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倍速学习法(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倍速学习法(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薇蕾娜・施坦纳,瑞典著名的学习方法专家,1948年生于瑞士阿尔高州,曾在巴塞尔大学攻读生物化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他在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极其成功地推出了“十倍速学习法”这一课程。十倍速学习法是针对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进一步开发学习潜能、如何做好笔记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的。该方法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笔记成为你的百科辞典

对于学习来说,我们主要依据教科书,因为教科书确定了知识的基本框架,但要在框架上添砖加瓦,就非得借助笔记不可了。一本好的笔记必须发挥“百科辞典”的作用,它收录着你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笔记呢?

采用综合笔记法

以历史和地理学科为例,笔记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预习时产生的疑问;

――老师讲课的重点;

――参考书中的相关资料;

――从课外书上找来的资料;

――例题、应用题、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巧妙的解答方法等。

把上面这些内容全部整理在笔记中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笔记法。

要想做好综合性的笔记,一定要懂得用编辑技巧来处理问题。下面提供几种编辑技巧供参考,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琢磨出一些编辑技巧来。

――二分法

把笔记本分割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用以记录自己调查的材料、注意事项、标准答案、解答方式等;另一个区域则专门记老师讲课的内容、练习等。具体来说,可以把笔记本分成偶数页、奇数页,或者上段、下段,或者左、右两边。

――尽量把相同内容记在同一页

跨页记录会使复习时不方便,也影响记忆效果,因此要尽量把相同的内容记在同一页。

――不能光用文字记录

要尽量把有关的图、表等纳入笔记中,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做好目录和索引

要有效地利用笔记,非得做目录和索引不可,而且,笔记本的每一页都要编上页码。目录要体现出具体的章节和页码。索引分为几大项,例如“重要公式”、“重要语句”、“应记住的内容”等,根据学科的不同,拟出不同的条目,整理在最后几页。如果出现了新的内容,就立即添加进去,如果笔记本已经写满,就另外用纸写下目录和索引,贴在笔记本的前后,这样做出来的笔记,在关键时刻一定会派上大用场。

选购好的笔记本

一定要选购好的笔记本。学生时代辛苦编写的笔记,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得力助手,还可以成为终身的“知识之友”。选购好的笔记本,记笔记时心情就会很好,也有利于长久保存。

几种常见的笔记类型

有人说笔记是学生理解能力高低的测验表,确实如此。同一位老师讲课,学生记的笔记却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列举中学生笔记的五种常见类型,并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速记型

“速记型”是指把老师讲的或黑板上写的全部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把老师讲的内容无一遗漏地记下来,复习起来是非常方便的,不足的是听课时只顾埋头抄笔记,往往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对笔记内容的理解。

――誊写型

“誊写型”是指听课时在笔记本上随便记录,回家后再重新誊写在另一本笔记本上。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用时很多,如果时间不充沛就会影响对知识的及时吸收。但如果只用于不擅长的学科或是打算特别加强的学科中,效果还是可以的。

――重点型

“重点型”是指边用心听讲,边把内容的重点整理在笔记本上。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当场消化”,但其先决条件是预习,否则听课时容易漏掉重要部分,或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杂记型

“杂记型”是指在同一本笔记本里,容纳了多种学科的笔记,内容又杂又乱,事后一看,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记了什么。这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辅助型

“辅助型”是指除了一般听课用的笔记本外,还备有一本笔记本,把学习过的内容,作重点式的整理,以便事后查阅、回忆。“辅助型”笔记在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提倡。

最佳笔记法

――简明易懂

以自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自创的简语、符号)记录下来,要简明易懂。

――标题清楚

笔记本上应有大标题、小标题,要有适当的标记符。复习的时候,只要把重点提列出来,就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复习内容了。

――多元性整理

笔记要尽量做到一科一本,将“预习内容”、“老师讲课的重点”、“复习内容”以及有关联的内容,作多元性的整理,列在同一页上,思路清楚,又便于查阅。

――享受记录的快乐

笔记绝不只是老师讲课内容的机械记录,要设法使之变成一种莫大的快乐。例如,可将在参考书上查到的资料、在报刊上查到的资料以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内容,全部收进笔记里。如此“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整理方法,会使枯燥无味的学习成为兴趣盎然的事,你也会“乐此不疲”了。

――借鉴好的笔记方法

不妨向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习,看看他们的笔记是如何抓住重点、如何编排的。吸收其优点,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疑问,是不是一种好现象呢?

