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信贷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信贷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尽管存在众多有利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条件,我国国内消费信贷却仍未能蓬勃发展,发挥其对拉动经济增长应有的作用。将比较中西方国家国内消费信贷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差异,探讨国内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得出启示。

关键词:消费信贷;国际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87-02

1 中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发展制度环境的差异

1.1 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二战后,消费信贷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迅猛发展,这些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消费信贷市场的各种行为。一方面制定一类法律法规保护银行等贷款机构的利益,防止消费信贷过程中产生大量坏账烂帐给这些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制定一类法律法规保护有借款动机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而我国关于消费信贷方面法律体系的构建是相当落后的,至今仍无一部完整的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整个消费信贷的行业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出统一规定的法律,致使各个银行的行为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借贷双方的交易行为有了后顾之忧,更使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也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启而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全程度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人信用的基础上。在这些国家,个人信用与个体一一对应起来,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单个消费者过去经济生活的状况,凡是信用状况劣迹斑斑者将不会得到信用帮助,这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消费信贷业务夯实了基础。

个人信用制度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这项内容都是空白。个人或企业恶意拖欠贷款产生大量坏账烂帐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极大地打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消费信贷的积极性。我国信贷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信息来源狭窄的问题。没有广泛运用高科技的征信机构的辅助,个人信用资料没法得到确认,银行等机构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发展消费信贷只能是有心无力。构建完备的信用制度,树立优良的信用形象,不仅有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对于个人或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也有着积极作用。

2 中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

2.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007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2360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早已超过万元,美国甚至达到4604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消费信贷市场不活跃的根本原因。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水平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充裕的贷款金额,也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对消费信贷风险的担心,形成有款可贷、有款愿贷的局面。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亦使得消费者有信心有能力参与到消费信贷活动中来,满足其消费需求。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3913.7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69403.5亿元。

主要具体支出项目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食品类支出仍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最大比重,而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消费支出则比重很低。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年前恩格尔系数就跌破20%。

较低的收入水平直接导致消费者必须把大部分收入用于解决温饱性支出而只有少量资金用来投资以增加收入。出于对未来收入水平的不自信和较低的收入期望值又导致消费者对自身借贷、还贷能力的不自信。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担心盲目提供贷款所带来的高风险,于是制定极为严苛和复杂贷款审批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信贷需求。

2.2 消费观念的差异

消费信贷说白了就是以未来收入支持现时消费。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习惯超前消费,更偏好先享用物质带来的满足感再偿还贷款。比如这些国家的很多年轻人刚上班就会贷款买车买房,然后逐年还贷。而我国居民受传统保守消费观念的影响,对负债消费的态度有转变但未能完全接受。在我国,贷款买房、买车已经很常见,这是有改善的一面。但也应看到引人深思的另外三个方面:一是贷款买房买车的消费者多为城镇人口,而广大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二是贷款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房产和汽车贷款为主体,占消费信贷业务的比重很大;三是贷款手续十分繁杂,贷款条件苛刻,既不利于银行等机构高效率的开着业务,也不利于吸引潜在客户。

3 对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西方消费信贷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存在的差异,不难发现,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历史经验比较丰富外,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遇到的阻碍和存在的问题是可以改善并解决的。

3.1 完善配套的社会法律、社会制度,为发展消费信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关于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尚处在空白状态,消费信贷业务或很多相关工作的展开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作为参与消费信贷这项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不受到法律约束,其合法权益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消费信贷不能有序、高效地展开。而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起较为全面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并且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其中美国、英国的消费法律信贷制度是比较健全的,1974 年英国的《消费信用法案》成为资本主义消费信贷法律的典范。只有以强大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托,商业银行才能降低开展业务的风险,才会有积极性投身于开拓消费信贷业务,实现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的目标;消费者才能充分运用消费信贷,满足其消费需求,实现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目标。所以,制定专门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对此项经济活动主体、程序做出相应规定,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切实发挥消费信贷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降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经营风险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建立起周密健全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美国发达的消费信贷得益于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目前美国大多数采用FICO模型来量化个人信用质量和风险,该模型利用高达100万的大样本数据,打分范围为350-900,从而使得个人信用可以进行精确度量和区分。金融机构应配合我国政府建立权威性的个人信用调查机构,积累消费者的信用资料,以便在进行消费信贷时能为商业银行提供真实可靠的个人信用信息。同时应强调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恶意拖欠账款甚至逃债者无款可借,有着良好信誉的诚信贷款人能便捷地获得贷款。

3.2 丰富消费信贷产品品种,开发适用于农村居民的特色产品

我国现在最主要的消费信贷业务主要存在两个领域,一个是住房购买贷款,一个是汽车购买贷款。信用卡业务对消费者而言虽不再陌生,但我国信用卡不同于国外“先消费后存款”的贷记卡,多数为“先存款后消费”的借记卡,并且使用场所也是大型商场、酒店等服务类企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主体(即多数使用者为城镇居民),并且使用过程不是那么便捷。

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55.06%,尽管农村人口仍占很大比重,消费信贷品种依旧朝城镇居民倾斜。而全面发展我国消费信贷,拉动内需,农村消费市场的作用不用忽视。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有利于农村居民享用的有特色的消费信贷品种。比如短期小额消费信贷业务,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或季节性,在近1-2个月内他也许只能获得很少收入,但在未来的第三个月他可以有一笔相对较大的收入,于是在这1-2个月内他可以通过银行进行小额信贷提前满足他的消费需求。商业银行也可以开发针对某些耐用消费品的专项消费信贷业务,与家电下乡政策配套使用。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提供某些家用电器的专项贷款,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总之,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不仅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3.3 倡导消费者树立积极的消费观念,加强金融投资、金融知识的学习

转变保守的消费观念,树立积极的消费理念,增加居民收入起主导作用,同时应该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坚定其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减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的犹豫,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消费信贷活动中来。要使他们明白,消费信贷不是奢侈品消费更不是盲目超前消费,而是在能力范围内提前享受物质产品带来的满足感或应对不时之需。消费信贷参与程度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广大国内消费者对相关金融知识不熟悉,业务不了解,对成本、收益情况缺乏必要的分析,对整个金融市场状况的认识不全面,这导致我国居民在很多时候做出的决策都不是最佳方案。加强金融投资、金融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有助于消费者能够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消费信贷,也有利于消费者奠定经济理论基础方便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

3.4 重视女性消费者的作用,满足其对消费信贷的需求

上文已经提及消费信贷种类和受益面应向农村居民转移,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女性消费者在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作用。2007年,我国女性人口为6408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48.50%。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增加妇女就业机会,适时安排职业技能培训等辅助手段,让妇女有稳定独立的经济收入,能够负担起自身甚至包括一部分家庭开支,真正体现其“半边天”的地位。

女性消费者有着其独特的消费特点:她们喜欢购物、追求时尚,购买较多的为首饰、服装、电器等商品;购买欲望强烈,折扣往往对她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容易冲动购买当下并不需要的商品;偏好通过购物或者娱乐来排遣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或负面情绪。商业银行应研发适销对路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女性消费者的特定贷款需求,并且在更多百货公司、酒店、KTV等场所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女性也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教育,由“存款――消费”转变为“贷款――消费――积蓄还贷”的消费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值得强调的是,需要经常提醒女性消费者不要进行超过其经济能力的贷款消费,应始终秉持勤俭节约和适度原则。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国外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