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稻花香里话海南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稻花香里话海南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谷雨时,海南已开始抽穗;小满时,田间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南盛产水稻,也造就了独特的米粉饮食文化。属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四季如夏,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吹西南季风,夏季为东南季风,雨量充足,日照长,气温高,使得一年四季都十分适宜水稻生长。在海岛上,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的普遍往往推动了米粉加工与地域特色的米粉小吃的出现。

从史料来看,最早有發源于宋代的万宁后安粉。后安粉的制作工艺简单,取当地特产的优质灿米用手工石磨磨成米粉,调成粉糊后用蒸盘烫成粉皮,再切条即可。

作为海南粉类的鼻祖,海南粉入户海南比较晚,据说在明代由一位陈姓的人由闽南传入海南,在澄迈落脚后逐步向海南各地扩散,被改造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海南自己的小吃。在米粉加工制作上,海南粉工序相较于后安粉变得复杂,需要经过發酵,磨碎,成粉,而后打条的过程,经过精心磨制的粉往往柔韧细腻,吃起来十分爽口。根据《正德琼台志》的记载,当时全岛有121个较大的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摊,可见在当时,海南粉已经颇有市场。

明代时海南粉传入文昌,清代时传入万宁,各自發展为抱罗粉和陵水酸粉,从粉的粗细程度以及食材配料及口味上都做出了改变。如今,海南粉类發展扩散到海岛各地,在加工制作上有粗粉,细粉;在烹饪方法上又有腌粉,汤粉和炒粉。發展到各县市又有灵山粉,文昌抱罗粉,澄迈粉,儋州长坡米栏,琼海塔洋炒粉;加积牛腩粉;万宁后安粉;陵水酸粉;三亚港门粉;崖城酸甜粉等,无论是从配料上还是口感上,都各具特色,形成区分,独树其名;如加积牛腩粉有五香牛腩,澄迈粉有瑞溪牛肉干,港门粉以海鲜作为辅料,崖城酸甜粉加入水果等不一而足。

查看海南粉类小吃分布图,你会發现,这些粉类小吃大多是沿着东部沿海分布,在海南岛的西部,如临高,昌江,乐东,东方等地区却没有出现特色的米粉,推其原因,可能西部不是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域。

海南的粉类还有一个特点,如万宁陵水酸粉,三亚酸甜粉等,在制粉上把粉發酵变酸,食材上也加入食醋以及其他酸性食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酸粉的出现还是与海岛的天气有关,夏日酷暑难耐,人们的脾胃功能变得迟钝,往往没有食欲。从开胃的角度来说,酸味食物能够增加胃液酸度,健脾开胃,帮助杀菌又有助于消化。同时酸粉中加入的醋对于肠胃来说,往往有肠道,清肺热的作用。与此同时,海南的粉类配料中也总是少不了腌制的萝卜苗,萝卜干,豇豆等酸菜,在炎热的天气里,酸菜不容易腐败,又有开胃提神,醒酒去腻的功效,本岛人往往十分爱吃。

相比于岛外其它粉类吃食,海南的粉类小吃做法还是比较简单,把粉在热汤中烫过,或腌或拌或入汤,加入各色荤素食材即可。但加入的配料食材往往多样而精致,如香脆的花生,猪杂碎,牛肉丝,鱿鱼丝,各色荤食与葱,香菜,豆芽等一起形成多滋多味的海南粉。

好粉好料也需要好汤配。粉店食铺往往会用牛骨,猪骨,鸡肉或者海鲜等熬制一股滋味十足的好汤来配粉,清淡而不油腻,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海南人吃粉已经吃了几百年,粉类小吃早已成为了传统经典小吃,充满了海南本土风味。本岛人生活随意,饮食随意,在排场上不作大讲究。

拐进巷子,走进食店,大多是一个玻璃橱柜放置着各色配料和食材,旁边一口大锅中盛汤,几张桌子,几张凳子,就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吃食铺。本岛的女人忙活着,干练利落,男人们做帮手。座中食客大多是本岛人,坐等老板拌好一碗海南粉,男女老少,挑起筷子,吃的随意而自在。罢了,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海南粉不过是平凡生活中最简单而寻常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