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花秋千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花秋千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太阳暖洋洋地照在人们的身上。从一座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蝴蝶翩飞的花园里,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原来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在荡秋千。随着秋千的起伏,彩裙飘扬,她身上的各种佩饰叮叮当当,欢呼声、笑声不断地向远处传播……此情此景,羡煞了高墙外面的平民百姓。

据有关资料记载,秋千起源于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援和奔跑中,为了节省时间、增加速度,他们往往依靠粗藤条的摆动来跨越河沟,这或许就是秋千的雏形。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绳索悬挂在木架上,下面拴个木板的简易秋千,在春秋时期我国北方就有了。

记得小时候,为了哄我开心,奶奶就会在家门口的两棵树上,用绳子给我绑个秋千,然后抱我坐上去,并再三叮咛两手抓牢。她就在旁边要么慢慢地摇摆着绳子,要么在后面轻轻地推我,口里还不停地说:“手抓好,身子坐端!”现在奶奶去世好几年了,为了硬化村道,老屋门口的两棵树也已经被伐掉了,换成了月季、冬青等植物。每当望着老屋门口的柏油路,心里还是怀念以前的家家门口都栽着树,只要有一个家门口绑起了秋千,不大一会儿,几乎每家门口都有秋千的情景。

早期,荡秋千主要是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史料记载: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当然,花秋千这种气势磅礴、搭建考究的秋千,受人力、物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注定它只能诞生在皇宫中。相传在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皇宫里的宫女、太监都要张灯结彩,为妃嫔们搭建秋千,并在秋千两边挂上龙、扎上花,以显示皇室的气派和尊贵的地位,喻示着一年的吉祥如意,主子们的身体健康。届时,皇上、妃子等都会前来游玩,以解冬日的乏闷。渐渐的,这种秋千就流传到大臣和富贵人家。

记者有幸在蒲城县罕井镇西南村见到了在古代只属于达官贵族家的花秋千。花秋千的个头比一般的秋千高出许多。据一位知情朋友介绍:这个秋千总高21米,除去上面做装饰用的门楣和花灯外,秋千架高6.5米,是西南村40多名村民,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搭建完成的。秋千最上面两端各装饰着三阶花灯,最下面的一个花灯四周分别书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红字,在两端花灯中间的横梁上坐着一个暗红色猴子,猴子右手放在头顶,左手放在膝盖上,站在下面望去,栩栩如生,似乎如一个天兵般,坐在上边欣赏着荡秋千的人们。

猴子下面的门楣上挂着“接祖传艺”几个大字。相传,西南村的花秋千开始搭建于明代中期。当时西南村一次考中两名进士,一名叫王理,一名叫王义。他俩做官后,为缅怀祖先,报答乡邻,在清明时节回家,自己出钱请大戏,搭建了在富贵人家才能见到的花秋千。从此以后,西南村每隔20年左右,就搭建一次花秋千,在该村流传着“游一游百病除”的顺口溜。在现场,记者看到,许多步履蹒跚的老人,都争先上去荡秋千。

秋千架主体两边的木头上,都用类似麦秆的东西,扎成龙的形状缠绕在上面,紧挨者的横梁两端扎着一盆花,下面挂着一串长长的红灯笼,横梁中间挂着一个铃铛,随着秋千的起伏,不时发出悦耳的声音,而且荡得越高,声音越亮……

刚开始,记者还想去荡一荡,但听完身边友人对秋千结构的讲解后,记者再也没有勇气了。原来秋千的立杆与底座相接处基本上是悬空的,而支撑它的是如鸡蛋大小一般的铁球。“这就是我们村花秋千的特色。”旁边的村民自豪地介绍说,这种花秋千一般是两根立杆、一根横梁,先要在准备立杆的地方放石头墩子,在石头墩子上放置一个矮一点的柱子头,柱子头中间则搁置圆铁球,在圆铁球上再立杆。

根基看起来并不怎么牢靠,这样荡竟然还没事?原来,它的秘密就在于四周6根朝着不同方向的粗绳起到了牢牢固定秋千的作用,而圆铁球,是在人们将秋千荡起来之后,起缓冲作用的。

荡秋千的人群在不断扩大着。别看都是秋千,普通的秋千人们很容易就荡了起来,但是荡花秋千是一定要讲究技术的。一般是两人面对面一起荡,两人站时,脚要分开,膝盖要相互顶着,而且两人要轮流发力。为了给大家示范花秋千的不同之处,该村的两位40岁左右的秋千把式,多次被邀请给众人表演。

秋千越荡越高,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为自己祈福,为美好的明天祈福。据该村史记载,西南村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曾搭建秋千两次;抗战胜利后,搭建秋千一次;1986年,时值改革开放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又搭建过秋千一次;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他们又一次搭建起了花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