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纵横捭阖 借古喻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纵横捭阖 借古喻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用典方面达到了用典如出己手,怀古论今,开阖自如的境界,“章法绝妙,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辛弃疾以古立论,用典造境的技法,在我们写作中也有显而易见的借鉴意义。

一、怀古立宗,谈论古今

《永遇乐》一词,作者题作“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即以与京口(今江苏镇江)这一历史名城相关的英雄人物为慨叹对象。京口一带的山川形胜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南北形势紧急时的特殊意义,所以历史上许多有关北伐的故事曾在这里发生。作者选取了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作为议论的对象,展开了一幅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作者在寻觅英雄、呼吸英雄气息的同时,也在展示自己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作者“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豪放的气魄。

二、借古喻今,展开议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作者借许汜不为陈登所礼又为刘备所讥的事,表明自己豪气不减,只是无法施展。他以酣畅之笔墨,谈论人生,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他这样以议论为主的词,可使懦夫立志。同样,《永遇乐》一词中,作者借元嘉八年宋文帝北伐拓跋焘而惨败的历史教训来提醒当时的主战派,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要谨慎处理北伐事宜。以拓跋焘占领江北后,中原父老在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下的赛社假想现象,警示南宋统治者早图恢复大计,不可使中原民心生变。这样的劝谏,较之范成大的“几时真有六军来”的哭诉更显示出了辛弃疾清醒的政治卓见。

三、借古自况,倾吐积郁

在借用典故抒感方面,辛弃疾不同于前人借他人樽酒,浇自己心中块垒的传统的做法。他用典实如同出于己手,像这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作者巧妙地借用了苏轼的“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和桓温北征时的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语句,将它们糅合,将实际要说的话略去,使语句更具有表现力和跌宕起伏的气势。这样的技法,在这两首词中还不止所引之处,兹不再多举。辛弃疾在词中,自我与古人还形成了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相对关系,收到了以前诗词用典所没有的表达效果。

四、借古明义,丰富意象

一个自然的词语,从它一产生,就有了其明确的内涵,代表着固定的意思。但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总是通过各种手段丰富其内涵,从而塑造出丰富的诗歌意象。如“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里的“看吴钩”与“拍栏杆”,我们只有弄清其背后的历史沿袭,才能真正理解其意蕴。《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命国中作钩,称善者赏百金,有人贪其重赏,杀其二子金作钩献之吴王。能与众钩中呼其子之名而飞出,吴王甚喜,常服不离。唐诗中亦常用吴钩以抒发英雄之气,如杜甫诗《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李贺诗《南园(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通过这些意义的累积,我们不难看出其意蕴的丰富。“拍栏杆”用北宋人刘概事及其诗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前三种用典,应该是作者心灵世界中的现实与历史、自我与先贤英雄们的对话,而最后一种用典,则是作者将文化的沉积不露斧凿痕迹地融入自己词作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