并开始交往,所以呈现出一种“细分化”格局。因此,可以说现实中的面对面交往是全人格交往,而网上交往则是部分人格交往,将部分人格交往与全人格交往相比较,显然,网络所具有的部分人格交往特征,给交往者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继而开创了能够灵活掌握的细分化人际交往局面。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可找到不同类型的朋友交流,这一“网上”交往的特别形式,形成了网络所谓的细分化人际交往格局。

对个体交往面的极大拓展

应当看到,网络空间相对来说,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方式都要广阔得多的对话界面,使许多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通过这个对话界面,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不可否认,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而网络中的交往却能突破地域以及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它能让人足不出户,便可在短时间内找到许多远隔千里的朋友倾诉,可以说为人们拓展了另一个寻求知己的广阔空间。

因而网络世界里,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都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致使现实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以至当今人们惊奇地发觉,世界正在变成一个网络化的“地球村”,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所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网络重叠的世界中。”

综上所述,网络已成为当今时代人际交往的一种新模式,它对当代人的精神及文化生活无疑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如何认识“网络世界”,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当下的畅销书,从敏锐的视角就互联网最前沿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最新状况和最新发展趋势,给我们作了有益的启示。毋庸置疑,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背离辩证法的规律,网络也充分显现出了其自身的双重性,我们看到,它在对人际交往中具有虚拟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优势的同时,也引发了当今道德失范、人际情感弱化、人际信任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指出,网络带来的系列问题,应受到当今全社会的重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弥补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不足,同时有效抑制其所导致的消极因素,应成为相关领域须关注并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本博明[日]著,高丕娟译:《e时代人际关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杨丹编著:《人际关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为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科学系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