人的大脑要强记某些东西是可以办到的,但这种强记的知识,到头来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忘得一干二净。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对某件事若不从多角度提出疑问,就算一时记住,也会因为不理解而逐渐忘记。

大家在听课的过程中,大多会有各式各样的疑问。如果没有任何疑问,想必你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理想的。

疑问的两种类型

1.涉及学习重点的疑问。例如,对某一公式的演变不甚了解,就会产生“怎么从那个公式演变成这个公式”的疑问。这一类问题,只要找出原因便可以解决。

2.迷宫式的疑问。例如,“往天空上升的过程中,你会碰到什么?如果继续往上升,还会碰到什么?最后碰到的又是什么?”――这被称之为“无穷尽探求型”。又如,“人为什么要活着?”――这叫做“哲学型”。这样的问题都是无法立刻解决的,如果一直耿耿于怀,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反而会影响学习成绩。

所以,提出的疑问要与学习主题有关联,不可脱离太远。否则,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疑问,会使你的思路越来越杂乱,不仅最终一无所获,而且还会影响你的学习兴趣。

多听、多学、多请教

我们虽然提倡发问,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向老师发问,应该只限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其他的小问题,完全可以找时间与同学们讨论解决。

向同学请教的好处很多,既可以从同学那里学到知识,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知识教给同学,对所讨论的问题加深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用心听其他同学的发问,并认真思考。因为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课本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对别人的发问用心听、用心思考,于己也是十分有益的。

不同学科区别对待

老师讲完课后,学生们往往还要经历整理、消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吸收,但整理、消化的方法,则应该不同学科区别对待。

以数学为例。数学这门课,本质上是要依靠思考去学习的。如果只知道整理公式,或是整理例题的解法和答案,并把这些内容死记硬背下来,不可能真正学好数学。对于数学来说,公式是非背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用公式去解答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要学会掌握应用公式的诀窍,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像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中。不过化学、物理类学科,还要和实验或观察联系在一起。而生物虽然也属于自然学科,但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需要“记忆”的内容比例要大得多。

对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笔记,要着重于“把重点整理得便于记忆”上。为此,必须对所有的要点做分析,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学习数学、物理时,遇到未做过的题目,只要掌握了公式、定理和应用能力,是不难解决的。但像历史、地理这类学科,如果是没有记住的东西,任凭你绞尽脑汁也是会有所遗漏的。

对于语文、英语这样的学科,向来被看作“必须背诵”的一类,其实并不尽然。以语文为例,除了必须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并把它们牢记在心(这一点类似历史、地理等学科)之外,还得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各种场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类似数学、物理等学科)。可见,语文是介于以“记忆为主”的学科和以“理解为主”的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

综上所述,了解各门学科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整理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整理没真正弄懂的问题

整理笔记时,应跳过你已掌握的地方,找你不甚了解的部分,将它们一一解决。这是一种对症下药的方法,效果显著。

从另一个角度去整理

在整理笔记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对新的内容很有兴趣,而在整理学过的东西时,却提不起劲来。倘若懂得整理的方法,或养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你就会从学过的教材中得到新的启示,你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记忆也将更加深刻。

举例说明:历史课中讲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他的主要功绩。在整理这些内容时,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如:“中国历史上是谁第一次统一了全国?他做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

先抓要点,再抓细节

整理某门学科,不要一开始就去记细小的事,而应先把整个知识体系有条理地整理出来,或是抓住最关键的几个要点提纲挈领。这样,对这门学科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从整体上加以掌握。

自问自答,增强记忆

在整理学习内容时,你可以把教科书中的大标题、小标题改成问题的形式,然后再仔细看书,在书中寻找答案,一旦找到答案,就做好记录,并牢记在心。

将同类内容加以综合,整体学习、整理,如果能把最根本的掌握住,那么即使对于其他生疏的内容不做细节的记忆,也可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可以把众多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加以综合,整体学习。

例如,对于数学、物理的公式、定理,语文、英语的语法等,与其个别记忆,不如根据它们的中心法则,整理出其内在脉络和规律,举一反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考试时,即使忘了某一个细节,只要顺着整理时归纳的体系回想,有关内容就能一一浮现。

【下期预告:十倍速学习法(下)】