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忙趁春光荡秋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忙趁春光荡秋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风拂面,桃红柳绿,此时踏足郊野,摇荡秋千,飘飘欲仙,别有情趣。

荡秋千,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相传,它是在春秋齐恒公时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清瞿灏《通俗编》中载:“秋千本山戎之戏,齐恒威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传中国。”而宋高承《事物纪原》则称秋千源于汉武帝时皇宫之戏。唐宋时,秋千已盛行。《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在当时民间,不少家庭也设置有秋千。杜甫的《清明》诗云:“十年蹴踌将雏运,万里秋千习俗同。”正道出了民间秋千设置的普遍。宋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将女子荡秋千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明人所著《析津志》载:“辽俗最重消明,上至内苑,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乐……”清人李清振《百戏竹枝词》对当时秋千的风行也有描绘,诗曰:“日影垂杨舞半仙,御风图画两婵娟。”如今,荡秋千已成为民间常见的体育活动。

荡秋千,风情无限,更是牵动了文人墨客的情愫。唐代王建的“长长系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少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少男少女们结队荡秋千的情形。刘禹锡的“秋千争次弟,牵拽彩绳斜”。活画出少女们荡秋千的情景。唐人冯延已的“柳外秋千出画墙”,杜甫的“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交映画秋千”,欧阳修的“绿杨楼外出秋千”,元代马臻春的“院落秋千谁家女,彩绳掷起过墙高”等,宛如一幅幅荡秋千的风俗画,清新而迷人!

秋千,古时多用树桠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南朝时,秋千已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一块横板,悬于木架或大树上,人或坐或站,双手握绳,前后起伏晃动。宋代还出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水上秋千”,当时的《东京梦华录》载:“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半投身入水,谓之水秋千。”现代秋千分单人秋千和双人秋千两种,比赛时决定胜负方法:有的以能用脚触及或用牙咬掉悬于高处的树叶或鲜花为胜;有的在踏板上系一绳尺,量其高度,以高者为胜;有的以触及悬于高处的铃铛次数多者为胜。比赛时秋千架上下荡漾,各显技艺,互比高低,令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而由秋千演变而来的“秋千飞人”、“花样秋千”等高难度杂技节目,令世界各国人民为之称绝。

荡秋千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情趣盎然的游戏,而且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现代科学认为,常荡秋千对增进人体五脏六腑以及肌肉、骨骼等器官的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功能,都具有显著作用,可收到健脑益智、灵活四肢、畅通气血之功。况且荡秋千大都在郊野或公园里进行,人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更为心旷神怡。难怪民间有“打一回秋千,平安三百六十天”之说。

眼下,春光明媚,气候宜人,何不趁着这大好时光,走出户外,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摆荡秋千,从中享受这益心逸兴的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