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业教育的中国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业教育的中国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生于1989年的应向阳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七月刚刚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他已担任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在今年年初入选《福布斯》杂志2013年度“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西安小伙应向阳一脸腼腆,但是一谈起自己公司的产品,脸上的表情就不由自主地生动起来。友宝的产品叫邮宝智能快递终端,是一种类似超市自动储物柜的设备。快递员可以凭借信息指引将快递物品放在柜中,而柜子自带的系统便可以自动为收货人发送一条短信。收货人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按照短信上的位置和密码来提取自己的快递物品。

现在,这种智能快递终端已经在福州市多家学校、机关、社区等地应用,而应向阳和他的团队也正在为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做着努力,每到一地他都会先到快递公司体验流程,以便做出适应当地市场的改进。

实际上,这样的一个创业点子正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大学课堂里,常常有同学在上课时间收到快递员电话,进进出出课堂的情形让老师很是恼火。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降低快递员多次往返带来的人力成本,又能让收货人方便地收到自己的物品呢?应向阳想到了“物联网”概念的智能柜,便在学习期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实际上,这还不是应向阳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在大学期间,他已经创建过两家公司,2010的第一家公司专门研发手机蓝牙应用,把芯片放在钱包等重要物品上,一旦丢失,手机就会自动向主人发出警报。这个项目由于缺少大规模市场推广所需的资金最后只能放弃。2012年3月,应向阳又开设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研发较为时髦的体感运动,同样因为资金问题最后停留在了研发阶段。

学校能做些什么

从中学时代便喜欢自己动手做小发明的应向阳,阅读了很多商业类杂志,读了马云等商业人士的故事,高中开始便自己到社会上售卖小东西。大学时期的前两次创业,让他感到自己虽然有技术,但缺乏财务、市场营销方面知识。而这一点体现在创业团队中,便成为团队互补性不够的致命缺陷。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台湾讲师培训中,应向阳密集学习了营销知识,并在第三次创业中通过自己在学生会工作的关系和其他院系的同学广泛交流,最后汇集了志同道合的创业者。

而友宝最终能够真正面向市场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他们从校方拿到4万元创业基金,又通过学校从省里拿到十几万创业扶持基金。并且,学校提供了创业孵化的场地,并协助其毕业后进入省创业高新创业园办公。

高校一直在为学生创业提供着各种支持,也在创业教育上进行着各种探索,特别是在有从商传统的江浙沪地区更是如此:早在2009年,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便建立了创业实验班,允许全校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转到工商管理学院来,在理工科背景的学校,通过对经管类知识的学习,弥补类似应向阳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相关经管知识的缺憾;而上海交通大学在2010年成立了创业学院,通过非学历教育开设通识课,比如创新大讲堂,讲授关于创业领导力、风险投资与创业等内容,在校园营造创业氛围,另一方面成立跨学科跨学位的虚拟班级“宣怀班”,将25个院系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的在校生集中在一起,交流创业想法,解决创业团队问题……

不过,与学位教育相比,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认为创业教育应该推广MVP的方法,“去功利化”,重点是培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的副院长桑大伟认为:“失败只是个证伪的过程。也许一个创业者做了两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创业,这就是人生的收获。”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学校要做的是“埋下一颗种子”,任何时候只要觉得水到渠成,适合创业便可以开始,对于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则不做要求。上海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吴满琳介绍,首期‘创业班’毕业生中创业的学生大概占到60%,成立了5个创业团队,剩下的学生因为了解了企业的相应知识全部顺利就业。

但是,即使学校抱有美好的愿望,创业教育依然显得现实问题重重。首先是教师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创业教育中要吸引教师的更多参与,形成跨学科教师的定期指导,学校本身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要有相应的变革。

其次是学生学位教育与创业之间的冲突问题。硅谷大学辍学的创业故事听来总是令人激动不已,中国的现实中如果遇到学生因创业而要中断学业就是个大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科技创新实验室主任孔雷表示,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会对本科生在六年内完成学业,而对于本科以上学位教育则可以相对宽松。而这几乎是现有中国开展创业教育学校的通行方法――在创业教育中有一个有趣的中国式现象,如果本科学生想转到“创业班”或参加相关创业培训,是需要家长签字的。而一旦出现想要退学的情况,校方会先和家长联系,鼓励其完成本科学位,实在无法完成的情况下给予采用延期毕业的方式,校方同时也会低调“冷处理”此类事件,尽量减少对既有学位教育的冲击。

来自企业的支援

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张杨,在2010年回国后创建了上海图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B2B公司,向百度、新浪、搜狐等互联网公司以及商场等客户提供室内地图。和美国的创业环境相比,张杨认为“国内的创业环境”更为复杂,这也使得他更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2011年,图渊公司参加了“IBM创业家全球扶持计划”(Global Entrepreneur Program, GEP)比赛,获得中国区第一名,并代表中国去美国参赛。当时,公司还没有营业收入,而两年过去了,图渊公司已经成长为营业额几百万的公司。在得奖后的两年内,张杨表示,“可以不定期地得到IBM在技术方面的免费支持”。

“GEP”项目是IBM针对注册成立不足 5 年,年度营业额不超过 100 万美元,从事着和能源、医疗、电信以及一切和“智慧的地球”相关的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提供的免费辅助计划,包括使用免费的软件产品、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甚至可以成为 IBM 智慧地球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而且,初创企业还可以参加 IBM SmartCamp (创业家全球训练营活动),接受来自企业高管、著名投资家和创业导师等全球资深辅导团队的现场指导,同时还有机会和投资机构取得联系,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IBM新兴市场应用开发合作部总监Mauricio Sucasas da Costa表示:“从2010年GEP项目开设以来,一直是根据全球各地发展情况进行拓展的,2011年该项目来到中国,到今年已经为创公司提供了9000万美元的资金,其中一些也成长为IBM的合作伙伴。”2013年开始,IBM公司希望和中国高校开展更多合作,将GEP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模式引入高校,也同时将更多前沿技术、管理理念介绍给在校学生,引领他们的创业方向。

英特尔与惠普都推出了类似的扶助活动。国内企业落后一些,或许华为、联想、海尔等企业更应该在高校中推广类似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起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影响力。这方面,从事微型贷款的信宜推出“赛扶中国―微金融・微动力”微小企业助力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对微小企业进行金融状况调研,了解微小企业的咨询需求,帮助微小企业主改善其企业经营状况、提高财务知识和管理能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而企业的作用不尽于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卫宝龙教授表示,从2008年开始,学院与美国百森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启动的中美法三校联合培养全球创业管理硕士生项目,培养国际视野的创业管理硕士生,而在浙大管理学院就读MBA、EMBA中的企业家,也会成为管理学院本科创新实验班的导师,以有效的“导师制”帮助学生解决创业问题。

企业的有效回馈有望成为创业教育中的一环。实际上,无论是应向阳还是张杨,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都遇到了管理问题,比如如何管理90后、如何在公司成长中实现团队同步成长,而这些都需要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